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速免费几多爱恨情仇
今年的国庆长假,一个“七座以内汽车上高速免费”的政策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一项政策从开始执行到结束,短短八天时间,社会评价经历过山车一样的起伏前所未见。“惠民举措”、“黄金周成为黄金粥”、“违背经济规律”、“拍脑袋决策”如是等等,不一而足。尽管有人评价整个黄金周期间全国的高速公路经历了堵——疏——通的三个时期,总体评价难掩一个字——痛。
回过头来分析高速免费政策,其中的优劣短长造就了人们的爱恨情仇。
首先是高速免费的动机。动机当然是为了通过历史上最长的一个黄金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同时也算一项惠民措施。现在看来,刺激消费的目的是达到了: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加油站前车满为患。但过犹不及,消费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望在短短的八天时间里立竿见影,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其次是专对小车免费。对于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来说,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发展公共交通,但这次史无前例的高速免费盛宴只对小车开放,将相对经济环保,无论是道路占用还是资源消耗都相对占优的中巴、大巴排斥在外,环保专家斥之为鼓励污染环境,倡导浪费,经济学家批评违背经济规律、有违可持续发展战略。
其三是政策的受益者。此次小车免费,受益的好像是小车车主,但众多车主将车开上高速路才知道,原来的高速路此时已经成了一个停车场。以蜗牛般的速度在高速路上行车,堵的是车,更是郁闷的心情。难怪有网友调侃“报告政府,我错了。我不该占公家免费的便宜。”按照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另外一个受益群体是普通的市民:他们可以借此机会低成本出游。但恰恰是这个最大的本该受益的群体,没有享受到免费的好处。因为即使在小车进入百姓家的今天,买不起车的仍然是多数。这些人要借假期出游,唯一的选择仍然是坐火车、大巴,这一政策实行的结果恰恰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里让小车挤占了大巴的行车空间,大巴们不仅享受不到丝毫的优待,相反因为众多小车堵路,车速降低,使得大巴在高速路上的行驶成本比平时更高。同样,均摊到每位乘客,出行成本也相对增加。
其四是为政策作出牺牲的人们。大多数人认为高速免费是牺牲了高速公路建设者或者拥有者的利益。有人统计,八天假期,高速公路因此少收了上百亿元。猛一看,似乎就是这样。仔细分析,高速公路的“东家”有政府、有上市或者没有上市的公司,有超期收费的,有刚刚开始征收的,有合理合法的,有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有合理不合法的,有合法不合理的。对于已经收回投资成本的政府投资的公路,本该终止收费,对于公司投资刚刚投用的公路,让其免费显失公正。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该通过调研,针对不同问题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分期分批逐步解决,让这一自然垄断的公共设施真正施惠于民。一个“高速免费”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让受伤的无处说理,得利的跟着喊冤。包括《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在内的法律法规被一纸命令取代,政策超过了法律,实际上受伤的法律,最终受损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高速八天免费,如果说还有些许好处的话,是通过这次小车放量通行,让我们的决策管理部门明白了这样类似的道理:沪嘉高速在什么流量下会瘫痪,华山在游客接待能力达到什么状态后会管理乏力、酿成事端,路政工作人员在连续发卡1800张后会晕倒,高速路在什么状态下可以遛狗散步。
2012-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