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民晚报》2010年10月报道,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人类学家王善才要带头启动神农架野人的寻找工作。王善才计划:募集民间资金1000万元,成立3-5个科考队,每个队伍10名以上队员,重点考察五六个区域,考察持续3-5年。他断言:最近几年有80%的把握揭秘神农架野人。王善才为“保证科考成果的公正性”,还不忘提示记者:不从政府那里要一分钱。
我们知道,神农架野人的新闻始自当地的一位山民。1974年,当地一位生产队长说他与野人在山中遭遇。自此,野人有了固定的特征:浑身长毛、直立行走、身高2米,似人像猿。
但遗憾的是,自当年那位生产队长“路遇“野人,直到1981年,中科院先后三次进行科考,不但没有见到所谓的野人,连搜集到的野人的毛发、粪便、足印、遗骨等经过科学检测,没有一样证据能够站得住脚。也正基于此,1981年后,中科院就停止了对野人的搜寻。此项科考无果而终。
稍有点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一种生物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没有至少5个以上的个体,很难发展成为种群,也就很难生存下去。所谓的野人,按照“挺野派”的说法,应该属于灵长类的高级生物,这类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成为一个小的种群,而不是一个两个个体。而一个种群要在大山中生存下去,就要有果实采集、睡觉居住等生活领地做保证。没有了这个,要生存下去,就是做梦。
但就是这些“常识”,遭到了王善才专家的挑战:“我们这次科考计划以蹲点观察为主,找到野人出没较多地区的洞穴,在周围躲起来观察。”“野人是确实存在”。
如此看来,我们的王专家就根本不是通过科考去证实野人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要去山洞里把野人请下山,然后让世人大吃一惊。
似曾相识的套路,怎么看怎么像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和发掘。——首先是发现了一个墓,然后专家出面说,这就是曹操墓。再后面对世人的质疑,不断地解释:这就是曹操墓。
这样的套路不光是在科研领域,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能遇到:我猜是什么样。——看看,我猜对了吧。
但这样的套路好像和科考相差得太远了点。
在考据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例不十,法不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十个以上的例子做佐证,就要慎言某种结果。后来,语言学家王力从另一个方面予以重申:例外不十,法不破。意思是说,没有相对立的十个以上的例子,就不要轻易否定先人的结论。
将一个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不存在野人”的结论首先给推翻了,然后再说自己准备科考的打算。面对这样的专家,我们在看关于他们的新闻的时候,最好是把眼镜先摘下来,免得镇静得眼镜跌落在地给摔碎了。
王善才之所以能发出连我等非专家都无法做出的违反常识的断言,和曹操墓的专家一样,目的只有一个:制造个噱头,为地方旅游经济张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