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康太太和我在沃尔瑟姆聊天

时间:2023/11/9 作者: 鹿鸣杂志期刊 热度: 62141
王娟

  1

  认识康太太,完全在她那一嗓子:“校车来了!”

  那嗓音很纯正,我已经听到好几天了,并没反应。偏那一天,她的声音吸引我一下从沙发上站起来,拉开前门,走出门廊,目光就一下聚在树下的康太太身上了。

  康太太完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有点讲究的退休老太太模样。目光交汇那一刹那,我仿佛和她久别重逢。

  她高个子,瘦削,身材保持得不错,尤其小肚子,几乎不显,比起同龄人那些无论架在细腿粗腿上、十分撅起的小肚子来说,气质一下拔高不少。她穿改良旗袍,一头花白的头发虽然也烫着狮子卷,但打理得很齐整。一开口,也没有那种中式妇女吵架式的高嗓门。和她们唯一具有辨识度的,恐怕就是她随时随地表现出对任何话题的那么一股子热情了。

  她是和女儿一起来送大外孙上学的。她手里推着的小童车里,坐着她的二外孙。她女儿肚子里,还带着她的小外孙。当然,也未必是最小的。好多中国育龄女到了美国以后,都很有旺盛的孕育能力。

  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她的独生女,就是微笑着向校车里的大儿子招手,看着校车开往下一个街区的当口,已经扭身往回走了一段的年轻女人。她回过头,看见她母亲和我说话,等了片刻,兴许家里还有事情,就埋头回家去了。

  我是鼓足勇气和康太太搭话的:“您好,您北京人吧?”

  我就这样和康太太认识了。遇见康太太,简直就是找到组织的感觉。因了我的打招呼,康太太留下来且和我聊了好一大会儿,看来,她也是寡淡出水了的,除了女儿、女婿,大外孙,她只能和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说说汉语。我更惨,女儿上班后,我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说话。

  我刚来美国才两周多,就已经快发了霉。康太太说,初到美国的中老年人都这样,语言不通,风俗不同,沃尔瑟姆白人多,国人和其他人种都少,街上行人稀少,她刚来时,连马路都不会过。我忙认同:“就是,这个鬼马路,有时按了几次绿灯它也不变,只好傻乎乎地等着,再遇到开车的人停下来,冲你打手势,也不知是该过不该过,难堪的呀!”

  康太太指导我:“您呀,就在家待着,孩子们带您您再出去。”我说:“这可是我头一次出国,假期就二十来天,我不抓紧时间逛多亏啊!机票那么贵。”

  康太太嗤地一声笑了,说:“我这回来都住了五个月了,加上之前来的几次,算算在美国也总有三年了吧?单独去逛的次数,扳指头也数得过来。”我问她:“你拿的也是旅游签?”

  我问的是废话,住公寓的家庭不是收入低就是学生或者拿H1B(工作签)的。她说:“是啊,等我女儿女婿拿到绿卡,还不定猴年马月了,我也不知有生之年能拿到绿卡不?”我安慰她:“拿不到也没事,老年人在这儿可太不适应了。”

  康太太指指耳朵,说:“我在这儿,就是聋子加哑巴。”我说:“来之前,我还以为我好歹是考过四级的。谁知道,啥也听不懂。”她撇了下嘴:“自己觉得还行?压根不是那回事!我女儿现在也不让我单独转机。她说,你一到满眼都是英语的语境,能认出餐厅和卫生间就算不错了。”

  我来也是直飞。十四个小时的飞行实在难耐,可尽管转机更好倒时差,她和我女儿依然怕我们误机:“如果转机再要取行李倒行李,想想都不放心。”她女儿和我女儿在不同时空同时对我们说。

  我诉苦道:“我女儿和她男朋友要上班、上学,我来第一周,是被女儿锁在房间里过的,还不给钥匙。”这事挺搞笑,所以当时我发了个朋友圈,有朋友回复说:“到了让女儿照顾的年纪了。”我还有点欣慰。可这种欣慰只持续了半天,就被困兽般的着急顶替。尽管我在国内也是个特别宅的人,过年能在家待七天不出门,也不烦。可我来美国,除了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探亲之外就是旅游嘛!这整晌整晌关在屋里,叫什么首次跨国游?

