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电视里带着哭腔、满脸恐惧,因8刀杀死被撞路人,正在接受审判的音乐才子药家鑫,以及上海那位被自己留学日本,艰辛抚养的亲儿子9刀杀到重病床上躺着的悲伤的母亲,我的心受到无限的震憾。
我们这些独生子要么就是从小受到父母亲的溺爱,在蜜罐里长大,惯得眼里只剩下自己,唯我独尊;要么就是父母忙着工作、挣钱,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后,却没了交流与沟通。虽然我们已然成为了半个大人,但如果遇到了难以处理的紧急情况,却也不知如何冷静的处理。
在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老师,甚至社会往往灌输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成功至上的观念: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特长班、补习班,把生活的整个时间都填满了,没有了玩耍时间,没有了可以交流的朋友,大家都关注着分数、特长、升学。小学在忙着考初中,初中在忙着考高中,而高中生们则更在忙着考大学。品学兼优,学优了品就优!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这里面,老师就要求个智。父母倾心的爱和关注,贫富差别的扩大、就业及生存环境的艰难都无时不变成一种侧面的烦恼与压力,纠结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知识是得到了重视,而我们的生活却远离了真实的社会,如何做人、如何平等对待他人、如何遵守法律、如何珍惜生命、人的一生意义到底在哪儿等方面的教育似乎很少涉及。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一个生命的背后,都连着一个,甚至数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肩膀上,都扛着为子女、为父母、为兄弟姐妹的各种责任,那么自己对于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应负哪些责任?如何培养责任心?如何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成为真正的守法公民,却更是一片迷茫。发达的资讯让我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了一些补充,我们中的大多数青少年也都知道如何用一些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一到了关键时候,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失败或者挫折,稳妥地处理事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来,可真不是仅仅通过一、二次法制讲座或简单普法考试的成绩就能做到的。充其量只是我们凭着良好的记忆力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知甚至背诵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的具体条文。而未能将法律意识融入我们的内心,根本不足以适应现如今复杂社会的现实需求。
如果学校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时,教育形式能更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些,通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舞台剧等活动,帮助我们自行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判别、自我教育,运用实例印证抽象的法律知识和概念,按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因人施教,也许会让我们这些青少年耳目一新,产生兴趣,切实去感受,才能时刻增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警惕自己不去跨越法律这条底线;如果家长们能放弃强势教育或偏执的成功观,多关心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我们独立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就不会有那么多因冲动,触犯法律后而无法悔过的人与悲苦的家庭。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当社会、老师、家长们将责任心种入我们年轻的心里后,生活中出现药八刀、汪九刀这类学生的机会肯定会大大减少。触犯法律的人少了,社会拥有完整的家庭多了,健康守法的个体多了,我们所拥有和收获的快乐也不亚于单一追求知识与财富的快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