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酱的形而上和下

时间:2023/11/9 作者: 鹿鸣杂志期刊 热度: 55290
刘亚荣

  

  1

  那年我八岁,放学回来,饿得难受,姥姥熬好了秫米饭,米香味儿虫子一样钻到全身各处。我巴不得一口吞下去,长身体的年龄,又没多少吃的。我端着“二大碗”秫米饭急匆匆地往屋外走,一脚把姥爷特意做的“关门”踢开,结果门弹回来,一碗烫乎乎的秫米饭整個扣在胸前。我疼得直喊姥姥,一边不知所措地乱抓,愣是在胸前挠出了三道印。

  这种伤一般不找医生,都是用土法子治,姥姥用香油调了草木灰,糊到伤口上,然后让我在礓嚓上晒太阳。我闭着眼睛,四周都是酱坯子的味道,旁边是羊圈,羊圈与礓礤中间,架着一个笸箩,里面是和我一起晒太阳的“酱球球”。

  土法不是百分百的有效,或许有的孩子就因此发炎、流脓、高烧,伤情恶化。姥姥也知道,所以她还要求神佛保佑,对着灶王爷像不住地磕头祷告。

  当然这也是偷偷摸摸的,不能让人看到,遇到多嘴的,传到村干部那里,准得说姥姥迷信。在那个人定胜天的年代,人们偷偷地信神,大概是人太不可靠了,虽然神也经常不靠谱,但总比人靠谱。

  烫伤好了,却在我胸前留下了三道鲜明的瘢痕,正在我的心口部位,像草书的“川” 字,川乃河也,这条“河”以独特的姿态伴随了我的少年和青年。这三道瘢痕也仿佛一个符,只是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它的出现、消失冥冥中预示了什么,和一个人的苦难有关,或者和一个时代有关。山川壮丽,我们民族是一个格外重视山川文化的民族,山为父,川为母,黄河是我们的母亲。虽然泥沙泛滥,几乎是稠稠的泥浆子,但再苦的环境也要孕育、生存、发展。

  说来也神奇,自从三道疤痕出现之后,我的功课也发生了变化,数学一塌糊涂,语文却如同得了神谕。初中有篇课文《卖柑者言》,李老师辛辛苦苦讲解了一节课,第二天一连提问了二十多名同学,居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整地译为白话文。李老师高大的身躯矮了下去,嘴唇围了一圈白沫,他急得爆了粗口,恨不得拿教鞭把每个人抽一顿。终于轮到我,我流利地用白话把课文复述下来,只见李老师一下子跌坐到椅子上,挥着右手,一字一顿地说,我这节课有一名学生懂了,就没白讲。

  2

  过了清明,街上就有人吆喝“有鸡蛋的换小葱来……”潴龙河北口音,侉声侉气的好听。

  姥姥从小坛子里摸出一个鸡蛋,递给我,说:“丫头,去换小葱吧。”我跑出门,踢倒了门旁的笤帚,姥姥拿个小黑碗,扭身拉出床底下的酱瓮盛酱。薄薄的棒子面饼卷阳春的小葱,是庄稼人春天最开胃的饭,看了一冬天的白菜、咸菜,早已腻歪透了,黄绿棕相间的小葱蘸酱卷饼,让人觉得生活还是有色彩的。

  姥姥做的酱只能划到面酱里,味道咸香,没有甜味,口感略粗粝。一年分到手的黄豆不过几瓢,年节要换点豆腐,平时生个豆芽改善伙食,哪舍得都做了酱。

  那些黄豆长在潴龙河边的沙地上,靠天活着,稀疏的叶子上常常被蝈蝈咬的花一样。

  姥姥每天都在家里慢慢拾掇,力所能及地干一些活儿,她患有高血压、肺心病。

  有一年,风传“白仙姑、青仙姑”下凡,到了我们潴龙河边的东孟尝村。村子里的老人们,偷偷地跑到东孟尝村的大坑边烧香。在我老家蠡县,蛇的名字很形象叫——长虫。我平时胆子特小,看到长虫带花纹的身子在路上扭动,会吓得一口气跑过三条巷子。那时候,尽管知道白娘子施药救老百姓,盗仙草救许仙,又听说“白仙姑、青仙姑”就是白娘子和小青化身的,还是忍不住砰砰心跳。可是,人们都说仙姑特灵验,包治百病。我也要去讨药,治好姥姥的哮喘病。

