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的,其实是一个生气的时代。放到了山西煤场,一位被流放多时的广东人,见到我们不停地生气,因为不健康的空气,因为不安“龟头血肿”如见到亲人一般顿时乡音袅袅,此时龟全的食物,为了排队而生气,头先生说:别人以为我骂为了早餐的鸡蛋比别人“累不要和我缩广东话啦,小一圈而生气,因为受到了别人的歧视而生气,因为他啦”。在那特殊的年代,在那习惯了检举和揭发的歧视了别人而生气,因为利益而生气,因为不公平的年代,人民都怀有反常的小心和戒备心理。当然,这待遇而生气……也能看得出来,一堆人在你身边操着你不懂的语言“生气”,就像是一层微妙的空气,不觉间把我们进行热烈交谈时,那个听不懂的人会有多尴尬。层层裹住,无处脱身。如果谁能连续3 天不生气,这可惜,两个蒙古人在一起,一定会叽里咕噜前轱简直可以就此感叹人生幸福美满、阿弥陀佛么么哒,辘后咕噜地说着蒙语,我在一旁努力做出兴趣盎然然后去庙里烧香还愿了。的表情,努力遏制住低头玩手机的冲动。就这样,等不过,从巴音花草原回来之后,晒黑了三圈、晒了5 个小时,如果这事发生在市区,说不定会掉头就伤了胳膊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在路上,不会生气。走,然后赌气说下次再也不接这样的采访!可是在无处休息无处躲藏无处逃跑只能适应的草原,我居早上7 点出发前往巴音花草原,早上的太阳就然没有一丁丁生气感。毒辣凶狠,空气干冽,刮过来的风像是个擅长抽耳光或许户外,真能让人豁达。的悍妇,阳光直射在皮肤上,恶毒得像失恋。
当天的采访是探访蒙古族传统擀毡子手艺,接不光没有生气,我还绕着蒙古包,饶有兴致地去待方操着生硬的汉语说,12 点半开始哦,也就是说,拍照,美其名曰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其实所谓的匆匆赶来的我们,要在太阳下平白无故地等上5 个风景,也不过是不一样的窗棂分割出的一样的黄土小时。蓝天。
王小波的《似水流年》里,先生被流6月份的草原远没有达到“龟头血肿”今年的雨水并不充沛,“风吹草低”的茂盛,小草们都趴在地面上,不是长高,而是努力地向四周伸展腰肢,力求覆盖住地表。
看久了,也有青青不忍踏的恻隐之心。
等到10 点,这片草地终于热闹了起来,牧民们开着各式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支起了蒙古包,奶茶煮起来,马儿开始在四周漫步吃草,孩童们三五成群的席坐在草地上,高音喇叭中传出声音浑厚的蒙古歌曲,游人也赶来了,在蒙古包、蒙古马和天地之间,摆出舒展飞翔的姿势。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数十年的旅游开发,如今的牧民都具有发达的商业头脑,他们带着自己做的手工艺品,首饰,奶酪,羊皮画,蒙古袍子……卖给游人,品相不佳,好在价钱也并不高得离谱。
最厉害的是,有的牧民把瓶装矿泉水泡在冰冷的井水里,然后当冰水卖出,价格翻了一倍。这样的冰水不能说凉彻心扉,但也算止渴生津。还有人用厚厚的棉被包住箱子,制成了一个小小的保温箱,打开盖子,里面是一只一只的冰棒。
拿出来一只冰棒,上面幽幽地冒着冷气,咬上一口,吞进胃里,凉爽得能救命。
也可以抛开人群,远离马群,爬上一个矮坡,再向下一个高地进发,不见了人影,没有了劣质喇叭里传出的鼓噪音乐,站住脚步,环视四周,这世界就像航拍镜头一般,以你为中心,翻山越岭,向四面八方旋转蔓延。
转得眩晕,就势躺倒在地,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5 个小时的自娱自乐过后,传统擀毡子正式开始,男男女女齐动手,69 岁的乌赞图雅老人在一旁做着指导。擀毡子用料主要是羊毛,女人们手持细柳条,敲打羊毛,目的是把羊毛打散,让它蓬松起来,然后把成堆的羊毛铺絮成薄薄一层。随后,大家用水盆,往蓬松的羊毛上浇水,吸饱了水分的羊毛毡子,变得厚重起来,之后男人们抓住毡子的四角,狠命地往地上摔,让毡子更加的结实。
咔咔的拍照声音响个不停,我则疑惑连连,在水的作用下,毡子卷每在地上摔打一下,就沾上了一层泥壳,这样做出来的毡子,怎么铺在被褥下面,怎么当成骆驼鞍子,怎么做成毡子大衣?怎么做成毡子画挂在蒙古包里?
疑问脱口而出,旁边的一位蒙古族小伙子,以鄙夷的神情说:
“怎么能说这脏呢?草原上的土怎么会脏?”这年头,大家对自然都有盲目的崇拜感,按他的说法,草原上的土,说不定都是可以食用的,吃了还能延年益寿。
还好,一位蒙古阿妈给出了解答:暴晒过后,毡子上的泥壳结痂,再用柳条敲打,沾上的泥土就能全部掉落,所以即使在泥水里打过滚的毡子,还能洁白如云。
蒙古阿妈的回忆如这片草原一般深远悠长,她说在她年轻的时候,最盼望的两个活儿,一个是洗羊,再就是擀毡子,那时一听说谁家要擀毡子了,也会如今天这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女人手巧,男人出力气,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亦劳亦乐,对于青年男女,更是交流感情,谈情说爱的时机。好可惜如今这只是一项旅游展示活动了,表演性强反而失去了可信度。
为了让毡子更加瓷实,人们牵来了马,拉着一个重重的石碌碡在毡子上反复来回地压,碾压了半个小时后,乌赞图雅认为力度够了,于是6 个大汉再将毡子面翻过来压底面,经过反复多次才算是完成。
擀好的毡子放到空地上暴晒,干透后就大功告成了。一堆细软的羊毛就这样在人们手中,在简单的工具之下,最终变成了一片厚实的毡子,而且这样擀出来的毡子防雨、防潮、防寒、保暖……实在是游牧生活居家旅行的良品,这里面凝结着劳动和智慧。
巧手的蒙古女人,还将毡子这一生活用品变成了工艺品,她们用棕色的骆驼毛在白色的毡子上刺绣作画,或是用毡子缝制成蒙古包,蒙古象棋棋盘……这手艺往往是代代相传,母亲传给女儿,小孙女围在膝边帮帮理顺骆驼毛线,三代人默默无言,不过似乎有隐形的气息在周围脉脉游动,看着动容。当然毡子工艺品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在大开眼界之后,游人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语。
之前空等了5 个小时,之后打羊毛,浇水,碾压,晒毡子,收边……5 个小时又过去了,等到拍摄完成已经是傍晚时分,炎热散去,凉风一吹,天空中的云彩飞速游动,瞬间大雨倾盆。我们驱车赶回市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闪电朝车身四周打来,我们惊恐的想把手机扔出车外,就怕它招来响雷,密集的雨点打在车身上,声音大得像是敲在脑袋上。
我问司机:你害怕吗?
司机回答:怕死了,但是真好玩。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一天并没有生气。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