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统计,2009年最热门的网络词汇是“被”。一不留神被代表了、被上大学了、被通缉了、被自愿拆迁了。要问刚刚过去的一个时期最热门的网络词汇,“给力”则当仁不让,即便是眼下,如果留意任何一天的几份报纸,都可以看到文章标题中用“给力”一词的,似乎不用这个词,就没有别的词汇来表述似的。“给力”的泛滥,说明在某些人那里其实很“不给力”。
据信,“给力”一词原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动漫作品《西游记》,也是一句搞笑语,牛、棒、囧的意思,作为形容词可以表示感叹,比如“给力啊”,也可以在前边加副词修饰,比如“不给力”。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题将其做动词化使用(《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后,得以迅速流传开来。有网友基于人民日报社敢于吸收网络语言、大胆创新的勇气,评价“人民日报很给力”。
如今是讲究流行的时代,什么话经由影响的部门或者人物说过后会在一夜之间流行开来。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可怕的是不做思考,一味地东施效颦、人云亦云。此前,国家提出个“依法治国”,说的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进入到法制时代,到了下面,被一知半解的人望文生义,衍生出依法治省、依法治村、依法治水、依法治校等不知所云的词来,似乎这一国策的提出就是简单的以大化小、以小比大的逻辑推理。同样,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也绝不意味着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都要一团和气。在法律框架下通过上访、游行甚至罢工方式反映自己的客观诉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温家宝总理提出要让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其前提是某种程度上我们面临着“被”的情况的存在,生活中时常出现违背个人意志的、无端失去个人权利的现象,所以,作为每位手握国家权力的机关和个人,随时都要提示自己要让每一个人“活得有尊严”。
人民日报作为在国民心目中最为正统的国内媒体,能够在头版头题中大胆使用网络语言“给力”,说明人民日报在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工作作风的转变,正是这种转变得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变革给我们发出的信号是“无论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充实完善强大自己,做社会变革的促进派。在人民日报之后,不断地重复“给力”这个词,除了说明我们思维的枯竭、语言的贫乏,只能鹦鹉学舌外,不能说明别的什么。名义上的“给力”,其实很不给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