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道德”小议

时间:2012/9/8 作者: 老榆树 热度: 56412

    据考证,说汉语的中国人的“道德”一词起始于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书中先后出现了七十多个“道”字,分别是“说”的意思,“道路”的意思和特指“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那种原始物质。“德”字在《道德经》中则是指对“道”的摹仿,又按摹仿的程度分为若干层次,如“上德”、“下德”、“孔德”、“玄德”、“厚德”等等,视“德”为某些方面的准则、规范之类。在这本书中“道”是主要的,“德”是道的补充,往往是指道的具体内容。所以,中国人在使用“道德”一词时重点放在“道”上。而“道”在不同的学派里,其内涵是大不相同的。老、庄之“道”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而孔、孟的儒家之“道”则是指观念性的东西。后世的君王们、各学派的领军人物对“道”的解释更有着复杂的区别。这是由立场、利益的不同和政治需要的不同形成的。就是说,“道德”一经卷入政治,它就永远地失去客观性了,它就成为重权在握的人的掌中玩物了,老子的“无为”之道、“自然”之道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和法律都是政治工具,只约束普通百姓,不约束掌权人。这不奇怪,在“正统”的工具书里或教科书里都说道德和法律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它们根本不具有“全民”性质。《辞海》里对“道德”是这么说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起约束作用。在有阶级的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切剥削阶级所提倡的道德都是从精神上奴役人民,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无产阶级的道德则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无产阶级的道德最高尚是毋庸置疑的,值得注意的是,自称“代表人民”、号称“无产阶级领袖”的人由于其社会存在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他们的道德也就不具有无产阶级的性质了。这样的分析和认定绝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知识词典》里对“法律”一词是这么解释的:“它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用以巩固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中等学校的法律课本里则说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来不具有“正义”和“公意”性质。纵观至今的历史,工具书里或教书科里的解释一点没有说错。难怪道德和法律总不那么公正,原来它并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阶级的。
  
  自阶级产生以来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几乎都是由超越道德和法律之上的人打着“以德治国”、“维护法律尊严”的旗号管理着社会,这恰恰正是道德沦丧、法律不公的总根源。彭德怀批评“大跃进”的错误,从老百姓的角度说,这是最道德的行为,可是,他却挨了整,同样从老百姓的角度说,整他的人有起码的道德吗?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几乎“革”了中国乃至人类所有文化的“命”,整掉国家主席刘少奇,造成无数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这符合哪一条法律?
  
  道德上的不平等必导致法律上的不平等。儒家最爱讲道德,讲的却是不平等的道德,又主张“刑不上大夫”,导致了中国几千年的法律的不平等、不公正。道德面前人人平等才会促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会有助于道德面前人人平等。2005年七月随团到澳大利亚走了一趟,他们良好的社会风气、安定的社会秩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也有个四项基本原则,叫做“民主、自由、公正、宽容”,没有哪个党派和个人是可以超越法律行事的。回头看看我们国家,竟然把“专政”一词长久地保留在宪法里至今不改,实行阶级对阶级的专政,这还谈什么道德的平等、法律的公正?
  
  这两天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泉灵游台湾”节目很有感触,每天播一个题目,分别叫“特色台湾”、“传统台湾”、“方便台湾”等等。台湾各旅游景点的人性化管理、对“环保”的重视等等真让人感动。就说那天播放的“方便台湾”吧,各种风味小吃固然馋人,更令人感动的是人家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又很卫生,绝对没有大陆用病死的猪肉做饺子馅、用阴沟的浮油炸油条等等坑人、害人的情况发生,就连主持人泉灵买的那份臭豆腐用的都是纸质快餐盒,而不是大陆常见的那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盒。台湾人何以那么有素质、道德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搞过一次“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道德教育活动,实际是一场礼貌用语的启蒙教育,让人们学会说“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等。这些礼貌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倒是流行开了,但道德的失衡却越来越严重,人们的道德素质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提高,后来讲了一阵儿“以德治国”也没有看出什么效果,现在不得不再来一次道德教育活动,让人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耻,哪些行为是荣。其实,这都是常识问题,谁都懂,只是难以落实到行动上,因为人们见到的见义勇为没有好报、报导了真事进监狱、发表了爱国言论被治罪等等的事情太多了,谁还愿意去“道德”?就说“诚信”这一条吧,还有“实话实说”,这应该是道德的最起码要求,可是,不让人们总结历史,领导人对历史又遮遮掩掩,对重大冤案不予平反,能叫诚信吗?当政者不诚信,又如何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问题?对历史的不诚实、不公正、不平等必导致对现实的不诚实、不公正、不平等,因而也是最大的不道德,又如何能让全民都“道德”起来?“八荣八耻”后面最好再加一个九荣、九耻,即:对政治、对历史说真话光荣;对政治、对历史言不由衷、说假话可耻。
  
  为什么中国人的道德水准那么难以提高?根子在高层,高层说话言不由衷,不以身作则,让老百姓无法依赖。是不是中国人的道德建设就没在希望了?不是的。从澳大利亚、台湾的情况可以推测,什么时候道德与法律和意识形态脱了钩,不受政治的污染,变成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阶级的东西,那道德与法律就变得高尚而纯洁了。针对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情况来说(说事儿不能离开具体的国情),要想搞好道德建设,首先必须建设起一个道德环境,比如先把这几十年的冤假错案给平了反,把七八十年来的历史真相告诉大众(包括“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究竟是谁写的等等),允许全民对政治说三道四,开放党禁、报禁,让社会的每个角落、每个领域都处在舆论的监督之下,各级干部都讲究道德(而不是光“讲”道德)、尊重人性、不敢胡作非为了,全民的道德水准才会跟着大大提高起来。道德建设必须从“治本”开始。
  
  把不道德当道德去坚持、去宣传;上面不道德却让下面去道德,这样能搞
  
  好道德建设吗?
  
  我想起了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的一句话:“道德呼呼大睡之际,正是它生气盎然之时。”(《人性,太人性了》)
  
  虚伪的道德快去睡觉吧,没有你或许更好些。
  
  写于二00六年四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4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