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16岁的时候,就只身到西北寻梦。那时,包钢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正巧去农村招工,父亲便兴高采烈地报了名,带着到祖国西部建设包钢的梦想,来到了荒芜人烟的包头。
对于父亲那一辈人来说,青春的花季,就加入到了建设包钢的队伍之中,那是一种荣誉,充满了自豪。
上班第一天,发了一身工作服,一双大头鞋,便高兴得一夜没合眼。于是上班穿,下班穿,恨不能24小时一直穿,因为只有这身工作服没有补丁。父亲经历过“哪里需要哪里去,帐篷一支安新家”的创业场面;体验过“帐篷门前狼站岗,半碗米饭半碗沙”的艰苦生活。
早晨天不亮就走了。通往厂区的石子路上,几万包钢人在同一时间段步行去上班,黑压压的一条街那么长,层层叠叠、比肩继踵。当时的包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有时候狂风卷着脚下的泥土,飞扬出漫天尘土,面对面看不见有人。尤其是冬天,清一色的白茬皮袄,堪称一道钢厂建设初期壮观的风景线。
父亲是个干活从不知道累的人,凡是技术活,样样都想学。干完本岗的工作以后,车间里哪里有脏活、累活或抢修不够人手的地方,一定有他的身影。所以车、钳、铆、电、焊、配管等各工种,他样样精通,而且样样拿手,曾经拿过技术比武的全能奖。每天下班之后,父亲赶紧去食堂,用筷子串上两个窝头或馒头,边吃边走,就进了夜校的课堂。父亲常说:那时的饭,不吃菜都能嚼出香味来。
父亲最忙的时候是在包钢给水厂管网车间当车间主任的那段时间。三十多岁,全厂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一身用不完的力气,一腔使不完的热情。这也是父亲最难忘的一段工作经历。他几乎没正点下过班,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家应该是管网车间,回家只是看看,只是为询问妈妈几句话:孩子淘气没?老人的病好点没?家里的粮还能吃几天?家里的煤球够不够烧?如此而已。
当时,父亲所在车间负责全包钢所有外网管道,包括蒸汽、空压、热力、给排水等管道的运行、检修和安装工作,在包钢的生产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任在肩,不可以不弘毅。那时,父亲给我最初的爱国教育就是:热爱祖国就是要拼命工作。
凡是交给父亲的工作,上上下下,各厂矿、各部门都非常放心。八十年代初的一年,包钢总排水直径1.4米的两条管线在七〇四东侧,从10号井到17号井长1050米的管道严重堵塞,特别是12号到15号井450米的管内堵塞程度在80%以上,四个排水井内的集杂物占据全井的60%之多,比管道内径高出2倍多,水位升到〇号井,有的流出地面,严重威胁包钢的正常生产,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将堵塞严重的部位重新安装一条管道,造价需上百万元。
能否挽救这条将要宣判死刑的管道,对于他们车间来说压力是很大的。生产不能停,水量不能减,水位深度5米之多,井内大多是集杂物,连管口都摸不着,怎么个掏法?
父亲和有关上级领导从〇号井逐个考查到23号井。为了得到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父亲潜水4米多深,考查堵水方案,有一次,患严重关节炎的父亲在冰冷的水里考查了5小时之久。凭多年的工作经验,父亲提出了从12号到15号井下闸板,使之保持停运状态,强迫水从另一条管道高位运行,采用人工掏管的方法。
父亲的方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450米的管线仅用了15天的时间就交工了,比预计工期提前了五天。当天晚上父亲下班回家,我们姐妹们异常高兴。因为在这15天里,父亲只回过一次家。看到疲惫不堪的爸爸,真不知道该说什么。爸爸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灰尘,眼睛深深的凹陷着,布满血丝,像闹眼病一样,红得厉害,那一摇一晃的身骨似乎已经不起风吹……
父亲随便吃了一口饭就去睡觉了。他说:总算可以痛痛快快地睡一觉了。给父亲盖被的时候看到父亲腿上、脚上被杂物划出了一道道血痕,纵横交错,有的划痕极深……我真想把父亲叫醒问问他:这是怎么弄的?为什么不去医院上点药?可又不忍心打扰他酣睡的样子,便悄悄地退了出来,把门轻轻地关上。
父亲一到工作岗位一定是忘我状态,好像身体不是自己的。每到检修、抢修,父亲始终和车间职工奋战在工作现场,饿了吃个饼子喝口水,困了倚在哪都能打个盹。不仅出工作方案、现场指挥、还亲自干。每到这时,父亲的时间表上根本没有白昼之分。为此,父亲在工作中总结了许多合理的工作方法,在参与包钢各厂外网及室内管道的检修工程中,为领导及配合工作的各部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有一次,在抢修现場,一位职工说他的焊活没法干,父亲说:哪个点最难干,我帮你。为了焊一个闸门,父亲在纵横交错的管网中,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点,只能身子斜倚在一个管道上,一条腿跪着,另一条腿搭在另一根管道上,一手拿着焊枪,一手拿着焊帽,结果在焊闸门的同时,把自己的腿也厚厚地“焊”了一层,皮肤被烫得红红的,干硬如牛皮,行动极不便……就是这样也不肯到医院看看,拐着一条腿,风里雨里不误上班。
还有一次,是为医院疏通下水管道,由于医疗垃圾和下水垃圾堵在一起,臭气熏天,抢修工人一走进堵塞作业区就要作呕,纷纷往后躲。父亲说:我先来,后面的人跟上,每人十分钟。因为管道细,堵塞严重,机械用不上,只能用手掏。五分、十分、十五分……父亲足足坚持了二十分钟,几乎窒息晕倒,被同事拖了起来。后来,父亲说:我多坚持十分钟,后面的人就少上一次。结果父亲三天吃不下饭,看见饭就作呕……
再看看那双手!指甲沟及划伤的道子,似乎洗多少遍都洗不干净,异常粗糙。深深的纹路如岁月的沟坎,凸起的青筋似时光的河床,指甲厚厚的,有的因为受了外伤而长得极不规则,手掌里握着一把茧,硬硬的,黄黄的,如同握着一把劳动的果实。
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就没有倾尽全力的付出!父亲对包钢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这种感情就像一种信仰,流在他的血液里。包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代又一代如父亲一样的包钢人,爱岗敬业、爱厂如家,献了青春献子孙……他们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包钢,爱着祖国。同时,也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包钢儿女,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父亲与共和国同龄。爱父亲,爱祖国!
谨以此文献给父亲七十岁生日,献给祖国七十华诞。
崔美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包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包钢作家协会主席,文艺杂志《铁花》执行主编。著有散文集《烛光·小雨》《像树一样生活》;诗集《相思雨》《遥望》;长篇纪实小说《无奈的人生》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