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当,当,当’,当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夜深人静。”故事的结局终究在城外与城内的纠结与徘徊中点上了一个意犹未尽的句号,读了围城,就犹穿越过爱与情的纠葛,懦弱与果断的夹流,开放与愚昧的丛林,留得太多感触,有过方鸿渐的辛酸苦楚亦或风流,有过辛楣的才华横溢,有过唐小姐的高贵典雅……但一番激流勇进之后,落得了许些思考。
城,用虚荣的瓦而砌。这,也是我一口气读出的感受。无论是方鸿渐的造假学历,从爱尔兰人那买得的博士文凭,还是她在船上甲板上遇到鲍小姐的妩媚表现,都淋漓透彻着表现出一个虚荣的角色,钱老开篇就将方鸿渐困在这样一座城中,让人唏嘘不已,不光是方鸿渐,文中的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们,总想着法子装饰着自己,那些夹杂着英文的话语,总是在显露着在这种生搬西洋文化的虚荣,“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闾大学中的“导师制”。”方鸿渐在家乡演讲时说出如此的话,渗透着钱老对这个浮躁风气盛行年代的批判。对愚昧着被困在虚荣之城的“君子”的讥笑,其实,方鸿渐,赵辛楣尔尔之人又何尝不在探寻着城外的风与水,他们高明的智商,情商,何不在一次次向城外出发,可是,年代的纠纷,总让他们在出城之后总会又撞得头破血流。
爱与情的枝干遍布全文,这,也是座令人发聩的围城。读过他的人,有人感叹它的哀婉缠绵;有人忍无可忍;要砸烂这婚姻围城!有人在认真细心的品味它的甜蜜;有人在劝说;婚姻需要耐心的经营!似乎,这本书在转述着情场的许多道理,确实,由情感这个主线衍生出的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等等角色,一个个影射成了深入的悲剧,官僚的打情骂俏,对于感情的疏于经营,对婚姻的儿戏,显然让主人公又一次深陷围城,方鸿渐对孙小姐,对起初的苏文纨,都表现着他的肤浅的感情观,但这感情的悲剧终究是源于那个时代的腐朽,西方不西方、中方不中方的不伦不类的观念。杨绛先生也批注过当时钱老的一句诗“心如红杏专春闹,眼似黄梅诈雨晴”(《古意》)就寄托了钱老对当时上海沦陷的惆怅,《围城》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可以想象,行文的情,更多了一份意。
当我再读围城时,我是充分站在钱老的立场上的,这一次,我在字里行间都在思考这他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城内与城外,我渐渐理会成了时代的局限与变迁。以方鸿渐等知识分子为首的人,代表着中国大陆上新涌起的改革风潮,《围城》中的英文与古诗的交错,中式与西式的幽默,钱老是在用文字表达对腐朽当代的痛心。时至今日的我,以自己的立场,以自己正值的青春领悟着,好比学习,工作,无不需破城入城,一道道坎,一座座城,突破自己的巅峰;好比如今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敢创新,敢深入,不正是钱老所希望看到的吗?
跟随《围城》的进进出出,追随《围城》中人物的种种事迹,想起那句很经典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追寻当今的道路,正能量已然成为我们攻城的必要力量,方鸿渐之类的人,缺少的也是一种力量,毕竟他们是处在迷茫的时代,太多股的选择冲昏了他们,城内城外徘徊的他们少了坚定,多着懦弱,而当今的道路,我们更多的应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夯实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在城内,城外,都不会彷徨。
感谢钱老这一份饕餮盛宴,这份“城内城外”的错综复杂,让我们当代的人,蓄满了正能量进发;感谢钱老用自己的心境,不断洗涤读者的魂与魄,当然,当钱老看到这正义所充斥的社会是,想必会会心一笑,钱老所忧心的城内与城外,不会是那笨重的当当当的钟鸣,反之,那是一片片花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