  看康太太脸上显出询问,我补充说:“一个硕士毕业刚上班,会计。一个读博。”她“嗯”了下。我又学着女儿的腔调说:“美国的治安,你在国内恐怕就早有耳闻,万一谁冷不丁掏出一支枪,报警你都不会说。”康太太说:“可不,我女儿刚来时,我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的。不过沃尔瑟姆还好,是个好区,这边硕士以上的人占四成呢!”我睁大了眼睛:“四成?咂咂!好区就是富人区?”康太太又撇撇嘴,她这个有点带歧视的表情让我暗地不爽,可没办法,她是我在沃尔瑟姆除了家人以外唯一的组织,我没的挑。

  康太太撇撇嘴,交换了下稍息站着的腿,而我,也已轮换左右稍息过了几轮。我于是让她进屋来,可她说,就在外面,亮堂,宽敞,在家待得够够的了。

  于是,我们走到一棵硕大的树下,沃尔瑟姆这样参天的古树很多,几乎家家门外都有一到两三棵。我们并肩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正好给孩子晒晒太阳,补补钙。”康太太满意地看了眼童车里的孩子,环顾了下。

  除了鸟叫,四周静悄悄的,树影婆娑,草地葳蕤。不远处,各色的别墅、粉色白色的多花梾木、樱花树点缀着眼前的取景框。偶爾的,有开着大音响的车从身旁叮咣而过,有拉着警笛的警车在不远处呼啸而去,或者小松鼠、野兔,一窜一窜地跑过。

  康太太盯着不远处瀑布样泄下一身雪白花朵的一株多花梾木,说:“好区不光是有钱人扎堆,还指这里人文环境好,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经济发达,犯罪率低等等。”这话说出来,可见康太太至少大学毕过业。果然,她是国内第一批恢复高考的大学生,从中直机关离休的。

  康太太突然像个孩子样赌了气:“再好也是别人家!等我下个月回国了,哼,我先吃够炸酱面配大饼油条,再喝够豆浆豆汁,我白天去国画班,晚上跳广场舞,我好好补补!”她的话把我逗乐了,我附和说:“可不,我才来几天,就疯想胡辣汤和凉皮儿。”

  童车里的婴儿闹了。她把他抱起来,哄着。我也接过孩子,逗哄了一会儿。长期不抱孩子,抱一会儿还真吃不消,我又把他放回车上。可一放进车里,他又开始哭闹。康太太说:“我把孩子送回去,您住这儿?”她指指我们的公寓,说:“我一会儿找您?”

  我昨天走得远了,本来就在犹豫,是在家修整一天还是继续徒步。认识了康太太,我这一天在家待着也好打发多了。

  正说着,她女儿兴许是见母亲久久不归,走着寻了过来。

  她女儿客客气气的,说话很简短,来美国生活八九年了,她似乎也有点美国化了。美国人太独立了,邻里关系基本都是限于见面说声“嗨”,不会像中国式主妇那样,认识一天连祖宗八辈都认识了。

  康太太的女儿,没有妈妈高,稍显圆润,可能和刚脱离哺乳期或者刚进入孕期有关。她气质也很好,说话走路柔柔弱弱的,森系打扮,挺文艺的。康太太女儿寒暄说:“我妈在美国真是太寂寞了,认识您可真好。”又对母亲说:“妈,您就和阿姨多聊会儿,放松下。”

  她推着孩子离开以后,康太太像个孩子似的吐了吐舌头,又捂着嘴笑了:“我女儿八成把和您聊天当成心理疏导了,要不,我正更年期,和女儿女婿又有代沟,在家憋闷久了,老想找茬和她们吵架。”我问:“看您女儿脾性挺好的,还会吵架?”康太太苦笑一下:“这些八〇末、九〇后,都独生子女,哪个不是娇宠惯了的。”

