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一年中很美好的节日。在我童年的记忆,最值得留恋的是吃月饼。
那个年代,月饼分四头,五头,豆蓉还有五仁什么的。月饼用纸筒包着,所谓多少头,是指纸筒里装多少个饼,四头比五头厚。豆蓉是馅,海南人叫作心。五仁是什么?它是瓜子莲子芝麻子杏子核桃仁作的心。
我上小学时,街上常有刮饼。一张长凳,一个笸箕,一条竹蔑,三粒色子,就是刮饼的工具。摊主将笸箕放在凳下,色子置于凳沿上,就大叫起来:“来来来!五钱名!”
这是一种赌注,五分钱一名。那时一个月饼两毛钱,摊主一般招到五个人才能开赌,他能赚到五分钱。开赌时,摊主用竹蔑将色子刮下,谁的点数多就赢了。我有时也参加,但运气很差,这辈子只刮回一个月饼。
那时吃月饼很不容易,有民谣为证:
八月十五中秋期,
儿要吃饼父没钱,
哭的哭,啼的啼,
弹琴的弹琴,吹笛的吹笛。
一到中秋节,穷人家就担心了,如果买到一个月饼,就要把它割成许多块,大人小孩每人只能吃到一点点。有些连月都买不起的人家,过节就用米粉加椰子肉做粑。月饼是圆的,粑也是圆的。那个年代,有钱人吃月饼,穷人家就吃粑,都是有皮有心圆圆的东西,还有谁去管它是月饼还是粑呢?反正缸里有米,树上有椰果,也用不着花一两分钱去买。
那时我家穷,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