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中国就有临时工,但很少。
拿我曾在的一个单位做例子说一下。
这个单位是国营大型‖企业,当然算大企业了,但在改革开放前,按严格讲,是没有临时工的。所谓按严格讲,就是没有临时工的编制,用工是不能随便启用临时工的。而实际上,还是有临时工的,但只有几个人,如打扫卫生什么的。然而,改革开放后,情况就变了。
变化要从国企试图扭亏为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说起。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国企原来的空间被完全打乱了,很多国企都开始亏损了,我所在的企业也不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国企竞争不过各种所有制的小企业。
如订单,小企业把产品价格压得很低,又可以通过送礼,订单很轻易地就拿到手了。而国企没法用低价竞争,因为国企是小政府,工资所含包罗万象,是替政府管职工生活的,成本无法压下来。也没有送礼的钱与出处,否则账都下不了,所以订单减少,亏损成必然。
我所在的企业是亚洲最大的、最先进的某种制造企业,与小企业竞争,同样败下阵来。
还记得朱镕基当总理时说过的一段话吗?用3年时间将国企扭亏为盈。办法是什么呢?虽说提倡的做法有一些,但实际上,就是靠减员增效,所以,全国几千万下岗职工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个所谓的法宝,就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这个不详细说了,只说用工。企业职工原来叫 固定工,是终身制,统改为合同工,不是终身制了。
这么一弄,企业就不亏损了?照样亏损,所以国企改革的初期做法是欠妥的,不过这不是本文主要要讨论的。
减员后的企业是个什么状态?工人大幅减少,生产一线严重缺人,只能雇临时工。所以,全国企业用工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临时工逐渐成了各企业生产一线的主体,当然国企的情况更突出一些。
不信请仔细看看,是不是这样?如环卫部门,扫大街的都是临时工。其实,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脏乱差的、艰苦的、危险的岗位,都是临时工,就连公检法及政府的很多部门,都有第一线的临时工。有的单位,临时工人数已超过了正式职工(准确的应叫合同工)。
这就使我们的社会有了一个新奇观:正式职工不用怎么干活,反而工资高、待遇高、身份高,成了人上人;而临时工,除了不高的工资,什么都没有,却要干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成了下等人。
这是改革开放要追求的结果吗?是特色社会主义要追求的结果吗?肯定不是,但事实却是存在的!
那么,我们允许这种情况永远地存在下去吗? 我相信,如问到跟前,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肯定会回答不允许。但如没有人问呢?是不是就会默许这种情况永远地存在下去?
在深入改革中,习主席等领导人常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这不就是个大问题嘛,那就及时解决吧。
有的人可能还认识不到这是个大问题,认为是小题大做了。好了,让我再告诉你,咱不说临时工占多数的企业,就说一个占三分之一的企业。临时工是这个企业的生产主体,却对企业没有发言权,参加不了职代会,被剥夺了政治身份。在所在单位,没有表达政治意愿的渠道,他怎么表达他是国家主人的政治意愿?他还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吗?
所以,临时工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在现实中已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她是一个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特殊产物,与别的国家临时工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必须尽快解决。
每年一开人大会、政协会,代表们总是愁得不行,苦的是没有好提案,这不就是好提案的素材嘛。
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先说说我的改革思路:
1。取消临时工的用工概念。
2.一律实行合同工用工。
3.纠正相关方面的错误做法。
国企职工改为合同工后,其做法现在几近流产,本来按当初的规划,合同期满,按双方意愿,可再续合同,而实际上,当初所签合同已流于形式,还是按固定工终身制管理,应严格按合同工办法恢复管理。
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聘用制也是一样,流于了形式,应严格按聘用制办法恢复管理。
4.各种所有制企业,包括小作坊,用工一律实行合同制,并严格管理。
5.各种合同工的政治待遇、工资等福利待遇,须一视同仁,标准参照国企员工,或国家重新制定标准。
6.对小微企业、小作坊的用工待遇压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协助办法,保证合同工的合法权益。
7.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各种合同工的待遇须相同。
8.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或国家重新修订相关法律。
当然,这种改革相当困难,主要难在小微企业、小作坊的员工待遇上,但要看解决的决心和力度,只要下决心解决,办法总是有的。
我就可以再出个主意,如由政府出面创建劳工公司,具体由街道办事处承办,与社会力量合建,把全社会的闲散人员都统归旗下,也包括各种需就业人员和在岗的临时工。此后,各方面用工,一律由劳工公司派遣。如用人单位能解决合同工的正常待遇,劳工公司只留底案。否则,由劳工公司负责派遣人员的工资等各种管理,由用人单位向劳工公司结算用人费用。
不要以为这么做是动大干戈,不好操作,不现实。其实,如真能这么做,将使我们的社会走向更加有序,并有很多其他好处,只是限于文字,不能再详细说了。
再只说3点吧:
1.劳工公司能有序地把社会各种浮动人员统管起来,在统计、了解、组织、培训等各种管理方面,将得心应手,使国家管理更加有序化。
2.一旦运作起来,将发现其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派生出很多新的内涵。
3.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出现的新问题也很多,如贫富不均。解决这个问题很棘手,还没发现太好的办法,而劳工公司,似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现谁是最大的弱势、贫困群体?已不是出在农村地区了,而是出在城镇了。
诚然,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还有贫困的,但只能算个别地方了,算不上大片地区。
如新疆、西藏、云南等地,靠当地特殊资源,靠倾斜政策,很多地方都富得流油了。
如不太富裕的农村地区,已不用缴各种税费,靠土地,能自给自足,如家中有打工的,或有副业,或通过当地政府创业带来收益,生活是强于城镇困难人群的。
如一个贫困县,如有30万人口,其中有5万是出去打工的,年共创收最低也有10亿元,贫困县的算法,不但不算这10亿元,还要算上这不存在的5万张吃饭的嘴,这叫什么贫困县?
而城镇困难人群就不一样了,打工处在有时有,有时没有的状态,月均收入并不多,还用再详细说吗?什么生活状态可想而知。
这些城镇的困难人群由谁组成?就是临时工嘛,包括无业游民等各种待业人员。
这些人有多少人?至少2亿人,有可能有3亿人,这是不是最大的弱势、贫困群体?恐怕是毫无疑义的吧?
这些年,国家的注意力在农村、在农民工,他们的处境已有很大的改善,把注意力放在城镇困难人群是时候了。
而有 了劳工公司,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给他们派遣工作,临时工变为合同工,待遇再上去,贫富不均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剩下的,不就是大中国开始齐步迅跑了吗?
当然,这是纸上谈兵,事情做起来,是个极其庞大的工程,不容易。那么,先只看道理,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如道理可行,本文只是抛砖引玉,相信,政府集大众的智慧,一定会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还当然,临时工彻底消失也不太可能,如一个有合同工正常工作和待遇的人,还要干第二职业,第二职业就是真正的临时工了。
我真渴望,哪个人大、政协代表,能看到这个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