  于是,就在一个傍晚,跟着同学跑到了东孟尝村。

  那时,月亮还没出来,只能瞄见黄黄的土墙,墙的青苔衣裳隐在暮色中。一圈大树围着大坑长得很欢实,已分不清是杨树还是柳树了。沿干涸的大坑两侧,燃着星星一样多的蜡烛,风吹着蜡烛,掉下很多泪。香烛的气息淹没了酱香气,很多姥姥一样年纪的老太太跪在香烛前,不住地磕头,无声地祷告着。老人们面前的供品,有的是一把江米条;有的是三块槽子糕;还有的像我一样带着一颗鸡蛋。我手里的鸡蛋还热乎着呢,我在鸡窝边等了好久,直到姥姥养的老母鸡咯咯着报功,才偷偷地将它捧在手里,这可是我给姥姥讨药的唯一筹码,我没有香烛。

  六月的天有股燥燥的热,我跑了一路,一身大汗的跪在仙姑面前,我将那颗鸡蛋放在别人燃剩下的香烛下面,祈求仙姑们能让姥姥好起来。可以像小满的奶奶一样走路带着风声,说话隔着一条小胡同都能听到。这样,我捉迷藏的时候,姥姥就不用去碾子旁等我。她隔着墙头喊我,我就伴着月亮回家。

  月光透过稠密的树枝照过来,与地下的蜡烛相互映照着。临来时,我学着讨药的老人们用纸折了袋子,我围着香烛绕了三圈,嘴里默默地祷告。在看到白白的纸袋里有黑面面时,我高兴得一跳。

  ??我居然没害怕,穿过了一个大村子。一进我们西孟尝村,就听到姥姥焦急得喊我。晚饭,姥姥犒劳我,酱炒鸡蛋,这是稀罕的菜。

  我从竹皮暖壶中倒出水,看着姥姥将我讨来的药吃下。月光从窗户格子中钻到屋子里,我趴在被窝里听着姥姥的呼吸声。那一夜我很兴奋。

  这不是迷信,这是一个时代的附属品。

  3

  琴表妹很乖,可是她从娘肚子里出来的时候,却淘气得很,让接生的茹姐姐等了两三天。姥姥除了煮鸡蛋,熬小米粥,就是在佛龛前不住地祷告。琴表妹生下七天,姥姥让我去招呼我的同学,来帮忙糊五彩的小纸鞋子。姥姥说,这些鞋子是给天上的老奶奶的,是神仙们保佑了妗子和小表妹,姥姥要还愿。

  姥姥把五颜六色的纸叠起来,剪成小鞋子的样子,我们围着小炕桌,用浆糊糊成鞋子的模样。姥姥在佛龛前点燃纸鞋子,火光跳跃一会儿,化为灰烬。姥姥说,这鞋子本来该送到老奶奶庙去烧的,但是庙没了。

  孟尝村起码有两千年历史,战国时,孟尝君曾在此开店,后修有孟尝君庙,故名孟尝。有历史的村子少不了庙,几座庙宇中有座老奶奶庙。姥姥说,老世界闹天塌地陷,地上都是洪水,没人了。老奶奶就用黄泥捏泥人,开始的时候有耐心,鼻子眼睛都周正都好看。老奶奶捏累了,就不仔细眉眼了,这人就有好看的有难看的。那些缺胳膊瘸腿的啊,是阴天下大雨的时候,老奶奶来不及搬运这些娃娃,又怕被雨水淋坏了,就用筢子往庙里搂,这就有碰到胳膊腿的了。我说,呵!这可真神奇。人身上总有搓不完的皴,因为人是泥捏的呀,姥姥接着说。

  和老奶奶庙一起拆毁的还有孟尝君庙、三官庙等。中孟尝村旧小学原来是一座寺院,我上小学时,这就是一所纯粹的学校了。如果没听过老人念叨,并不知道这原来是一座庙,传说乾隆下江南时住过。