  其实我们并没说几句,她可能就觉出了背后说自己孩子坏话的不地道,刹住了话题。

  我说:“仔细想想,咱们的孩子在同龄人里算优秀的,孩子在外也吃了不少苦。”康太太说:“要说也是,刚一稳住就想着回报父母,也行了。在这儿啊,吃得好,逛得好,生活条件也好,就是太孤独。”

  2

  我和康太太的聊天,自然而然地延续着国内的风格。我们聊得热闹、絮叨、小里小气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然,我们除了家人一句话也捞不着说,得继续一天天当聋子和哑巴。

  康太太的女儿,是和大学就谈了的男朋友结了婚,被带来的。她老公是H1B,她是H4,H4是陪同H1B的家属签。她怀孕后辞了职,全职带孩子。老大幼儿园刚要毕业,一不留神,又怀上了老二,索性也生了下来,反正虱子多不咬,一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放,康太太女婿一个人拿薪水,虽然还没买大房子,也是早晚的事,不在乎多添这一张嘴。老二刚过哺乳期,又怀上了老三,于是,三只羊也是放,马上又要添一张嘴了。

  她们是因为男主人在沃尔瑟姆工作才住在这里的。“他在药厂工作,博士毕业,薪水还蛮高的。”康太太颇为得意地说。

  笑容还未散尽,她又说:“我们下周搬家,公寓又涨价了。”这个我知道,女儿说,这个小区房租还算便宜,但年年到签合同时都会涨价,她不久也要搬家。看来,物价上涨是全球化接轨了。

  我们住在同一个硕大的公寓小区里,小区叫金色花园。小区里一座座公寓楼开放式排列着,各成一体又随意地散落在马路边。小区中心地带呈半圆形,中间有个儿童游乐场。女儿给了我钥匙后,我开始是在小区里四处瞎逛,后来才越走越远,有时会走到东西南北步行需一两小时开外的地方。

  这个小区住的最多的,就是像康太太女儿这样的小家庭——男的上班,女的在家帶孩子。老人帮着带孩子的,我就看见康太太一家。可是康太太说:“在美国帮带孩子的中国老人多着呢,公婆带半年,丈母娘老丈人再带半年,还是中国当老的爱付出!”康太太退休了,老公还没退,所以她是独自来的。旅游签一次只能住半年。

  沃尔瑟姆华人不多,说这话也不中肯,我们公寓对面就住着两家华裔,但人家是住House的。康太太说:“压根没理过我们,连美国人遇见陌生人都要说声“嗨”都没有过。”我寻思,八成是歧视链的事儿。

  康太太对我长叹了一声:“你说说,咱们,在单位里也都是风风火火的国家干部,怎么到了美国,就成这样了?”

  成什么样了?我仔细想了想,明白她说的就是歧视链的事。

  这几天,我跟个人贩子一样,整天奔走在沃尔瑟姆的各个地方,看别人家的房子、院子、植物,对人家的小洋娃娃更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一次甚至还引起人家父母和娃娃的戒备和反感,才算打消了这种偏好。

  我东一天西一天,南一天北一天,有时去图书馆,有时去教堂,有时去大学,有时去墓地。对,我对啥都稀罕,墓地也进去转悠过。有一天,还在沃尔瑟姆警察局门外看了大半天的出警,看得津津有味。去的最多的,是新英格兰地区几个十八世纪美国开国者的总督、大法官之类的庄园。可是无论去哪儿,全没有在国内游那种理直气壮,总有点怯。

  这事是这样的,我来美国之前,就常在微博、公号等各种地方看到说,其实,美国的亚裔歧视,或者说华人圈子所专指的华人歧视,其实有一部分来自华人自己的歧视链:美籍华人歧视绿卡;绿卡歧视H1B;H1B歧视旅游签。这种歧视除了来自华人老板、房东的还有点实际意义,大多数不过是一种精神胜利法而已,所以,我管它叫精神歧视。比如,女儿曾带我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在等景区公交时,后面排队的有个华人家庭,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本来是和母亲说了句汉语的,他的母亲却因前排的我们说的是汉语,给儿子答话就突然用了英语。那母子俩还刻意不用哪怕余光看我们一下,身子扭在另一边,不停飙着英语。

