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引滦英雄赞

时间:2023/11/9 作者: 鹿鸣杂志期刊 热度: 63215
乔明洋

  “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这是明代名将戚继光的诗句,描写的就是险峻的滦河峡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引滦工程就是在滦河水系、海河水系的分水岭下,穿凿隧洞,开挖明渠,埋设涵管,架起桥梁,修建直通天津的大型输水工程。从引滦起点滦河与蓟运河的分水岭处,到天津水流距离230多公里。最大的难度是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200多条断层中修建一条12394米长的引水隧洞,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水利隧洞。

  一九八一年十月底,我所在的一九八师五九三团三营接到执行先遣任务的命令,寒风呼啸,雪花飘飘,营长王金京率领七连全体干部战士押着十几军车物资,浩浩荡荡开进燕山深处。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风雪兼程,部隊来到了施工扎营地。夜幕降临的时候,王金京指挥干部战士搭起了几座帐篷,暂且宿营。炊事班在附近的平地上搬石支锅,刨雪融水,淘米洗菜,野炊烹饪。白雪皑皑的山脚下,袅袅升起的炊烟打破了山峦的沉寂,引来了好奇的百姓。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很少有部队进驻,今天来了一队解放军官兵安营扎寨,这就是人们听说的引滦大军!

  山谷的风席卷着飞雪向营帐袭来,哨声般的风啸由远而近,搭起的帐篷被风拍打得啪啪作响。夜逐渐深沉,飞雪弥漫,辛劳了一天的战士们已然响起阵阵鼾声。营长桌上的蜡烛始终亮着,他伏案查看着图纸和地形资料,口边的烟卷一颗接着一颗,不时地仰头思考着。本来在五天的时间里,解决全团几千人进驻的宿营问题,任务就很艰巨。偏遇天公不作美,大雪降温,眼前的困难更大了,他怎么能睡着?!深夜了,他几次冒着风雪想到工地周围走走,好熟悉一下地形,及早设定一个完整的突击先遣任务的方案。哨兵把他挡住了,如若他执意再去,哨兵就要向连长报告,他只好无奈“服从”。

  天一亮,营长就沿着山坡踏着没裤脚的积雪走出去,连长和指导员也跑步跟上。他们边走边谈,指指划划,远去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风卷雪舞的天地之间……

  在营长、连长和指导员勘察完毕,敲定工程方案后,全连便开始了热火朝天地施工建设。首长心里着急,战士们的心里也着急。战士们渴了就地捧起一把雪,像啃馒头似的几口吞下。有个战士的脚不小心踩上了木板上的钉子,铁钉刺穿了鞋底,刚强的小伙子连嘴都不咧一下,用另一只脚踩住木板,猛地抬起受伤的脚,就此拔掉了钉子。他继续扛起木板,一瘸一拐地朝着坡上跑去。被扎伤的脚,鲜血逐渐从鞋里渗出来,他就把脚踩在雪窝里,让雪掩盖着渗出的血迹,他生怕班长看见让自己撤下。有的战士手破了,流出血来,就赶紧戴上棉手套,尽管干活不便,也不愿让人看见自己手上的伤口。

  搭建工程紧张有序地进行,全连干部战士经常连续作业三十个小时,许多战士午饭时端着碗就打起了盹,营长担心这样下去战士们很快就会累垮,所以与连队的干部沟通及时调整了大家的作业与轮休时间。但战士们知道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即便身体有不适,也经常自己坚持着,继续奋战。工程接近尾声时,五班的孙文志倒在了工地上。卫生员赶过来听脉搏,掐人中,但一时也诊断不出病因。营长和战友们把孙文志抬上卡车,迅速送往二十多公里外的迁西县医院实施抢救。汽车驶出营区,上了山前的柏油路,向着县城飞驰。一路上营长的手始终伸在孙文志的胸口,抚摸着他极其微弱的心跳。尽管营长越来越感觉不到孙文志的脉动,但他坚决不愿意放弃一丝的希望。

