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特立独行茅于轼

时间:2013/8/1 作者: 有只羊 热度: 322738

               读书

特立独行茅于轼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

           有只羊

拿到《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这本书,首先从书名猜测可能是本关于社会学方面的社会现象分析的书。但看署名茅于轼,作为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好像又不大对头,及至开卷阅读,一气呵成,乃对作者乃至书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按照媒体的评价,茅于轼是出生于草根的经济学家,按照主流经济学人的标准,他一生关于经济学的论述没有一部像样的专著,因此要按照常规晋升教授、博导的话,没有一篇合格的论文。他的经济理论全部散见于他的随笔中。而眼前这本《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正是这样一部随笔集。如果说此前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话,那么这本就是有关作者宏观经济学观点的集大成者。

整个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史。茅于轼在书中论述,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成果分配的公平这对矛盾决定了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过分追求公平,就会降低效率,过分追求效率,就会有失公平。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半斤八两的关系,而应该效率为先,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打狗,后分肉”。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之所以成就举世瞩目,就是坚持了这一原则。而此前的三十年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则过分注重了公平,结果降低了效率。

关于经济适用房,茅于轼的观点是:买得起经济适用房的人并不是社会上最穷的、最需要房子的人,因为他们有买房的钱,而最穷的连这个钱都没有。经济适用房是拿国家的资源照顾了社会上并不是最需要照顾的人,其中还让一些特权阶层搭了便车。建设经济适用房不如发展廉租房,让买不起房子的人靠租房有房子住。

关于企业家,茅于轼说,企业家是我国最为可贵的一个群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应该给与格外的关照。我国自解放到如今,对企业及其企业家的重视在逐步增强,但还不够,有些企业家犯罪不是企业家本人的错,是我们的政策不够宽松。不如在高利贷问题上、在税收方面。

关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政治家利益的关系方面,茅于轼认为,人民的利益是至上的,人民利益的核心是人权。国家利益很多时候其实是政治家的利益,是政治家将其自身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关于市场,茅于轼说,财富的创造是劳动和交换,劳动创造财富,交换使得物尽其用。财富的价值在于物尽其用,而只有市场才能做到这一点。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就发达;凡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就落后,或者最后被迫改为市场经济国家。

还有,作者说,经济学就是和资源稀缺做斗争的学问;一个人能不能快乐,不仅取决于自己,更取决于他周围的环境。所以,要帮助别人得到快乐。别人快乐自己才能快乐;温室气体排放和裁军问题挂钩,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世界和平;全球粮食安全最大的威胁是自给自足政策,所以,十八亿亩红线的概念是错误的;我们已经进入世界多极化的社会,需要改变传统的以一个坐标做参考的思维模式,尝试从不同的坐标系思考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

没有像样的专业论文,不是经济学专科出身,但这并没有妨碍茅于轼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这种社会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己拿文凭、靠关系得来的,是社会公认的。而获得社会公认,靠的是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尽管社会上有人不接纳他的观点,甚至以谩骂、人身攻击的方式诋毁他,但仍然挡不住他在经济学界乃至平民中的影响力,仍然挡不住茅于轼依然故我的研究和传播自己的经济学观点。

回望历史,在农业大集体时代,任何关于分田单干的言论和做法都不为社会所接纳;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也曾经为个体户到底雇佣几个工人算剥削而困惑;在各种票证横行的时代,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买肉、买粮食没有票,这个社会会乱成什么样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在那个时代作为“政治问题”甚或“路线问题”的问题也都成了过往云烟。茅于轼在书中对很多我们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观点进行反思,是我们远离打棍子、扣帽子时代的象征,是社会的进步。

不人云亦云,坚持独立思考;不故弄玄虚,不以势压人;观点颠覆传统,但也娓娓道来;不唯权不唯上,只为真理,敢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就是茅于轼。——尽管书中的观点笔者不尽苟同,但为能够独立思考的这位经济老人,笔者赞一个。

                           2013-07-2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