  美国整体的歧视链也类似,只不过歧视链前端更细化为美籍白人歧视美籍其他人种,其他人种含亚裔、印度裔等……与康太太的聊天中,我又在歧视链的末端发现了一条:来往次数多时间长的华人,歧视菜鸟新客;年轻华人,歧视中老年华人——康太太就会俨然以美国通的模样,来指点我的言行。

  这条歧视链是我自己瞎悟出来的,反正也无聊,这方面敏感些倒给我的脑子找了点事做。反正在美期间,大把时间就是用来荒废的,还能指望像国内一样过得生鲜?我解嘲似地想。

  我们聊熟了,除了吐槽家事,话题还延伸到了我们女儿和女婿、男朋友的同学、同事、熟人的事,也就是我们在这里的熟人圈。

  她说,她女儿不让她和外人说家里鸡毛蒜皮的事儿,无意义。我连忙表态:“外人面前,是应该给孩子面子的。”

  康太太叹了一口气:“要不老话说得好:父母家是子女家,子女家不是父母家。”看她似有难言之隐,我想了一想,也猜出了七八分,国内尚且还说子女不要和公婆、岳父母住一起,何况西方?舌头和牙还整天摩擦呢,无非家里那点清官也断不了的琐屑事,我就说:“可能她们清静惯了,加上你住时间长,难免。”康太太眼里竟带了泪痕,欲言又止了几回,说:“好多人跟我说,就这一个,别让跑这么远,你帮着也不方便,你老了又指望不上,让赶紧回。”我又感同身受了:“就是,我好多朋友也这么说。”

  说到回国,我又想起女儿抽H1B的事来。我一下激动起来,站起身对着康太太说:“就是这个H1B闹的!你想想,每年二十万左右的申请总数,只抽八万五,印度人又占去了七、八成,这不是正应了那句话,越难得越珍惜。”康太太扭脸看着我:“我听女婿说,印度人一个人都造好几份假资料,能多抽好几次。阿三有专门做这种外包的捣鬼公司!”

  我说:“好多人不是重点专业,只有一次抽签机会。啥事只要靠赌运气,就更让人一脑门子火热去挤了。”

  康太太道:“人心理可不就这样,抢着吃才好吃。如果不抽簽,来去自由,兴许还没这么多人稀罕了。”没准还真是这个理。我女儿就只有一次抽签机会,催公司找律师,提交材料,从年初到四月一日报名,她不知经过了几起几伏的烦躁。这小半年,只要一提H1B,我们就一股烦恼涌上心头。

  好在女儿四月底就抽中了。可我也不敢表现出太放心,只敢对康太太的询问答:“抽是抽到了,也不知能顺利通过不。被拒,那就惨了,算白抽;补件,去年有个熟人实习期到了还没接到通过的通知,没办法又上了个硕士,恢复学生身份,又得几十万花。”康太太说:“也别太悲观,我女婿就直通了。”我说:“你女婿抽签早,竞争远没有现在激烈。”这几年国人有钱了,自费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底数早翻了番了。

  我女儿公司的律师说,特朗普上台,号召“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加大了审核,现在会计专业也成审核、补件高危专业了。我有个文友的儿子,新加坡的高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去年,他已经抽中了,隔了几个月,又接到通知让补件,这期间不能工作,他想着没啥事吧,人就回了国,结果,被拒了!当时就惊呆了,人还在中国,美国这边租的房、东西都还在,没法来了,没办法,钥匙寄过来,委托别人退了房,寄回了些行李,去深圳找了工作。孩子且是抑郁了一段。本来在美国时,三天写一篇公号,回去后愣是大半年一个字没写,工作了一段,喜欢上了深圳,这才恢复更新。

  康太太宽慰我说:“好在你们抽中了,第一道最难的关闯过来了。”我说:“是啊,我女儿公司有俩抽签的,另一个就没抽中,不过,之前家里花了几百万给办了投资移民。现在投资移民也得排队,他还得等好几年。孩子们在这,可不就是一步步闯关,毕业了,要找实习,研一还不许挣工钱,然后要找得到工作,还得是愿意给你抽签的公司,抽到了,又得焦虑通过,绿卡也得排队。”康太太女儿一家的绿卡就正在排队,已经排了五年了,还杳无音讯。

