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抵达与未竟:徐霞客走过的大理

时间:2023/11/9 作者: 鹿鸣杂志期刊 热度: 95360
杨亦頔

  “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能兼,唯大理得之。”所幸,这个僻远偏安之地留下过徐霞客的足印;所憾,《滇游日记十三》在鸡足山悉檀寺落笔,自此,游记再无记;所慰,一方灵秀山水安抚过旅人疲病的身心。

  抵达,从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开始

  因为迟到的几百年,今天看到的云南驿更冗杂梗塞。驿站、马帮、滇缅路是相冲相克的,煮拢在一起药性大;打翻了药罐罐,药汤顺着地上的沟坎爬,愈发清晰的掌纹是云南驿条条缕缕的旧事。

  《云南通志》载:“汉武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遣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无终无始,“彩云南现”是云南最初的定调。穿过蒙昧,源流交汇,浇铸的岁月重器;或者,只是路过,雨水打着铓锣,不偏不倚,过时不候。踩双麻草鞋,顺着典籍的山脊走,走拢了,祥云坝子的手板心里捏着云南驿,一小窠镇子生在坡地上,天低,云是裂了的口口,晓不得戳烂了哪个的彩云梦。苞谷路上碾过去的单车拖拉机压着田地上过界的油菜花,“叮——”一口风噎着马铃,是梦也该醒了。南来北去鞍前马后只闻茶香,郡县赕驿,除了云南驿,任谁也经不住这种漫长无序的退化。小甑酒苞谷酒,坐起陪云南驿喝一杯,马店前面的缅桂树,花瘪了还会开,大清八早出门水汽重,冲淡了茶香味,过了歇脚的云南驿,下一程路走慢些。东奔西走天上地下皆为军火,七十年前,来华参战的外籍军人认不得云南,但是认得云南驿。航校、滇缅公路、云南驿机场,时空上的坐标,云南驿曾是二战中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街口碎碎散散的大小石碾跟它对面的飞机残骸相对无言,与怨艾无关;拼接的画面,蘸了黑白光影就是不容置喙的历史照片。有一种说法,在祥云坝子上,凡是聚着柏树的地方几乎都是当年捂过飞机的“机窝子”;田地里的豌蚕豆杆被蹄形机窝的边角遮了,有黄土沙石勾灌出来的细轮廓,当年的飞机跑道,杂草是手,在膝盖上乱摸。

  云南驿,说到底了只是历史歇脚的地方。

  闲步,掬一捧石寨村的泉水

  徐霞客在石寨村停的时间不长,濯足濯缨,或者只是隔水的相视一笑。

  泉眼龙潭是村子与生俱来的胎记。石寨村(新华村)的水景欠了谄媚,流水绕着村户走,潜到家里就和地下涌泉揽在一起,轰也轰不走,主人家只能笑叹一句“防不胜防”,照旧从自家院里打了清水冲洗门前石板路。带水的地方带着可感的矜持,环村的水流眼里揉不下半点杂质,是将哭未哭的小女子的眸子,将是把娇嗔调拌得恰到好处,只是瞳仁上有杂迹,沟底衬的青石,沟壁上自生的无名花。

  石寨村的黑龙潭,整片天是被包兜着的水,不经意间剌了个口子,水就直直从空中倾倒在空潭里,天和潭成了沙漏的两极,可以随意翻覆,反是郁在天地间的人不知所措了,分不清自己是居高临下的游览还是仰望式的欣赏。海菜花是潭子外露的凡心,有木舟惊了水鸭,双方在潭中错迹而行,绕了几圈总要重逢的,轮回往复变得稀松平常。延伸到水面中的路,两边是双脚触不到的透明虚空,白族老大嬷坐在路中央的树下照看身边烧着的锣锅饭(大理特色,因用锣锅烹饭而得名),阳光剩下的灰烬是橘色的,沾染得到处都是。天空透净,木船歇岸,有着了民族盛装的少女下船,大概是民俗表演队的,演了一整天,上岸回家这截子路歌声反倒是最响的。

  他说,天色不早,忘了石寨村罢,就留几个精巧的物件来讨好自己,足够了,怕的是睹物思景。

  洗尘,在感通与山水唱和

  看着天光上山,听着水响下山。发一缸绿茵茵的染料,顺着扎出来的山形树形洇,光染湿了沿路的彩色经幡,庙子不露瓦不挑檐;顾着认石碑上的字,踩烂了一个松圈。芒鞋在磴,古木承雨,徐霞客要去赴一位知交的盛约。

  感通寺本身就是不远不近,不是旅游观光的主线,顺着岔路走得到的地方是“让”不是“躲”,砸开骨头流出来的髓也是谦而不卑。没有碑记,传说是描在矮墙上的画,洪武年间感通寺住持携白马茶树到南京朝觐朱元璋,进献时马嘶花放,朱元璋年愿里的“吉兆”就是古寺真正的吉兆。古树下,徐霞客与担当对坐谈笑,下一口茶咽半口花香,杯身子烫,任是滚烧水中的魂灵还在,他竟再也放不下了。殿前的茶花玉兰是画出了界的墨彩,古今虚实世内世外,一筆点破。从山路一直带进来的青苔还粘在鞋子上,不是一季,腊梅无味;墙角古茶树身子上的旧青苔,崩掉得一地的茶树籽随人去捡。莫残溪听声不见水,到底是蘸湿了寺外山箐里耳聪目明的花草的手手脚脚,几句偈语成了无心的点化。

  感而遂通,寂静照鉴。水声也在,天光还早,泼在门口的洗脸水,早上八九点就闻得见的饭香味,回锅炒出来的隔夜菜,摆摊摊做生意的把家落在山上。树遮着,瞧不见上面的感通寺,山底下的洱海只是挂在树干上的几绺蓝叶子,不走门串户,不问山不问水;容得下住了几百年几千年的,住了几天的,哪怕只是住了几个小时的,见面是客,错身为邻。

  一路风尘,徐霞客重回鸡足山,在这里,独行的灵魂踏上归途。拂晓时在金顶寺远观如豆初阳,渐明,将足下万壑松涛揽入衣袖;寺塔上的角铃浅尝清风,酌一杯初光。僧人的诵经声,混合着檀香的空气坠在地上,荡起清净白莲,只一瞬,恍见佛陀的微笑。他也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年后,丽江木氏土司遣人以车船将重病的徐霞客送归江阴,次年,徐霞客病逝。人事历历,山水情义也是在未竟中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圆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