  神像早没了,大雄宝殿做了课堂,我看到的教室,是青砖卧板房,是翻修过的。我记事的时候,只余下兩只驮石碑的残缺的赑屃。院里那棵古槐有年头了,几个人合抱,曾遭雷击死去半个身子,另半个身子不仅活着,枝杈还覆盖了半个院子。可是这棵“神树”,渡过了天灾,终究抗不过人间的灾难。听说,这座庙,曾供奉着一尊高大的弥勒神像。

  4

  小舅的婚事总是不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姥姥请来我兰表姨给小舅算卦。那天晚上,家里就姥姥和我。炕桌在中午就被姥姥刷洗一新。兰姨围着纱巾,带着一股香胰子味儿,风一样来了。轻手轻脚地在炕桌上铺了一层白面,一张罗托在手里,罗的帮上别着一个小卡子。兰姨念念有词,什么仙姑下凡。其他细节我不记得,就看到那张罗在面粉上不停地画画,那些一圈套一圈的神奇图案,我一点也不懂。平时干庄稼活、编簸箕的兰姨在我眼里也变得神奇。结果,我至今都记得,小舅在年初结婚,媳妇家在正北。顺带给姥姥算了一卦,姥姥高寿,能活到84岁。这是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

  小舅的婚事顺理成章,妗子家在孟尝村正北,确是在初夏结婚。兰姨真好,这卦可真准。我以为姥姥会活到84岁。

  时光是那般美好。

  看上去,时光俩字很美妙,却托不起岁月的沉重。? ?

  姥姥家养着四五只羊,一头猪,还有几只鸡。姥姥不爱吃肉,她舍不得杀鸡吃。姥姥更见不得小动物们流血,她家过年也不杀猪。有病死的鸡,姥姥就给我家吃。那时候人们舍不得扔掉死去的鸡鸭,至多扔掉内脏而已,余下的剁丸子吃。可是姥姥会给鸡“做手术”,那时候粮食不多,老鼠却成灾,人们短不了下老鼠药,鸡误吃了会抽搐,发现不及时会死去。姥姥如果发现了,会剪开鸡的嗉子,倒掉里面有毒的粮食,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带着老花镜,用针线缝上。姥姥救过很多鸡的命,包括邻居家的。可是姥姥救不了自己的命,她68岁那年,我18岁,姥姥突然得了脑溢血,当时表舅在县医院内科当主任,他是心脑血管病的权威,我在内科实习,眼睁睁地看着姥姥不再喘息。

  姥姥突然逝去,我做过无数次关于姥姥的梦,每次姥姥都穿着生前有点褪色的毛蓝偏襟大褂,好像没家,在外村陌生的街巷漂泊。娘却梦不到姥姥,娘甚至都嫉妒我能和姥姥在梦中相遇。记得一次我在梦中哭醒,姥姥屋里四壁皆空,光秃秃的炕上,只有一个破炕席,连炕被子都没有。可是炕上满满的都是圆圆的酱坯子,正在长出绵绵的霉絮。

  5

  关于酱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据可循,颜师古云“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取其率领进导之也”。就是说,没有酱,这顿饭就吃不下去了。落实到庄户人家,那就是堂屋床底下那一瓮酱,有酱的日子踏实。

  酱的起源大概不迟于周。酱的成分中,五谷有二——豆、稷。古文献记录,酱为豆面合成。古人以炙、烹为主,直到一千五百年前,有了食用油,人们才吃上了滚油快炒的菜肴,并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而酱又有甜面酱、豆瓣酱之分,北方人爱吃葱,东北人更有各种时令蔬菜蘸酱吃的习惯,南方人做辣椒酱,川菜就依赖麻椒和郫县豆瓣酱的厚重滋味。其他如芝麻酱、虾酱、果酱,有酱的形态,有的并不具备酱的咸鲜味,却扩大了酱家族的“人丁”。如此解剖,与酱有关的枝枝叉叉太多。不容置疑的是,酱有着看似简单的构成,品之却是不可替代的佐餐佳品,让粮食和盐融合,发酵,脱胎换骨,咸,鲜,滋味二元,却无穷,犹如生活里的多重内涵。