  凌晨三点多钟,营长坐着卡车回来了。连里的干部们仍在连部焦急地等候着。汽车到了连部前,他们急切地涌上前,话未出口,就看到营长无奈地摇了摇头。营长右手攥着棉帽,默不作声地进了连部,大伙随后跟了进去,几乎同时都脱去了棉帽,沉默地站在营长身后。稍一会儿,营长缓缓地转过身,示意大伙坐下来,他低声说:“小孙患的是急性大叶性肺炎”。营长攥紧的拳头重重地砸在办公桌上,他语气沉重地说:“小孙是活活累死的!我们却没人发现,他拖着病体在冰天雪地里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大伙低着头,屋内瞬间一片寂静。

  营长稍平静了一下接着讲道:“他是一名优秀的战士,我们一定要安抚好他的家人。”营长看了看手表,语气平缓了许多。他自言自语地说:“战士们刚刚休息,按计划只能睡三个小时,现在距大部队开进还有十几个小时了。我们还要全力奋战十几个小时,争取在十二点之前把所有的工作就绪。”说着他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立即吩咐各排长回去查看一下,看看是否还有战士没有入睡。

  刚刚任司务长的我,接到指令全面负责处理孙文志同志的后事。第二天一早,我与二班长韩占青还有两名战士到了医院。按照营长的吩咐,我们先为孙文志理了发,擦净了脸,而后换上新军装。韩占青是孙文志的同乡,当抬起担架上车时,他低声说着:“文志,别害怕,我们回天津的营房吧,你很快就能见到离别三年的父母和怀着身子的妻子了。”听着这些话,看着孙文志的遗容,我们几个战友潸然泪下。

  孙文志同志未被批准为革命烈士,他的家人未向部队提任何的条件。天津引滦工程指挥部开具了介绍信,在从天津到河北的列车上,列车长想尽办法为家属安排了软座,为了不耽误部队的悼念仪式,殡仪馆优先安排火化,民政局长亲自找县委、政府借来两辆吉普车,把家属和烈士的骨灰送回家里。

  这是引滦工程牺牲的第一个年轻的生命,而工程还没有正式开工。倒下一个,但几乎一夜间蜂拥般地上来千军万马,一九八师引滦战线全面铺开。

  在开进大山的那天全师官兵已经立下了:“誓与大山决胜负,树立丰碑且回师”的豪言壮语。我可爱的战友们,他们把汗水与热血泼洒在大山深处,还有一些年轻的生命,也永远地长眠在这里。

  一九八二年春节,对引滦官兵来说是不同寻常、永远难忘的节日。年三十晚上,全线施工部队几乎全部在山洞里度过的。当兵的人虽然不能如愿和家人一起团圆,但以往干部战士们欢聚在营房的餐桌上,共享年夜饭的快乐气氛也别有一番激情。而在引滦工地上,还是那个工作时间,还是那个为任务拼死拼活的状态,战士们几乎忘记了年味儿,只有肩上担负的命令。

  寒冬腊月,冰雪依旧覆盖着大山峰谷和茫茫旷野。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使厚厚的积雪凝结得像冰面一样坚硬、光滑,脚步踏过“嘣嘣”作响。山洞里,轱辘马在轨道上快速滑动的轰隆声,铁锹、镐头、钢钎与砂石的撞击摩擦声热火朝天。洞顶滴落的连成线的水珠,洗刷着洞里那一堆碎石,洗刷着轱辘马和钢轨,也洗刷着官兵身上的泥浆,在荧光灯的照射下一切都是那么油亮。山洞里很闷热,好在山洞里不要求军容风纪,出渣和混凝土浇灌的同志们上身都只穿着背心。水珠洒落在身上与汗水融合在一起,背心紧紧地沾在身上,和皮肤融为一体。