  “有绿卡就方便了,找工作分分钟,等你女儿拿到绿卡再工作。”我给康太太出主意。“她就是这样打算的,孩子又小,美国经济又不景气,工作难找。”康太太回答。

  3

  美国最有地位的是公民,其次才是绿卡。

  “为这个公民和绿卡,真是什么事都有。”康太太女婿的一个同学,硕士刚毕业第二年,就和一个美国白人老头结婚了。“26岁的小伙子,嫁给56岁的老头,你说说,这会不会是为身份?父母也不知有多难过?”也是,即便是26岁的姑娘嫁给了56岁的老头,父母八成也不会太开心,何况还是同性婚姻?中国老人毕竟保守得多。

  “还有嫁给黑人的,嫁给印度人的,嫁给来自中东穆斯林国家的……不是为身份?”康太太摊着双手反问我。嫁给美国公民,也就相应有了公民身份。我摇摇头笑:“兴许人家真是为了爱情吧!”

  “留学生的生活,真叫一丰富。说起嫁给印度人,我又想起一姑娘,是我微博上悄悄关注的博友。”康太太掏出手机,指给我看:“我是搜沃尔瑟姆定位时,无意发现的她,那会儿她来旅游。我当时看了两小时把她微博全看完了。太吓人了!这女孩在纽约,才大四。她真是啥都敢发,本身有抑郁症,天天得吃药,吃了药有副作用,就是手不停抖。不吃药又天天哭,可怜孩子呀!你看,以前她有个情人团,和这边六七个男的都有性关系,为这个还去做过艾滋病检测。她发他们照片,逐个表扬他们,这些男人,没一个……嗨!怎么说呢,吸大麻的、酗酒的、朋克的……她和这个叫萨诺的印度人好了以后,感觉是真爱,就和别的情人断了,也没全断,还留下两个,说一个太帅,一个体贴人会开导人。这个印度人,也一言难尽,小时候在印度就贩过毒,捅过警察,现在刚工作,也吸大麻,看见没,这黑眼圈浓的!我最接受不了的,他还有精神分裂症,一发作就幻听幻景,食指戴这个指环,说是万一打架能确保对方受伤,长筒靴里整日藏着刀子,没事就拿出来玩印度飞刀,你说,要是哪天不小心,犯起病,再把这女孩给捅了……唉!可怜的孩子,和她父母视频,还把他介绍给父母。”

  我问:“那她父母能接受?!”康太太连连叹气说:“有啥法子?她抑郁症,父母啥话都不敢说,还一一评价过她那些男朋友呢,最多敢说个这个感觉不好,那个不够帅,不痛不痒的话。让她回国,她又不回。这孩子,整天泡吧蹦迪的,我看心是彻底野了。好在,她说她绝不会跟着他们吸大麻。他们吸,都是打开窗户让坐窗台冲外吸。她那卧室不到十平,不这样,估计早晚染上。她还说,她不敢告诉父母萨诺有精神分裂。你看最新这条:父母现在能接受和萨诺视频了,语言不通,只能互相你HI一下,我HI一下,哈哈哈嘻嘻嘻反复打招呼。”我接过康太太的手机仔细看了看,从照片上看上去,她父母就是国内最常见的那种知识中老年的形象,满脸慈爱、内敛、儒雅,又有与年龄不符的满头白发。一股悲凉涌了上来,我把手机还给康太太:“不省心啊!”

