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原人,最为自豪的莫过于这句话: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人外出招商,最为常用的、也是觉得最拿出手的也是这句话。
这句让中原人自豪莫名的名句出自谁之口,已经无可考究,说这句话的动机和环境是什么也难以琢磨,至于其依据,一个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中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回答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大家都在这里争地盘,最后的胜利者自然就得到了天下。
如果从战争史的角度分析,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特别是远征军,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补给作为后勤保障,怎么会先行呢?因为,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要打仗,远距离的战争是最为艰难的。制约部队战斗的两大因素粮食和兵器里边,兵器需要随身携带,这个自不必说,等到到了战场再临时抄家伙肯定不行。粮食大多时候也是需要随身携带的。携带粮食的多少决定着战斗持续时间的长短、战役的大小。如果强行攻城,人家闭门不战,你带的粮食又不多,不消几日,你自己就得收兵回营——也不能带太多,太多了就会成为战争的累赘。战场上一把大刀可以反复使用,粮食可是吃一点少一点,不能循环使用的。古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了防御外敌,到处广筑城墙,平时生活在城里,到了紧急时候,城门一关,再来个坚壁清野,来犯之敌纵有日天本事,城里的人小鬼不见面,十天半个月过去,随军携带的粮食一旦吃光,即便铁打的军队,再不主动撤退,想走恐怕就晚了。
这种战争的态势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放到中原则未必。
因为中原地区自古就是粮仓。
有史记载,我们现在说的中原,包括河南大部、山西、河北南部等地,特别是黄河流域,自孔子时代就是富庶之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水适宜、四季分明,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在农耕社会就是上天赐予的一个聚宝盆。于是,四面八方的人来到这里讨生活、谋福利。战争,除了政权的争夺,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财富的争夺,而粮食在农耕社会就是最大的财富。为了能够夺得粮食,永久占据中原这个大粮仓,各路兵将开始蜂拥而至。远征别的地方需要粮草先行,夺取中原则不需要,因为在中原地带,随处可以征募(掠夺)军粮,补给军需,自己要带的除了兵器还是兵器。一旦拿下中原粮仓,衣食无忧、坐享其成,人丁兴旺、兵源充足,哪个脑萎缩的当权者才想着再去远征!
衣食丰足、人丁兴旺。这是各路英雄豪杰鏖战中原的原因,也成就了“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句名言。
但中原人很少享受到衣食无忧的生活。
正因为中原是粮仓,历朝历代,中原都必须担当起粮仓的重任,皇粮国税一再累加。包括1900、1942、1960这样的灾荒年月,自己没有吃的,也要保证给社会贡献的数量。其结果,往往造成“饿死种粮的”现象。她要为全国做贡献。
正因为是粮仓,中原的土地格外金贵,即便在责任田里搭一个棚子也要得到批准。在粮价持续低迷,种粮无利的情况下,还一再被要求保证粮食供应。
正因为中原人丁兴旺,中原历来是兵役高产区。杜甫的《三吏》中描述的青壮年外出服役,家中无人劳作的现象不止唐代独有。
正因为中原人丁兴旺,直到当代,全国人口超生的时候,中原实行最为严厉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到外地政策松动的时候,中原的河南仍然坚持独生子女政策不动摇。
中原是宝地,因为她可以生产人们赖以活命的粮食。
中原是聚宝盆,谁都想从中捞一把。
中原是头奶牛,来挤奶的多,喂草的少。
中原需要休养生息,中原更需要新生锐气。
至于得中原者得天下现在还有多大实际意义,各位琢磨去吧。
2012-12-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