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登山也是一位老革命了。他在一九三八年就加入了党,当了一名抗日游击队队长,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放后,他长期从事外交工作。
一九六七年四月,印尼反动派掀起了反华事件,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驻印尼使馆的临时代办姚登山,于四月三十日,奉命最后撤离回国。当他回到北京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以周总理为首,中央领导人除了毛主席和林彪,差不多都来了,场面非常隆重。
姚登山刚下飞机,周总理便与他热烈拥抱。合影中,右边是周总理、李富春、李先念、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左边是江青、陈伯达、康生、王力、关锋、戚本禹等中央文革的人马,中间便是一副懵懂相的姚登山。
第二天五一节晚上,姚登山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焰火晚会。周总理告诉他,快去休息室,毛主席要接见他。在休息室里,毛主席接见了姚登山,然后大家摆好姿势照像。左边是毛主席,右边本来是周总理,恰好江青进来,周总理便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江青。这是姚登山一生永远忘不了的时刻:他穿着当时最流行的军便服,左手挽着毛泽东,右手挽着身穿裙式呢军大衣的江青——
五一节以后,姚登山成了新闻媒介的热点人物:各报都用大量的篇幅介绍这位“红色外交战士”的“英雄事迹”。姚登山的悲剧从此开始了。他后来感慨道:“那时候,我竟然成了一块耀眼的牌子,许多单位都拉着我去做报告,不但有北京的,还有外地的。但叫我去的那些造反派组织其实是为了张扬他们自己。”
为了拥有这块金色招牌,外交部里势力最大的造反派组织造反联络站在欢迎姚归国的大会上就当众宣布,吸收他为该组织的成员。
姚登山长期在国外,刚回来几天,对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如坠九里雾中,但以为参加无产阶级司令部号召的革命造反自然不会错,也就欣然接受了。
从五月到八月,姚登山的活动就是参加各种大会,上主席台,做报告,带头呼口号,他起劲地造反,后来成了外交部造反派的主要头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