  康太太说:“说的是啊!我关注这女孩,就是很替她、也替她父母担忧,可我什么也做不了,她微博粉丝不少,有人也劝她,她又不听。孩子倒是个好孩子,看着三观也正,就是太有个性了。”

  一阵风吹过来,康太太打了个寒噤,抱紧了双臂。沃尔瑟姆的春天太长了,已是五月,却乍暖还寒,一天阴晴不定,一周四季交替,都是常态。

  我们在树下沉默了好大一会儿。

  “那个人,也吸大麻。”我的邻居,一个梳着抓鬏,纹着一双花臂的高个子年轻男人,这时刚停下他开过来的一辆皮卡,走进公寓。皮卡里装着一车建筑垃圾。我用下巴把他指给康太太看:“我女儿说,他刚搬来时,来过我家,问小区怎么样,邻居怎么样等等。后来我女儿晚上能闻见大麻味,说明他吸大麻。后来有个警察来找过他,过后就不怎么能闻到大麻味了。我倒是常见他坐在门廊抽烟。”康太太紧张起来:“可别让他怀疑是你女儿举报的,万一再报复就坏了。孩子们自己在这,要学会保护自己。”说完她又想起什么,说:“也没事,你看警察局立的那块牌子。我还特意让女儿翻译过,上面写着:邻里守望,我们会向沃尔瑟姆市警察局举报违法行为和人员。警察局既然鼓励,也会保护好举报人吧!”“吸大麻不违法,犯不着举报,大前年麻省不就给合法了?”“也是,麻省本来是最保守的省。这一合法,没准带的好多人跟着吸呢!”

  也许中国老人总是喜欢未雨绸缪和杞人忧天。康太太缓和了下:“好在咱们的孩子还在主流,绝大多数留学生父母都是放心的。”

  “不让父母省心的,还有个更一言难尽的。”康太太说:“我们以前住洛杉矶时,隔壁有一对男女留学生。有一天,两人在家里吵架,男孩扯了女孩一把。女孩吓唬他说,你再动手我就报警了。男孩心想,与其你报警,不如我报警,先下手为强。警察来了一看,女孩手腕上有道发红的痕迹,二话不说,手铐一上就给拷走了,真在监狱里蹲了一个月啊!”

  “天!这么严重?”“家暴在美国是重罪。这个国家最有人权的除了黑人、同性恋,就是被家暴的女人了。”“那现在人呢?”“他妈妈听说赶紧从国内飞了来,和他女朋友一起托了律师,花了好几千刀才把丫给弄出来。”“那和女朋友还能过吗?”“黄了,已经前女友了。”

  “那上学咋办?”“那一个月正好也是暑假时间,没影响。”“那也留下案底了吧?”“可不是嘛!以后找工作什么的,都受影响,不过他原本也是打算回国的。家里有钱,开一豪车,富二代,这才是真巨婴——在监狱里,还想吃三文鱼,律师好不容易想办法给带进去,结果还被抢了,还没吃上。”我“噗”一声笑了:“监狱里关的黑人多,可能都比他壮,他一文弱学生,哪抢得过人家!”

  “还有更无语的,临被捕前,电话打给他爸妈,他妈不是要来嘛?他还求警察,给女朋友留了张条子,上面写了三句话:一照顾好我妈,二照顾好猫猫,三我爱你。你说这孩子,就不知道厉害呢!还当自己演电视剧呢!”

  我拍打起我的裤腿:“你一說猫,你看看我这一裤腿的毛。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看见一被窝的毛。”康太太也啪嗒啪嗒拍起她的旗袍下摆,无奈地说:“一样,说是在美国太寂寞,我家也养了俩。我说孩子小,加上又是孕妇,让送人,哪怕送一段时间呢?这个死活不同意,为这事还吵过一架。”“那完了,到时候我估计也说不动我姑娘。”“绝对说不动!想想算了吧,中国人在美国,哪那么好融入的,白天忙工作,晚上又不泡吧又不看脱衣舞又不追星,也确实孤单。我们还好点,好歹还有孩子闹,你女儿就俩人,养个猫也算个事。”

  有太多的美国家庭养着猫猫狗狗,路边隔几步就是狗狗粪便清洁箱。

  “那些几年都没抽中签的,更是辛苦。”我重新又捡起了旧话题。我女儿的一个同学佳艺,她男朋友来美国读计算机硕士,她本来在国内读研,已经毕了业,可男朋友没抽到签,为了团聚,她只能又申请了个硕士来美国留学,两人还不在一个城市。男朋友忙,她隔两周飞去一次,奔波的辛苦就不说了。去年她毕业,男朋友也成了老公,也搬来了波士顿。今年抽签,俩人都加了急,消息也就早,女孩抽到签了,男的又没抽到。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抽签了。”康太太说:“三次都没中,也是活‘锦鲤了!”

