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洲.在我的印象里曾是黑人的群居地,贫困的象征,满片荒漠尘土飞扬的气息……但凡成就一生享誉全球的政界,商界,体坛,文坛诸成功人士也是不胜枚举.纵观世界地理图册,我们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荒芜,奇观又而令人怅惘.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于我而言像是一本遥远故土的启蒙之作,文笔细腻,情节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真实.真情.真感的展现了撒哈拉威民族的个性鲜明特征以及沙漠景观的奇异!
在阅读每一篇散文札记的过程中,一些文字曾深深地触动我心灵并与之思想之流产生着共鸣,于此,情不自己的将自己的几许感悟记载如下:
<娃娃新娘>---欲哭无泪,举足无措的感伤.
姑卡,一个十岁的沙漠女孩,在风俗礼教的诱逼下,由女孩成为女人,原本花开胜似骄阳的生命在父母之命下人生又将会有怎样的演绎呢?原本可以拥有青春年华的姑卡,婚姻之后,她就像奴隶一样成为别人的“新娘”!
用现代人的目光洞悉婚姻,对于女人,应是家庭美满生活的开端,可对于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东西方人而言,姑卡的人生是否过于悲情化了……
<荒山之夜>---大难见真情,情比金坚的感动.
苦难中的夫妻,面对生死,以智.爱和坚毅果敢的执着证明:真正相爱的人,面对苦难会形成无形的力量生死不屈,不离不弃!
三毛与荷西在荒山的所遇,由以三毛面对撒哈拉威人的强迫与威胁时所表现出的镇定、勇敢、果断行径最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回救助站找人救丈夫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辗转回路,自我解救,三毛选择了后者,即便是危机重重她也要和丈夫共患难,这样的场景描写三毛再一次震撼着我……爱,有为伟大和平凡之分,人固然是生命的载体,安全稳定无法辨析生命的高度,灾难面前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如<荒山之夜>的三毛和荷西---情比金坚!
《白手成家》---用心点亮生活,用情构筑美好。
“撒哈拉沙漠是多么美丽,而这儿的生活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啊”!三毛的这一席话你读懂了吗?都市里的人们无法想象那遥远偏僻的乡村生活,无法想象荒漠原野里生存的艰难,而三毛,她用行动证明:她的存在,她在为生活拼命的付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里,他和荷西白手成家,然而幽暗的出租房里装满了爱和感动·····
从《收魂记》到《沙巴军曹》到《搭车记》----一个民族、地域、个性的解读。
发生在身边的事,三毛却用手中的笔勾勒出一幅幅美丽令人神往的画面。独特的民俗风情,三毛用相机记录下点点滴滴,拍下的女人肖像成了沙漠女人一生不可磨灭的精神丢失,《收魂记》便由此得来。
面对民族独立,非洲边境之争,而隶属于撒哈拉沙漠唯一的身份军人成了三毛笔下独特的显影,故事的结局是为了解救被压迫的青少年,军人大义凌然放下仇恨,自己却暴死在沙场,于此掀起了故事的又一高潮。。。。。
《搭车客》让我想起2011年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中的一位司机,坚持了十多年,搭载了数以万计的旅途陌生客人,三毛与荷西在荒漠中的行径亦如此,他们平凡的举动在某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刻给了绝望中人们以希望,怀揣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精神素养,所以他们是好样的!
读完《撒哈拉的故事》,咕咔、哈伦、巴西里和沙伊达、哑奴等人物深深地刻在我脑海。因为无奈咕咔十岁出嫁;因为“钟情”(诚实和精神信仰的左右)哈伦的结局—-卷钱离家出走不知所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因为要保卫民族,保护爱妻,巴西里和沙伊达的爱交织在无边的荒漠里,情,游弋在无尽的眷念中。原来世上还有如此的爱情存在!
对于我,一本好书如饥渴的人们渴望米饭茶香一般,读完充满了力量。三毛用探险无谓的精神深入大自然探索常人无法涉猎的领域;对于她自己收获自是心领神会无人能及,而三毛的这本书足够我细细品味,它就是一味良药,开启了我心灵世界的窗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