  现如今没人再做酱,村村户户离酱香四溢的日子远了。

  酱牛肉,是我的拿手菜,薄薄的一层酱包在牛肉上,蒜拍碎,做点缀,也提味。爱人、同事酒酣时,酱牛肉锦上添花。做酱牛肉,不放其他作料,取的是酱的本真之味。

  小关是满族人。一手好厨艺,她的酱猪肘,佛闻也跳墙。此酱非彼酱,这个酱,是做法,离真正的酱甚远。肘子被小关酱得筷子一戳肉即离骨,捞出骨头,放凉。汤凝结成冻,肉红棕色,肉皮卷曲,美得琥珀一样。

  酱猪肘,大概是满族独有的做法。小关祖上是清西陵的守灵人,虽然不阔,毕竟也是吃皇粮的。我曾到过沈阳故宫,在皇太极的寝宫里,进门左侧居然有一口硕大的锅。满清这些马上的勇士们,一边大口吃肉,一边议战事。肉香,香烛味,萨满诡异的舞蹈交叠……这奇特的民族风情。问小关为啥叫酱肘子,她说祖上传下来的。这个酱已超越了物质本身,是厅堂到草堂的过渡。

  这酱里的悲欢。

  6

  我在乡医院上班的时候,邻居家娶来一个媳妇,人漂亮,也贤惠。新房里的棉门帘、单门帘,炕单子,都是新娘子自己做的。门帘上有咧嘴笑的红石榴,戏水的鸳鸯,荷花,还有炕单子中间的牡丹、四角上的青葱。新郎新娘是姑表亲,亲上加亲,按理是好姻缘。

  可是偏偏这天成的一对最终以离婚告终,而离婚原因只是一件小事。据说,小两口亲亲密密,晚上互相逗着玩,媳妇占了上风。大概动静大了,被婆婆听到了,掀门帘进屋扇了媳妇一个耳光,媳妇是她嫡亲的侄女。

  天晓得婆婆出于什么心理干涉小两口的闺房之事,也许见不得卿卿我我。媳妇性子烈,扭头就回了娘家,再也没回来。

  婆婆在人前说媳妇是“酱阎王”,不过日子。别人家的是非,或许只有风知道。婆婆守寡多年。这是人性里的善恶,还是命运中的偶然和必然。穷有逃脱不了的原罪,酱只不过是个掩人耳目的借口。

  媳妇走了,嫡亲的亲戚也成了仇人,婆婆有点傻眼,又张罗着给儿子买了一个贵州媳妇。这个媳妇人高马大的像北方人,干活也算泼辣,只是贪玩麻将,不大会过日子。且一气生了俩儿子。过日子懒散,孩子的脚指头常常露出鞋外,婆婆又看不到眼里,却没有办法,各自起火做饭,四间房子,婆婆两间,儿子四口人两间,孩子小将就着过。男人没啥本事,又馋懒,编簸箕零花,小葱拌酱是家常。

  孩子大了,男人除了干地里的活,就奓着两手瞎转悠,女人还是噼里啪啦玩麻将。大孙子好歹跟着老头班(上岁数的没有技术的人)打零工,二孙子整天仨饱一倒图舒服。婆婆成了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还是独自一个人霸占着一条炕。任儿子一家四口挤在一条炕上。

  村里的男孩本来就不好找对象,有两套房子的人家都发愁。老太太无计可施,整天坐在街角的碌碡上看车来车往,再也没有原来的神气。我回家的时候,看到她手里握着白面饼卷葱,慢慢地咀嚼着。见到我停下来招呼,她站起来的时候,一滴酱从嘴角溜下来,渗到她干瘪的下巴上的皱纹里。

  那年的新房子、新绣花门帘、新媳妇,和眼前嘴上带酱汁的老婆婆。

  这一霎让我觉得无言……

  我胸前的三个瘢痕,早在十几年前完全失去了影踪。可是,我总觉得它们还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