  我接着说:“没办法,两口子已经辞了职,马上准备去加拿大了。”康太太说:“就是,女的没抽到,还能生孩子带孩子,度过这个空档期。男的坐家里可就难了!”“是啊,他是码农,薪水占家庭大头。”康太太啧啧地说:“跨国搬家,得多辛苦。”

  “是啊,大件搬不走,早早就让我女儿去挑,电视柜、电视机、成套的刀具、桌椅,加上猫。我看,到时一车都够呛能搬完。我女儿说替她卖了。佳艺说太麻烦了,算了,我女儿不要的就扔了。”

  这也是跟美国人学的,这个国家简直就是浪费的代名词。暑假期间的校园空无一人,大楼里空调依然全天运作;大白天路边、公寓门外、建筑里长明灯;超市购物,塑料袋套了一个又一个。我去扔垃圾的时候,时常能看见八、九成新的包、椅子、未拆封的食物……躺在垃圾箱里。小区的这组院子里,除了有几个分类的大垃圾箱外,还有个货车车厢那么大的大垃圾箱,每天有车来拉,住不过十来户人家,却每天都是爆满的。

  “国内像这么大的孩子,除了留在父母身边的,那些北上广深漂着的,东城租小房子、挤地铁西城上班,一天光在路上都得几小时,都不容易!”康太太说。

  4

  又起风了,头顶飘来大坨大坨的乌云,天空一下子暗了下来。康太太看看手机,连忙起身说:“不早了,我得回去给做饭。”又解释说:“看孩子且得一个人,要看孩子就顾不上别的。”

  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三个多钟头了,赶紧加了微信和微博,道了别,各自回家。

  那是我和康太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沃尔瑟姆的街头聊天,随后的两天,我还听见过康太太来送孩子,不过我正在忙着,她也没来敲门。

  第三天,女儿就带我去看大瀑布了。我们返程途中,康太太一家搬到了沃尔瑟姆最西郊。要是去找她,我得步行走一个多小时。于是,我们转为了微信聊天。

  又过了些日子,我回国了。在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康太太晒娃、晒菜、晒旅游。

  又过了些日子,康太太也要回北京了。回北京前,她在微信和我说,她头一次和女婿吵了一架:女儿还好,嘴上答应考虑回国的事,女婿却是一口拒绝。

  “我骂他是汉奸!”康太太愤愤地在微信上对我语音。“汉奸”?!这个词?!我的天!康太太看来真是气得口不择言了。

  回国以后,她的朋友圈内容丰富了好多,晒聚会、晒广场舞、晒书法国画班、晒逛商城、晒新衣服、晒旅游带晒各地小吃。

  我女儿也搬到了波士顿南面的昆西,H1B也顺利通过了。佳艺小两口已开始考虑在加拿大买房买车了。那个和印度人同居的微博上的女孩,我也“悄悄关注”了她。有一天突然发现,她终是开始吸大麻了,发了视频。文字里,大麻两字用的是英文缩写,还特意标注了在当地合法。唉!

  ……

  我知道,再想和康太太见面,是不容易了。

  我有时会想起和康太太在沃尔瑟姆的聊天。康太太其实就是未来的我,我其实就是过去的康太太。我们这些人,不得不抛开国内熟悉的语境、食物、人潮,来到异国,帮忙带孩子,或者阶段性和独生子女团聚,或者最终移民来养老的人,大体上都是康太太——和她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在除了家人之外的人群中当着聋子哑巴,除了买菜做饭带孩子几乎做不了别的,除了熟人圈的八卦几乎没有社交。

  很可能我们最终并不能移民,叶依然要落在地球这一边。那我们的老态龙钟,是在无比孤寂的大房子里呢?还是在无比热闹的养老院里呢?

  我们这些康太太们,老来何处安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