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横眉冷对高山石,俯首甘为小背篼

时间:2012/4/27 作者: 梦客啸天 热度: 74709

    不到敦操,就想象不到什么叫困难;不到敦操,就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有一种榜样叫背篼!有一种精神叫背篼!有一种希望叫背篼!有一种困难叫背篼!有一种幸福叫背篼!
    ——感触

    不久以前,偶尔读到一形容麻山地区现状的民谣: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满山遍野都是大石头。当时,甚觉夸张,以为不实。然而,就在4月9号,我与省委宣传部许飞同志、贵州电视台5频道、金黔在线、黔龙网的记者编导们一同走进麻山腹地,在和“背篼干部”们所工作的敦操来了一回“亲密接触”之后,方知我过去的直觉全错了!
    毫不夸张,进入位于敦操大山深处的打召村时,首先跃入我眼帘的风景,除了“乱石如麻”就是“乱石如麻”,打召村给我的感觉,除了“贫穷”还是“贫穷”。可是,就在这块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都极端恶劣的土地上,却活跃着一群让人惊讶、让人敬畏的人民公仆——“背篼干部”。他们用一颗颗真诚的心,把百姓的生计装在一个个小小的背篼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示着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敦操”二字,就字面而言,似乎还充满玄机。“敦”即“厚道、诚心诚意、督促”;“操”即“操持、节操”。这绝不是一种刻意或巧合,“背篼干部”在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信念,多方位多角度地诠释着“敦操”的特殊含义,使敦操这块神奇的“经济洼地”,一下子成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的焦点。
    通过实地走访,充分了解到“背篼干部”的所作所为之后,我的总结就是两个字:震惊。
    从3月23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向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学习活动的通知》之后,一股“背篼风”就席卷了全省各行各业,全省学习“背篼干部”的精神也达到了高潮。
    当前,贵州在国发2号文的指引下,强有力的贵州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打破成规,寻求突破,使贵州的各项事业都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当前的贵州发展形势,可以说是春光明媚。贵州在全力赶超,奋进,崛起的关键时刻,各种困难与机遇是并行的。因此,如何在“经济洼地”之中构筑“精神高地”,无疑是全省各级干部最迫切的需要,而“背篼干部”的横空出现,恰逢时宜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和工作的标杆。
    其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不是要求国家干部人人都去谋大事、成大业。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工作务实不务虚,千方百计为民生计,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做实每一件小事,能给人民交上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就行。而“背篼干部”正是用他们的务实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群众的需求入手,为深山的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促发展、谋致富,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最终才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拥戴。毫不言讳,在纯朴的百姓面前,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干部,只有重实效重细节重感情的干部,只有把腰弯下去把身子沉下去的干部,只有了解群众所缺所急所愁所盼的干部,只有善于倾听百姓呼声的干部,才能把事做好做实,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背篼干部”就是凭借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计得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与百姓打成一片的。众所周知,只有干群关系和谐了,百姓才有幸福感,谈跨越谈发展才成为可能,否则,局面将变得更糟。敦操虽然贫穷,但这里的干群关系非常和谐。因为敦操有一群懂得尊重百姓的“背篼干部”,有一群任劳任怨的“背篼干部”,所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敦操人的努力下,相信敦操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在全省实行“两加一推”的主基调面前,在“干字当头”的贵州拼搏精神面前,我们的很多干部只把它当作口号在会上喊喊,在文件和方案中写写,一个华丽的转身之后就原地踏步不前。这种华而不实,貌似质非,形而上学的工作作风,让干群关系日显紧张,让许多不该发生的冲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还给党的光辉形象抹了黑,形成许多负面的不良影响。而在敦操,“背篼干部”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摒弃了形式,以求真务实为第一要着,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工作之中,他们不是纯粹的死干蛮干,不是在自然环境面前屈服,不是在向上级等、靠、要。他们在困难面前善于动脑筋,穷则思变,变则思通,“背篼干部”在以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在绝境中寻求生机,在极限中寻找突破……困难重重可想而知!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面前,“背篼干部”一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口头禅,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法宝。其实,敦操的发展障碍不只局限于单纯的自然条件,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认识,以及文化水平的相对滞后,在加快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才是难以撼动的天敌。对此,他们因地制宜,集思广益,通过集体智慧创新了工作方法,转变了工作方式,一套“351”(三定五帮一创)工作法,一套“三步走”战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就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仅此一点,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其他地方,那些“不图思变”“不谋发展”“坐怀不乱”天天叫苦叫穷的同志们,与“背篼干部”的情形相比,的确到了该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杆秤,你对百姓好,你为百姓好,你为百姓付出,百姓就会记住你。也许一时半会他们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但是,通过耐心的说教和细心交流,另辟捷径,百姓总会有开窍的时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背篼干部”与当地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就是这样建成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必须以“背篼干部”为榜样,在工作中大力弘扬“背篼干部”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弯下腰来,沉下身去,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就能得到体现。只要我们一以贯之,永不懈怠,时时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只要我们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只要我们愿为百姓谋利益谋福祉,只要人人甘当百姓的小背篼,贵州实现“后发赶超”之路就不远了。


    后记:“背篼干部”的感人事迹,刚被各大媒体相继报道的时候,贵州金黔在线网的王柔心就向我发出过邀请:黄老师,你也写写“背篼干部”的评论性文章吧。当时,我真的很茫然,主要是介于三个因素。一是没有充分了解“背篼干部”的实情,觉得自己没有发言权;二是怕自己写得不好,贻笑大方;三是我自己压根就不想跟风。所以,就一直没动笔。后来,省委宣传部的许飞同志又邀请我与她们一道前往敦操采访“背篼干部”,才把自己赶上了架。

    背景资料:敦操乡位于长顺县最南端,地处长顺、紫云、罗甸、惠水4县交界处的麻山腹地,山大坡陡沟深,距县城68公里,总面积6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可怜的6856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全乡1737户7673人90%是苗族,9%左右是布依族,而且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几乎不能用汉话进行正常交流。这里不仅土地贫瘠,而且石漠化特别严重。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山路崎岖不平,干部下组大多骑摩托车或步行,群众出行十分不便,最远的村民组距乡政府所在地需要走8个小时山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