  炊事班把预先包好、冷冻的饺子运到山洞里,在山洞的空闲处架起行军锅,笼起木材火。馅大皮薄、圆鼓鼓的肉馅饺子,扑通扑通地滚到沸腾的锅里。炊事班长用大笊篱搅动着锅里的饺子,炊事班的战士把每个人的饭盒顺着洞壁摆放成一排,五米高架的平台上也摆放了一排饭盒。饺子一锅锅地煮出后,炊事班的战士们又把这一个个饭盒盛满。开始吃饭了,但手里的活不能停下来,因为作业进度一环紧扣一环,稍有停顿就会影响混凝土连续作业的要求,就这样手忙脚乱中又增加了一道吃饭的环节。装渣的战士挥镐、挥锹、手搬、怀抱,不停地往轱辘马(一种车)里装渣时,负责推运的战士赶紧直奔墙角的饭盒,利落地吃上几口饺子,待轱辘马装满,战士们就赶紧放下饭盒,推起轱辘马向洞口跑去。这时负责装载的战士则可以暂时放下工具,端起饭盒吃上几口。五米高台上的战士,把输送皮带上的混凝土,用铁锹扔上洞顶的拱形模板,或用手推车一车车地倒入两侧洞壁墙体的浇灌槽内。他们的吃饭时间只能在输送带给料时很短的间隔内。爬在洞顶拱形模板上面捣固的战士和弓身在两侧洞壁墙体内捣固的战士,借着混浆未上来的空隙,摘下手套,接过平台上战士递过来的饭盒。两手交替着在湿漉漉的背心上擦上几下,顺便揪起背心前襟在脸上擦上一圈儿,仓促地吃上几口。饭盒里的饺子沾成一块儿,筷子下去要么是一团肉丸儿,要么是一块儿面皮。

  年夜饭之后,战士们的情绪更加高涨了些。按照每天的作业时间安排,在凌晨两点将要进行第一次爆破,所以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在爆破之前完成。除了爆破人员外,其他人员必须要清理现场后撤出山洞。除夕夜的进度出奇得快,零点之前出渣任务已经完成,洞内只有墙体和洞顶浇灌中震动棒发出的“呜呜”声。五米平台上的战士们开始清理现场,准备出洞回到帐篷里看上一眼春晚,听听零点的钟声,告别旧岁,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营长从洞底开始查看即将浇灌的喷锚段,当到了浇灌段的时候,他顺着铁梯爬上五米平台,看到九连连长探头向洞顶的浇灌层里张望,并指挥身边的一名战士用钢筋往混凝土里扎。“怎么回事?”营长急切地问道。九连连长回答“没什么,二班长吃饭后一只手套找不到了,也许掉进浆里,正在找呢。”“没什么?!必须把那只手套找到,决不能混入墙体内!”九连连长听到营长严厉的口气,索性抢过战士手中的钢筋钩,爬进洞顶夹层,往混凝土中插去。营长也急了,顺手抓过铁锹,爬上洞顶的拱槽中,一锹锹把混凝桨刨出扔在平台上。二班长和几个战士随即爬了上去,跟着营长往下刨。平台上的战士们直接用手一把把抓起刨下来的混桨。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平台上堆起了大堆的混凝土,但始终不见手套。洞顶拱槽里的空洞越刨越大,九连连长试探地问营长:“这样能找到吗?不如高密度地强化捣固,一只手套……”“不行!无论如何也要把手套找到!”营长厉声打断了九连连长的话,手中的铁锹没有丝毫停顿,趴着身子像袋鼠刨洞似的,一点点地往里蹭。大家寻着二班长吃饺子时的位置刨过去,刨出的空洞足有三四米深,终于,一名战士发现了这只手套。九连连长接过一团泥似的手套,怒气冲冲地训斥起二班长。营长制止了,他命令九连连长组织战士们迅速把平台上混凝土扔上顶槽里,再次浇灌、捣固。

  大年初一,部队按时进了山洞,施工作业一如既往地进行着。营长在五米平台上查看了昨晚找手套的洞顶部位,仔细检查了返工浇灌捣固的情况。当他松了一口气走下平台时,发现距平台二三十米处的洞顶上滴水异常。他清楚地记得,一早查看时那一处根本没有滴水,因此引起了他的警觉。营长过去抬头查看的时候,正巧有几名战士推着装有矿石的轱辘马经过。他高喊一声:“不要过来!”可是已经晚了,前面的轱辘马瞬间冲到了营长的跟前。洞顶的水瞬间倾盆而下,一下倾倒在营长和战士们身上。情急之下,营长跃过轱辘马,展开双臂,一个前扑动作,将三个战士扑倒在地上。身后的八连副连长谭宝,从洞口推着轱辘马空车正巧也冲到这里,洞顶泻下的那股水使他意识到了危险的降临,他从营长身后冲过去想把营长推开,但就在这时,洞顶塌方了。一大片巨石重重地砸落下来,一声巨响震动了周围的人们。当大家冲过来的时候,营长和那几个战士的下身全压在乱石堆里。谭宝副连长的一只手伸在外面,全身都被岩石和翻倒的轱辘马压得严严实实。

