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由临时工引发的思考

时间:2012/4/30 作者: 诺基亚7610 热度: 316756

在谈论国家临时工问题上,我们先回顾一下晚清历史。1851年,拜上帝会众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发动了金田起义,即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在八旗军连吃了几个大败仗以后,满清贵族不得不从莺歌燕舞、日日享乐的美梦中惊醒。从太平军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以及太平军西征和北伐,农民组成的太平军表现勇往无前、战无不胜,而满清的正牌八旗军则丢盔弃甲、屡战屡败,毫无胜绩可言。面对八旗军的节节败退,以满清贵族为首的地主阶级看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惶惶不可终日,在毫无可用之兵的情况下,饬令各地政府组织团练(我们所谓的民兵),为镇压太平军和绥靖地方补充兵力。清政府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依靠“临时”的汉人组成的民兵团练,就这样的民兵作战实力又如何呢?相信大家能够从太平军被镇压,起义失败的结局中看出以曾国藩为首的民兵的作战实力。曾国藩领导下的湘军以“扎硬寨、打死仗”著称,被梁启超誉为“勇猛精进,坚苦卓绝”,不但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还镇压了北方的捻军、西北回民起义,以及西南苗民起义,可谓战功卓著。一方面是正牌八旗军的丢盔弃甲、屡战屡败,一方面是民兵团练组织的勇猛精进、战功卓著,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让正规军与临时民兵组织的作战实力出现天壤之别。引用《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精辟的回答这一问题。

上个世纪末,国有制实行改革,大量裁员,让企业扔下包袱,以便能够迅速腾飞。国企通过裁员增加员工的忧患意识,减轻企业负担,后来开始聘用临时工,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动力。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例如现在企业已经壮大,自认为是元老级的正式员工贪图太平、安享快乐的思想逐步萌生,守着“铁饭碗”便高枕无忧,没有了改革初期担心丢掉饭碗而努力拼搏的动力。企业不得不面对“有人但不干活”、“有人但干不了活”的局面,为此只有不断地扩大临时工的编制,增加企业的劳动力。这样便使得国有企业的负担不断增加,新增加的临时工成了企业劳动生产的主力,而正式工则退居二线或者占着一线主管不作为,逐步成了企业的负担。没有忧患意识,必定导致一大部分人安于现状,没有拼搏进取的动力,也就没有为企业更多创造剩余价值的的余地。企业不断地增加负担,而企业的剩余价值没有更多的扩张,那迟早有一天企业必定为负担所累,走向崩溃的边缘。提到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关系,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晚清时期有着高贵血统的正规军八旗军与依靠汉人组建的地方团练(即民兵)的关系。太平日子久了,正牌的八旗军逐渐蜕去了先辈们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开始吃着皇粮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以至于战争来临时出现了史无前例屡战屡败的先例。正式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付出很多的心血,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然而企业步入正轨后,他们就开始以元老自居,开始享受企业发展成果,不思进取,那最终也将面临八旗军一败涂地的尴尬。

反观临时工,他们属于合同制,时刻都有着危机感,有着忧患意识,因而他们会为了自己的饭碗努力地工作。看看企业中的临时工,他们都干着企业中最苦最累的活,都是正式工挑剩下的,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愿意干。这就好比晚清时期的地方团练,他们是由一直不被重视的汉人组成,当得到政府的信任和器重,自然会表现出不一般的干劲,在战争中自然会英勇顽强、以死相搏,为的就是保住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和自己的饭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临时工都是有着饭碗不保,能否表现好转为正式工的忧患意识,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因而纵使没有正式工的优越福利,依然能够勤勤恳恳的工作在一线;然而不干活照样能够拿到优越福利的正式工不但开始坐享其成,而且还心安理得。没有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正式员工的贪图享乐,正式员工必定会“死于安乐”,他们的劳动技能逐渐生疏,必将会会被新科学新知识新技能所淘汰。一个大公司大企业,贪图享乐、元老自居的正式员工太多就必然导致公司负担增加,公司创造的盈余价值就少,公司也将被负担所累,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