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我的故乡,野生动物很多。有山猪、黄猄、穿山甲、豪猪、刺猬、琴蛇(蚺蛇,皮可制琴、二胡、鼓等乐器)、狐狸等。狐狸有好几种,如果子狸、黑脚跟、豹狸、猫狸等。这些野兽都是昼伏夜出,只有一种较小的“日来阁”是白天觅食,爱吃蛇类。一只小小的“日来阁”可食掉一条几斤重的眼镜蛇。
我叔父在五十年代初就自制了一支长筒火铳,还养了一条猎狗,经常打猎。那时国家尚未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狩猎是一种正常的生产活动,并没有人干涉。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我叔父把手电筒接得长长的,有时独自一人,有时跟一村民,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狩猎。第二天一早,我只要看见院子里的墙壁上贴着黄猄皮或狐狸皮,便知道昨夜的行情不错,又有野味吃了。
我叔父还打过几头大大的山猪呢。
我的故乡除了有很多野生兽类外,也是鸟类的天堂。
鸟类是我最感兴趣的野生动物,对活动在故乡的各种各样的鸟,我都非常熟悉。
在五六十年代,我经常看见一种大鸟在广阔的田洋中觅食,专门吃鱼类。这种大鸟有大人那么高,脖子很长,喙尖脚长,翅展一米多,是候鸟,独行侠,我们叫“田桩”。这种鸟很有灵性,看见赶牛,拿农具的村民靠近它,若无其事,继续觅食。看见手中拿枪的人,不等你靠近便飞走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偶尔也有天鹅光顾我村的田洋,结群觅食,不吃鱼类,专门吃草,觅食时必有一哨兵,四处张望,一有情况,尖叫一声,整群都飞走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仅是癞蛤蟆,谁想吃都难。
大多数鸟类很少在夜间觅食,但水鸭常在有月光的夜晚,偷吃村民们撒在苗圃上的谷种,它们团队作战,一夜之间,把谷种一扫而光,村民们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田野里还有很多鸟类,现在变得越来越少,唯独白鹭鸟越来越多。我村庄附近,有一个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白鹭湖”,几乎每天都有远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湖中的白鹭和其他鸟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