  大家拼命刨出谭宝副连长时,他已经牺牲了。营长的右腿被严重砸伤,万幸的是压在营长下面的三名战士安然无恙。

  谭宝副连长的牺牲,营长的重伤,把三营指战员的新年的喜庆气氛打破了。人们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摘下安全帽,怀着沉痛的心情,目送着那辆从工地驶出的军车。军车篷布下面的那架担架上,谭宝副连长静静地躺着。他昨晚才从营房训练新兵回到工地,还未顾得上换下身上干净的军装就匆匆地进了山洞。今天他又默默地走了,他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友们。人们不敢想象从河北老家赶到营房的他的妻子和五岁的儿子见到他时,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大年初二,天津市妇联慰问团带着全市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两卡车慰问品来到工地。跟随慰问团奔赴施工前线的还有军队的几家报社、文艺出版社,以及军区宣传部门派出的女记者和妇女文艺工作者。一个身着军装的女干部亟不可待地赶在了老主任的前面,她不顾脚下的磕磕绊绊,她在忙乎的人中间寻找着什么。八连连长认出了她,“那是营长的爱人,是嫂子!”

  年逾花甲的老主任讲话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着。眼前泥塑般直立的战士们,使慰问团的成员潸然泪下。老主任抚摸着身旁战士湿漉漉的臂膀,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用白毛巾擦去他们脸上的汗水。毛巾变得像抹布一样油黑,她把它小心地折起装好。她说要把这块儿充满战士战斗激情的毛巾带回去,这是驻津部队献给全市人民的珍宝,也是全市妇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当她从慰问团的人群中冲过,快到洞口时,八连连长跟了上来,她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八连连长陪着营长嫂子一路小跑到了师医院的木板病房。营长躺在病床上发着高烧,仍处于昏迷中。她用手轻轻地摸着营长的额头,随后她又掀起被子下角,想看看营长的伤势,但被医生制止了。她轻轻地把嘴唇吻在营长的耳边,低声叫着营长的名字。营长的右腿膝下被砸成了开放性骨折。床头边放着营长的棉裤、衬裤和袜子,满是泥土和鲜血。嫂子捡起两只袜子,那是一双部队发的针织线袜,除了袜腰之外,其他部位像是织鱼网似得都被绿线缝过,脚掌和脚跟处的破洞分明是缝的不能再缝了。嫂子流着泪把那双袜子装在了自己的挎包里,她也许想像市妇联的老主任一样带回去,将来展示给自己的儿女,让他们认识什么是艰苦奋斗,无私无畏的精神。

  营长醒来后,便急着要返回建设工地,部队和医院都坚决反对,十几天之后,营长还是执意离开医院,宁可受处分也要走。出院后他拄着双拐进了山洞,日夜坚持在指挥作业中。营长的右腿及双脚始终浮肿的像面包似得,手指捺下一个坑,半天起不来,而就是这条重伤的腿总是抢先踏过险情,踩出一条向山洞纵深掘进的路。

  一九八三年,施工部队在引滦工地度过了第二个春节,三月,三团三营以惊人的速度率先完成总指挥部下达的七百米主洞开凿和浇灌任务,按照全线规定的一年半全程贯通计划提前了两个月。同年五月中旬,“引滦”工程隧洞开挖和浇灌任务全线完成,不到一年半时间驻津部队完成了国家要求三年完成的施工任务!工程质量得到了国家一流水平,分段对接误差系数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英雄創举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树立了新的丰碑!

  在那个收获的季节,当滚滚的滦河水飞流直下从燕山深处奔腾而过的时候,驻津部队指战员再次奉命开赴新的战场——“引滦”工程明渠覆盖任务。我们的战士,用鲜血和汗水挥洒出一条举世瞩目的“新红旗渠”的同时,向世人宣告:“人民军队是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英雄的人民军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