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四世同堂》读后扯谈

时间:2012/6/29 作者: 尉迟素 热度: 42358

                                                                                  ——读《四世同堂》后感
  那是一个悲伤的年代。他们就是这样,被敌人的铁蹄践踏而过,寸骨不留。
  那是一个悲惨的年代。他们就是这样,看着至亲、至爱的人儿相继离去,蝼蚁不如。
  那是一个悲壮的年代。他们就是这样,强颜欢笑着泪流满面,绝望之际高呼胜利的口号。
  这段话是第一次看完《四世同堂》后写的,没有日期。写的也很仓促,但内心汹涌的愤慨时隔多日依然清晰。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四世同堂》背后那个年代的耻辱和黑暗无一不让我咬牙切齿地去恨。恨那些人的平庸、软弱;恨那些人的厚颜、背叛;恨那些人坐以待毙、却不挣扎……恨那个年代的战火烧出了人性的创伤。
  读了好几遍,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老舍写《四世同堂》为了什么?
  如果说是什么纪念抗战胜利多少周年的话,想来定是胡扯。但作为一个小说贴近百姓生活、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家而言,他写《四世同堂》究竟是想传达一个什么意思呢?
  我在看《四世同堂》时,几乎是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住的,就是瑞宣这个人的心理和个性。总的来说,他算是主角了。而这个主角的设定太像“中国人”了。中庸之道、为了孝顺、为了颜面、为了许多外在的东西而选择退让;忍耐,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我父亲很像,在某些地方可以说我也很像,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像,显得格外亲切。他内心的矛盾、彷徨,真切的感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千百年中国人的劣根性,生在骨子里的宿命般的存在,逃脱不开的中庸、懦弱。我想过,这大概是儒家、礼教带给中国人最大的束缚和负面影响,千百年来,从未改变。
  说是没改变,又似乎太绝对,毕竟过去的一个世纪,无论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都是对中国的一次巨大的成功的转变。
  我过去总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想这个世界总是美好的。
  似乎十六岁是个不同寻常的年龄,我竟也开始学着面对和接受阴影和黑暗,这样而来,心态便情不自禁地走向平和,一切都淡然了。
  我记得《四世同堂》结尾是“起风了”三个字,咋一看无妨,细品来又觉别样韵味,便拿来作为题目。
  起风了,《四世同堂》代代传承的是什么?
  起风了,我们又将改变什么?
  起风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最后,还是想说,《四世同堂》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亦有它人性的普遍性。文很赞,不只是情节好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