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翔实生动出新意——浅读黄志雄文学评论《的了论集》

时间:2013/4/14 作者: 西门飘雪 热度: 72813

  最近,东华理工大学退休教授黄志雄编著的文学评论《的了论集》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曾为其弟子之一,承蒙厚爱获赠此书,先生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感奋之余,笔者诚惶诚恐地翻阅拜读,深入到作者的论文境界,浅论一二。
  
  此次出版的《的了论集》,是作者对之前发表或出版的评论文章的一次归纳和总结,理论上上升的一个较高的高度,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全面深入阐述,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了论集》内容主要包括现代诗歌及小说两部分。关于现代诗歌的论述约占了全书的百分之九十,亮点不乏。就以首篇《鲁迅的新诗创作》而言,作者对鲁迅与新诗的阐述很独到,先从“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侃侃而谈,指出他其实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偶有所作,每臻绝唱”,其关于新诗创作理论极丰富有新的见地。作者指出早在1908年鲁迅即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杂志《河南》发表了《摩罗诗力说》评述了拜伦以及在拜伦影响下的欧洲浪漫主义诗人和民主主义诗人,号召借鉴学习异邦“新声”,打破封建思想专制,成为“五四”新诗诞生的前奏和号角。同时从理论上捍卫新诗,如1922年写了《反对“含泪”的批评家》批评封建卫道士,鼓励汪静之创作新诗。就新诗而言,作者指出:鲁迅创作的少,却风格独具自成一家,思想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五四”前夕,一共写了六首,知之甚少,为《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作者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境遇及艺术表现手法详实生动地论述。作者对“为人生”、小诗派的创作情况进行了阐述,如作者将“为人生派”从题材内容上分为血与泪的咀咒、对军阀统治的鞭挞、光明与理想的颂歌及对自然和爱情的咏赞四部分,分别举诗人和作品之例有理有据,严谨而生动。并以专文《主干河床上的“人生写实派”》用对比的手法叙述其成为主流之因。将小诗派喻为玲珑的碧玉淡雅的小花,清新隽永;从成因、特点、式微方面娓娓述来。对于文学期刊和文学社团的论述,有面有点,以鲁迅和茅盾组织的文学刊物活动为突破口论述,较有价值。专文从古典诗歌的继承发扬、外国文学思潮的引入的角度切入分析。对新月派的发展始末、徐志摩诗的论述详实独到出新意,如《徐志摩诗试论》一文,将其爱情诗分早期和晚期对比纵向着写,与同期诗人汪静之等横着比,全面而新颖。又从表现手法上提出个人观点:徐志摩的新诗主要成就和贡献在于对新诗艺术形式的追求,在于对新诗音律的考究,在于“新格式与新音节”给人们的启迪。在《徐志摩爱情诗的构思艺术》一文中作者试图从构思的角度加以探讨,颇具新意。同时,分别以大标题套小标题的形式对朱自清、冰心、俞平伯、徐玉诺的新诗创作进行了分析。
  
  对人力车夫形象的条理分析,小中见大,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草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作者强调指出:人力车夫形象在五四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在当时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不仅涂上鲜明的时代色彩,更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光辉。
  
  关于小说部分的评论,在《春蚕与“丰灾”小说》文里,作者以为其在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无论在主题深度挖掘上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比前一时期同类作品有明显进展,并分析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成因,着重认为:作者能以先进的世界观冷静而正确地分析现实,以圆熟的艺术技巧表现外,还和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丰灾”小说具有战斗意义、回击了当时思想界和文艺界的种种谬论有关。至于《文学是战斗的——叶紫小说创作略谈》,作者将其上升为一部翔实的农民运动史予以高度评价。标题精湛概括了叶紫小说的思想倾向,全文详细叙述了他的复杂人生经历,悲情一生和炽热的战斗激情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使他始终坚持“文学是战斗的”的革命精神。文末也客观理性指出作品中题材的单调性。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女作家庐隐的悲哀情愫进行了论述:悲哀像血液,流贯于庐隐的整个创作,笔下的女性在民族意识觉醒与封建传统观念的抑制之中探索,在妇女解放的浪潮与封建制度的枷锁冲击中追求,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中挣扎;从她们憔悴的面容上,我们看到了庐隐的生活影子。同时,作者对其文风的形成从忧患时代、个人经历和较深的古典诗词造诣分析,全面而深入。这在现代文学评论中并不多见。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纪念闻一多先生殉难五十周年》中,作者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心路历程。高度概括了其以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人格丰碑,指出闻先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学习的榜样,更是作者励志楷模,人生的风向标。诚如作者感言:“闻一多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先生黄志雄的《的了论集》以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关注点,结合时代背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评述翔实而生动,精确而不失新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是不可多得之文评精品。观其作品,几乎篇篇独立而又息息相连(末二篇不含),像一根红线将27粒珍珠巧妙相牵,闪亮在读者眼前。《的了论集》无疑对学者研究现代文学定将有所裨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