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时代。孩子一出生,便被赋予了一种无形的使命,家长时常会教育孩子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你必须好好学习,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在这种教唆下,孩子偶尔溜号去看下窗口的蝴蝶,或者去外面玩会儿泥巴,都会被家长说成“无用”而到底究竟什么是有用的?在屋里写一天作业或者弹一整天钢琴,再或者一放学就被家长牵着去补习这个,补习那个。今天学书法,明天学绘画,把孩子当成了全能选手来培养。很少有家长会注意孩子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而是家长要你喜欢什么,你必须喜欢什么,并且还要学好,如果学不好,那么在他们眼里,整个的你都是“无用”的。
我们的“有用”和“无用”,其实从孩子最初蒙昧的阶段已经给了他限制,限制了孩子们发现的眼光,我们的孩子头脑中承载了太多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获得了学习的能力,为了考试而死读书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带着一种隐性的残疾。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原创力!
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在一个下大雨的天里,穿着新衣服在雨地里跑着笑着,当他的妈妈叫他吃晚饭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如果是我们中国的家庭,这个孩子肯定免不了一顿暴打,但是这位美国妈妈没有责骂孩子却说:“你快从月球上回来吃饭吧!”这个孩子就是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丹。当他在月球上迈出左脚的时候,他在月球上给自己照了一张相片,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小步,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大步。”他从太空回来的时候,所有的媒体问他想讲什么话。他淡淡的说:“我要给妈妈说:‘从月球上回来了,我要吃饭。’”
现在好多家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们那个年龄段承载不了的东西,导致本来丰富多彩的童年被一些呆板的教科书束缚的体无完肤。孔子有句话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他所提倡的内省是对内心的唤醒,这种获得一定不是外在强加上的,所以孩子的成长有心志于学,也就是说;让他于山川外物学习一种外在的能力。现在智商高,情商低的孩子太多了,知识是满满的,可是处理事情未必得心应手。
前不久看见了教过我的初中英语老师,我们聊到了他的孩子,他谈到,孩子上小学六年级,但是已经把大学英语的新概念都学完了,文章都背的滚瓜烂熟。可是当我问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时,老师的脸色茫然了,说到;成绩这块,不太好。说到这里,你能判断这个孩子是学习好还是学习不好吗?说口语,他可以和外国人交流,但是落实到笔上就差强人意了。
想到了前不久江苏的一个高中孩子爆红的事件,孩子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是他的行为,让我思考很久,在国旗下换了演讲稿,公然痛斥当今的教育弊端,呼唤梦想,呼唤勇敢与正义!看到他的事迹我的内心还是会澎湃,因为终于有人敢站出来纰漏,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当然孩子的作为还是缺乏理智的,在现实的打压下,说出了心声之后,他还是必须乖乖的坐在教室里学习。
真正的学习在今天的社会不是传承,而是创造。我们不应该把人脑变成电脑的硬盘,而要把人脑变成这个世界上的原创力,一种激情和梦想!
救救孩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