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闲置商品房命运的消息引起社会热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陈全生提出,处置闲置的商品房我们可以向德国学习。即闲置3年,房产税翻番;闲置5年政府组织流浪汉入住;闲置7年,收归地方政府所有。
陈参事之所以这样提,是为了帮助政府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问题。
这一信息的披露,至少给公众提供了四个方面的信息:一,无论你投入多少资金购买的房子,无论市场价值几何,无论什么目的,是在7年之后自己养老,抑或给儿子结婚用,只要闲置7年,就不再是你的了;二,政府是无所不能的。包括法律上属于你个人名下的像房产这样家庭最大的财产,政府只要想要,就可以无条件地给你拿走;三,提出这一主意的是国务院参事。而参事是由总理聘任、给总理出谋划策的。他的话总理一旦采纳,就有可能成为政策在全国推而广之,所以,其话语权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权重。四,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有榜样在先。
特殊身份的人、前有标兵、公众心目中无所不能的政府,所有的所有,都让你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一信息。
不过,此消息甫已发出,立即听到来自德国的不同声音。一位德国友人说,在我们国家,从来没有类似政府无理由没收公民财产的政策,更无法想象像房产这样大宗的、决定着公民生存的生活必需品会被没收。
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思考政府应该不应该没收公民的房产和公民对房产被没收后的反应了。
先说政府的作用。我们知道,人类发展延续到今天,是因为对生活必需品的利用、创造和占有。无论是果腹的野菜还是御寒的兽皮,无论是栖身的岩洞还是削制的工具,得到了可以保证生存,拥有得多了可以保证生活得更好点。也正是在这样的生存本能的刺激下,作为社会秩序的构建者和维护者,政府才设计出一套套保障所有人正常有序地获得生活生产资料的制度和法律,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从而营造一种努力创造财富、公众有序生存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正是在这种社会理念引领下,我们有了遗产继承、有了百年大计、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之,如果财产所属无常,人人欲不劳而获,社会就会因为掠夺财富而动荡,甚至发生屠戮战争。所以,古今中外,任何一家政府都将财产人格化作为自己首要的执政目标,即便战争年代也不例外——迫于战事,征用了百姓的粮食,也要打个条子,以作日后归还凭证——当年的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历史上我们有过一大二公的探索,但财产虚拟人格后的结果是大家都想吃免费的午餐,出工不出力,结果,不但免费的午餐无人提供,连稀饭都没得喝,饿死人事件大量发生。
政府没收闲置房产,就是将经过上千年历史进步形成的财产人格化政策给重新毁掉,让政府干与自己初衷完全相悖的事。这样的主意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联系到当下引起社会矛盾的强拆事件,如果说强拆是地方部门单方提供一个条件让被拆迁户无条件接受的话,没收闲置房产,就是不提任何条件,让你一夜之间回到裸体时代。因此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无论怎样设想都不过分。
这一主意引发的后果还会进一步发酵:今天为了打压畸形的商品房市场政府动用没收的手段,明天一旦发生通货膨胀,保不住还会动用没收银行存款的主意;后天为了治理道路拥堵,也可能没收个人名下的汽车;大后天为了整顿股市,说不定就会将公民手中的股票作废。因为无论是作为不动产的商品房,还是作为存款的现金,无论是作为证券的股票,还是作为文化形态的收藏品,都是公民财产的不同表现形式,连搬不动的房子都能没收,还有别的什么做不到的呢?
再回到具体的家庭。我们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上班打工,基本目的无外乎通过各种直接的间接的手段赢得更多的财产,也就是生存的物质条件。继承上辈的字画文物,可以将其变卖,购回生活必需品;通过学习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通过购买股票等有价证券,期冀获得更多的回报。无论什么方式、无论数额大小,都是家庭财产,都是我们生活所必需。
老百姓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对前景预期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提下,要积累足够的财产养老育儿、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投资渠道单一而且充满风险的当下,他们只能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投资房产。因为房产具有保值增值(至少目前大家这样认为、随时可以变现)的功能。节衣缩食买了一套房产,到7年头上为了不被政府没收,就得赶紧卖掉,然后重新再买。但一卖一买的结果正如人们调侃的:奥迪进去奥拓出来,买回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房子了;或者市场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大家都顾忌7年大限,房子越来越便宜,几万块钱甚至几千块都可以买个原来几十万才能买到的房子。但即使如此又怎样呢?你的钱可以买很多套商品房,但到7年头上,还会变成很多个零。更为可怕的是,作为家庭最为重要的房产被没收后,没有谁会愿意再攒钱买房子。因为政府无偿拿走的房子不会永远闲着,总得有人住。我没有房子住,就等着政府救济呢。
不仅如此。既然是个家庭,难免家庭成员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有人要买房有人不愿买房的时候怎么办?最为稳妥的办法是根本就不攒钱,因为只要有了钱,就要想着买房子,买了房子就可能没收;不买房子将钱存进银行,如前所述,还可能是一样的下场;投资其他?政策不稳定,人心难恒定。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至于创业创新、热心公益、奉献为民,统统不关我的事。——这样的教训很多的国人都感觉恍如昨日。
