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儒学的复兴顿成一股愈演愈烈的形式,成为复兴传统文化中最关键的一环。历经波折的儒家文化经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洗礼,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最正统的文化。尽管有过几次外来文化的融合,像外来的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文化,儒教的大哥大的地位一直维持到国门大破的时候。百年的屈辱史让无数的文人骚客从儒教的温文儒雅中惊醒,以笔为刀,彻底解剖儒教,才发现,这个莫大的瑰宝,是个治世之宝,乱世祸根。遥想孔圣人当年历经风霜,也没能说动国主们采取他的思想,提倡“民为贵。君为轻”的“亚圣”孟子也遭遇滑铁卢——不是国主们愚蠢,听不进意见,实在是因为霸道在乱世中比提倡“王道”的儒教思想有用,统一六国的是实施了法家思想的铁腕政治家嬴政就是最好的证明。
【文化之宗,本土宗教】
近几年,许多人都觉得中国人最大的危机是信仰的缺失,此话不假,因为儒家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分量最重的一部分,更是两千多年中国人的信仰——虽然没有那些宗教上的形式,本质上就是本土中最有控制力的宗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儒教不加辨析地批判,企图全盘西化的失误,扰乱了中国人的信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批林批孔”再一次把从战乱中走向稳健,由乱世逐渐向治世过度的中国弄乱。
【儒学之子,重在改变】
虽然儒学的复兴已是风起云涌之势,可是如果只是将原儒教的精神原封不动地搬回到现世,那又将是大错特错,甚至误入歧途。在儒教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文人,重义轻利,多的是“仁义礼智信”,少的是那种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竞争精神。所以复兴国学最为重要的不是去重读国学,而是用现代的眼光重拾被遗弃在历史尘埃里的瑰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早就新新人类。
【海纳百川,不斥异己】
这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宗教,很多的信仰,其大多数都是觉得自己信仰是唯一正确的,自己信奉的神灵是唯一的神,最缺少的是对其他信仰者的宽容与接受。于是争端升级为战争,辩论升级为相互的咒骂、攻击。崇尚“中庸之道”的儒教没有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的有个性,却是能容纳异己,容百川之流于一体,吸各方长处于一身的哲学,对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都有很大的益处。难怪在很多年前,就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人类只有回到孔夫子的时代才能有出路。这话虽然有点中国人自导自演的味道,可是有一点却是事实:从儒教的创始人孔子开始,儒家的弟子都是以天下为己任而废私利的,它的出发点是“利他”。而这个世界最不缺少就是“利己”。多一点“利他”的思想,世界就会多一点宽容,会少不少的冲突与矛盾。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有一段时间,人们混淆了复兴与复古的概念,以为复兴就是复古——把那一套老的掉牙的东西再一次拿出来供认阅读,供认思考。这是个误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经过改革甚至是改造之后的重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任何抱残守缺的思想与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儒学能否成功地为治世服务,不仅要看看你有没有使用儒教思想(铁腕的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后没有实现乱世向治世的转变过程,依旧使用霸道治理国家,最终导致秦朝成为“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还要看你能否应时、应地地改造儒教。
改变的过程会很疼很疼,但是,凤凰重生尚需涅槃,何况一个沉睡了那么久的宗教体系。
赞(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