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又到了女同胞的节日了,“三八节”自然属女人的天下了,按惯例,得给家中的女人们“表示表示”,妻子好说,就算随便送一支蔫了的玫瑰花,也会让她高兴好一阵子。但在送给母亲的礼物问题上,却让我犯了愁,不知送什么好。因为记忆中,每次给母亲送礼物都少不了她的叨唠与责备:“浪费钱,以后不准再买了!只要你们一家和和美美,幸福平安,在单位上干好自己的工作,比送什么都重要!”母亲话虽这样说,但看到我们能回家一趟,自然也忙碌得不亦乐乎,像家里来了贵宾似的在灶台前忙前忙后。看着母亲有些蹒跚的脚步和布满双鬓的白发,我知道,母亲开始慢慢变老了。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最质朴的,也是最明事理的农家妇女。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却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记得我还在念小学的时候,尽管家里很穷,但母亲却能力排重议,将我和妹妹送到离家十余里的镇上小学去读书。母亲那时固执的认为,城镇就是城市,自己的孩子就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我在镇上上学的那几年,母亲总会在忙完农活后,隔三差五的跑十来里路,来到我所就读的镇上小学,或远远地偷偷的看我一眼,或送一两个全家人一年都难吃上的鸡蛋。每次,母亲总将自己压在箱底的那件走亲访友时才舍得穿的灰蓝衣服穿在身上,母亲说,不能让我在城里的孩子们面前丢了脸。
晃眼间,我也成了一个十岁儿子的父亲,妹妹也有了六岁的女儿,母亲也加了辈份,成了奶奶和外婆。我和妹妹都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而母亲却依然还在农村,守着那三亩薄田。尽管我与妹妹无数次让母亲到城里来住,但母亲总以城里空气不好,人太多,不习惯为由拒绝了我们的请求。其实,我知道,母亲并不是不习惯城里生活,记得妻子刚生完儿子的那两年,母亲就带着很多农产品来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了照顾妻子和她的孙子外,家事务她也全部一揽子承包了,给我减少了很多麻烦事,当然工作就倍感振奋。但后来,孩子大了,母亲却又回到了农村的老家,却也总隔几个月给我们送些油、米、蔬菜、鸡鸭和猪肉之类的,将家里的冰箱总是塞得满满的。母亲说:“自己种的,不用花钱,吃得更放心些。”其实,我知道,母亲是为了我们减轻负担。
如今,我的孩子也上小学五年级了,家庭也较以前有了巨大改变。我们虽无数次恳请母亲和父亲来城里安度晚年。但过六旬的母亲和父亲却固执地坚持还是在农村好的原则。自己有了小车后,按理说回趟农村老家是很容易的事,但实际上,除了每月在妻子的提醒下给母亲和父亲打个电话外,一年难回60余里地的老家。母亲却也从未抱怨我们,总是说:“你们忙,把工作干好,经营好家庭,我和你老爸都挺好的。”
现实中,给母亲送件礼物其实很简单,但要回趟家或每天给父亲母亲打个电话,作子女的又有几人能做到?我知道,其实母亲并不需要子女们什么好贵重的礼物,就算再贵重的礼物又能填满母亲对你的思念?其实,母亲需要的礼物很简,只是子女们能常回家看看,就如那首歌曲中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图个团团圆贺”。难道不是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