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时参加了一个助学金的活动,本以为是一次意外的不小心的完全不着调的。一件事。
遇见了很认真的一群人,那种氛围是我寻找好久的感觉,只是当时我在逃亡人群。
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个心愿,希望一个人活在森林里。没有其他人。
那时,伤仲永是我记忆最深的文章,因为它反复出现在受伤的心中,后来终于结束了。家也没了。
我并不十分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我只是做着事情,刚好那种状态让我舒服喜欢,但是身边就是有人群,也许最后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但我也并为因此而快乐,因为我觉得那只是日常。我并不知道那些事是足以证明些什么的,但也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本能的骄傲,我并不想身处群体之中,因为执念。一丝对生活的怨气。
回到这个活动,一开始和大家一样,服从活动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的过着每一天。也交到一些新朋友,互加好友。一些好友甚至至今任然躺在好友列表中,这对于我是难得的,也许也是因为对方让我觉得值得吧。成年人的交友准则,慢慢被育化。
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一件事,也是关于阅读,当时在看的一本大部头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活动老师讲课讲得很情怀,在自己漫不经心的时候,他提到了这本自己在读的书,机缘巧合。
他说,他的人生因为它而改变了方向,当时只是觉得新奇,因为我阅读还没有现在这么带有目的性,只是随性随心读一些喜欢的书。所以只是被点到,但不是被点醒。
但当老师问谁读过这本书,而只有我举手的时候,其他人仿佛被点醒了,而只有我还在迷梦中。老师的眼睛里有刮目相看的欣赏,而我的第一反应却是好想离开。
就是这么不争气。
仿佛人生有过很多这样的场景,静默,聚光,还有在迷梦中傻了的我。也许现在在做梦吧,不重要了,一切好像并没有说明什么,只是当时挺毛骨悚然的,虽然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应该是美好吧。
错过了品味生活中的甜,在遗失反复折腾,那是青春中的迷惘和怅然。
一直在寻找答案,答案却在手边,只是不懂得。暮然回首,它在灯火阑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