但现在开明帝王忽然多了起来,尤其是清朝的。二月河从研究红楼梦始研究清史,从学者而为作家,从康熙大帝到雍正王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爱民如子,心忧天下的帝王形象。但,历史遭到戏说现在是寻常之事,也是时髦,戏说的结果是清官贪官之争,皇上多半圣明,这大多是只反贪官不反皇上的心理,如果皇上真都那么圣明,贪官就应很少存在了。
康熙究竟如何?除鳌拜、平三藩、战沙俄、收台湾都是功绩(当然,有很多程度是为了维护家天下的统治)。他在位时间又是历代统治者最久的,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圣明到什么程度呢?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正是整个世界在科技与文化方面突飞猛进之时(东西方文化有惊人相似之处,进步几乎是一致的),西方领先于东方正是在这个时期。而康熙本人也并不是没有接触过西方文明,相反,他接触的非常之多,他本人也是封建帝王中最爱科学的人,他有西洋教师,故宫中还收有一千多件当时他收藏的科学仪器,但他既不许推广也不许别人接触(他是用来玩的),清军缴获的俄军兵器他也不许使用,认为祖宗传下的弓箭长矛不可废。康熙十九年,医生朱方旦发现了人的思考器官是脑,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心”,结果,朱方旦的脑袋搬了家。至于他禁书,禁海(也曾开过,后来还是禁了),兴文字狱,把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加以运用,颁发诏书制孔孟颜曾和子思四赞,定儒教为国教,这些都没有走出历代封建帝王的圈子。
他的儿子雍正在钳锢思想,实行铁血统治上有过之无不及,政治上,他用鼓励官员告密的手法监督大臣;经济上则闭关锁国,铲除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大兴文字狱。真正形成了万马齐喑、铁板一块的大清天下。而西方这时已出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新兴政治经济学著作,世界地图也挂在了贵族家庭的墙上,美国的科学学会和哲学学会也已在费城成立,可雍正还恬不知耻地说,“朕富有四海”。
黄宗羲在《原君》一书中就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帝制的危害,矛头直指其专制的实质与结果。君主都是家天下观念,专制独裁,一人之心即千万人之心,一人之喜怒即天下人福祸所系。作为作家,二月河把这些个皇帝打扮成圣明君主可以说是中国文人忠君思想的反映,但作为一个历史学学者,这就有了误导的可能。明君、贤臣是中国百姓千百年的企盼,但精神的鸦片我们不能再要了。
与二月河以学者身份入创作界相反,刘心武是以作家身份入的学术领域。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学术与艺术都不是谁的专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利于促进科研之发展,作家解读文学作品,更会有意外的收获与效果。可问题是,刘心武为何招来了骂声呢?因为:一,他不是红学家,也不是学者,有越庖代俎之嫌。二、他实质上并没有新的发现,走的还是索隐派的老路,而且以秦可卿入手也不算是新思路,早就有人这么提过。三,人们最讨厌的就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搞炒作。四、红学本来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专家大张旗鼓地说还有点听头,毕竟是本分,作家这样说就有点诂名钓誉之嫌(当然,这可能会冤枉真心治学的人)。
刘心武的作品我没系统看过,不敢妄谈。但《红楼梦》我是读了八遍的,相关的红学著作和文章也看过不少。我认为,《红楼梦》钥匙不在秦可卿身上,而在《好了歌》与《好了歌解》上,(也不是以前说的总纲在第四回“护官符”上),而且如果一定要以人物论,那么,不止可卿一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妙玉。这一观点我在10年前,第七次研读“红楼”时就产生了,而且一直没改变过。(本人也是红楼迷,而且本科的选修课就有“红楼梦研究”,用的是哈师大张锦池教授的教材----《红楼十二论》。)
其实,治学最要紧的是态度和目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永远是其原则,治学最忌的是人云亦云或故作惊人之言,为学浮躁不得。红学需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太多,哲学,历史,宗教,文学、民俗都要涉及,所以,还是小心为好。
但愿刘心武的红学观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给学术界以新的启迪。
最后顺便提一下琼瑶的《还珠格格》,自从这部电视剧播出后,问我“格格”到底是啥的同事和朋友就有许多。今天许多年过去了,我把这个问题在这里一并说说,古人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这只是百姓的不平之言,在世袭制度下,真正就是龙生龙,凤生凤的。如爵位在初封后就是可以继承的,而格格和贝勒一样,都是贵族出身胎带的。当然,后天也可能被剥夺。所以,格格不可能是封的,小燕子的格格也就是错的。另外,《还珠格格》这部剧的构思与情节和马克-吐温的《乞丐与王子》很相似。所以,看过后者的再看前者就有些浪费时间和感情了。
文学虽然不是学术,但寓教于乐是其功能,有些不必要改变史实和知识的地方还要是尊重事实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