好在,看新闻,陈参事的这一主意跟新一届国家领导主张的简政放权、进一步消减政府权力、给市场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的执政理念不大合拍。
2013-11-02
陈参事之所以这样提,是为了帮助政府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问题。
这一信息的披露,至少给公众提供了四个方面的信息:一,无论你投入多少资金购买的房子,无论市场价值几何,无论什么目的,是在7年之后自己养老,抑或给儿子结婚用,只要闲置7年,就不再是你的了;二,政府是无所不能的。包括法律上属于你个人名下的像房产这样家庭最大的财产,政府只要想要,就可以无条件地给你拿走;三,提出这一主意的是国务院参事。而参事是由总理聘任、给总理出谋划策的。他的话总理一旦采纳,就有可能成为政策在全国推而广之,所以,其话语权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权重。四,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有榜样在先。
特殊身份的人、前有标兵、公众心目中无所不能的政府,所有的所有,都让你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一信息。
不过,此消息甫已发出,立即听到来自德国的不同声音。一位德国友人说,在我们国家,从来没有类似政府无理由没收公民财产的政策,更无法想象像房产这样大宗的、决定着公民生存的生活必需品会被没收。
我们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思考政府应该不应该没收公民的房产和公民对房产被没收后的反应了。
先说政府的作用。我们知道,人类发展延续到今天,是因为对生活必需品的利用、创造和占有。无论是果腹的野菜还是御寒的兽皮,无论是栖身的岩洞还是削制的工具,得到了可以保证生存,拥有得多了可以保证生活得更好点。也正是在这样的生存本能的刺激下,作为社会秩序的构建者和维护者,政府才设计出一套套保障所有人正常有序地获得生活生产资料的制度和法律,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从而营造一种努力创造财富、公众有序生存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正是在这种社会理念引领下,我们有了遗产继承、有了百年大计、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之,如果财产所属无常,人人欲不劳而获,社会就会因为掠夺财富而动荡,甚至发生屠戮战争。所以,古今中外,任何一家政府都将财产人格化作为自己首要的执政目标,即便战争年代也不例外——迫于战事,征用了百姓的粮食,也要打个条子,以作日后归还凭证——当年的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历史上我们有过一大二公的探索,但财产虚拟人格后的结果是大家都想吃免费的午餐,出工不出力,结果,不但免费的午餐无人提供,连稀饭都没得喝,饿死人事件大量发生。
政府没收闲置房产,就是将经过上千年历史进步形成的财产人格化政策给重新毁掉,让政府干与自己初衷完全相悖的事。这样的主意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联系到当下引起社会矛盾的强拆事件,如果说强拆是地方部门单方提供一个条件让被拆迁户无条件接受的话,没收闲置房产,就是不提任何条件,让你一夜之间回到裸体时代。因此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无论怎样设想都不过分。
这一主意引发的后果还会进一步发酵:今天为了打压畸形的商品房市场政府动用没收的手段,明天一旦发生通货膨胀,保不住还会动用没收银行存款的主意;后天为了治理道路拥堵,也可能没收个人名下的汽车;大后天为了整顿股市,说不定就会将公民手中的股票作废。因为无论是作为不动产的商品房,还是作为存款的现金,无论是作为证券的股票,还是作为文化形态的收藏品,都是公民财产的不同表现形式,连搬不动的房子都能没收,还有别的什么做不到的呢?
再回到具体的家庭。我们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上班打工,基本目的无外乎通过各种直接的间接的手段赢得更多的财产,也就是生存的物质条件。继承上辈的字画文物,可以将其变卖,购回生活必需品;通过学习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通过购买股票等有价证券,期冀获得更多的回报。无论什么方式、无论数额大小,都是家庭财产,都是我们生活所必需。
老百姓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对前景预期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提下,要积累足够的财产养老育儿、提高生活质量,但在投资渠道单一而且充满风险的当下,他们只能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投资房产。因为房产具有保值增值(至少目前大家这样认为、随时可以变现)的功能。节衣缩食买了一套房产,到7年头上为了不被政府没收,就得赶紧卖掉,然后重新再买。但一卖一买的结果正如人们调侃的:奥迪进去奥拓出来,买回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房子了;或者市场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大家都顾忌7年大限,房子越来越便宜,几万块钱甚至几千块都可以买个原来几十万才能买到的房子。但即使如此又怎样呢?你的钱可以买很多套商品房,但到7年头上,还会变成很多个零。更为可怕的是,作为家庭最为重要的房产被没收后,没有谁会愿意再攒钱买房子。因为政府无偿拿走的房子不会永远闲着,总得有人住。我没有房子住,就等着政府救济呢。
不仅如此。既然是个家庭,难免家庭成员有意见不合的时候,有人要买房有人不愿买房的时候怎么办?最为稳妥的办法是根本就不攒钱,因为只要有了钱,就要想着买房子,买了房子就可能没收;不买房子将钱存进银行,如前所述,还可能是一样的下场;投资其他?政策不稳定,人心难恒定。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至于创业创新、热心公益、奉献为民,统统不关我的事。——这样的教训很多的国人都感觉恍如昨日。
好在,看新闻,陈参事的这一主意跟新一届国家领导主张的简政放权、进一步消减政府权力、给市场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的执政理念不大合拍。
2013-11-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