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马年说马

时间:2023/11/9 作者: 鹿鸣杂志期刊 热度: 27973
伏来旺

  

  体育娱乐中马是重要角色

  马术运动古来有之,且形式多种多样,备受喜爱和推崇的当数马球。马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杖,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马球运动员头戴马球帽,腿裹皮护膝,脚蹬棕色皮靴,身穿白色马裤和霓彩衣衫,装束威武且艳丽。比赛中的热烈场面和高超技艺令人惊叹。人在马上如履平地的功夫与马镫的发明密不可分。

  约在公元5世纪前,拓跋鲜卑人所建的北魏王朝就开始使用马镫,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鞋”,它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马镫发明以后,骑乘之术得到长足发展,除在军事上大显神威,还被广泛地运用到马球、马术、马的其他竞技艺术中。马蹬使人与马连为一体,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可以在飞驰的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各种体育技艺和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马镫从中国流传到欧亚大陆之后,使世界马术技能大为改观。

  公元3世纪,曹植的《名都篇》里有两句诗:“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这个“击鞠”说的就是马球表演。到了唐代,马球运动成了上自“天子”,下至“庶黎”,人人爱好的一项体育运动,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的马球场。五代时期,在皇宫中打马球是宫女们的主要娱乐活动。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宫廷女子马球成为时尚,她们不仅乘骑、服饰十分华丽,球场也铺上了草坪,相当讲究,频繁的演练、比赛成为皇城中备受青睐的体育娱乐活动。马球运动集速度、策略、技术、思考和团队精神为一体,是在运动与消遣中锻炼“领导智能”的绝妙方法。因而一直被视为帝王的运动。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将马球运动从印度带到欧洲,制定并加以完善了比赛规则,之后,很快就传播到全世界。在欧洲,历代皇室、贵族成员从小就练习此项运动。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马球比赛正式被纳入参赛项目,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马球比赛共举办过5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经济一蹶不振,马球运动也随之退出了奥运会。时至今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约有八十多个国家开展马球运动,均是富豪名流云集之地。

  历史上与马相关的娱乐活动丰富多样,中国古代的游戏中就有“打马之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过一篇《打马赋》,引用了大量与马和博戏有关的典故。赛马和赌马,也由来已久。《史记》中有一则田忌赛马的故事,讲述了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第一局两人各出三匹马,比赛结果田忌三战三败。第二局军事家孙膑为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以其上马对彼中马,以其中马对彼下马,以其下马对彼上马,结果田忌以一败两胜,战胜齐威王。这个故事表明马的技能与人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取胜。现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每年都要举行庆贺牧业丰收的传统“那达慕”大会,其中必有骑马射箭和精彩的马术表演。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前夕,我应邀参加元和集团锡林郭勒赛马场正式启用暨“元和杯骑着马儿过草原”总决赛开赛仪式。目睹赛场鼓乐争鸣,锦旗飘扬,群马飞蹄,骑士扬鞭,群情鼎沸,欢声雷动的场面,即兴赋诗以贺:

  塞上喜迎六十年,

  骑着马儿过草原。

  元和赛场开新业,

  盟府锡林聚群贤。

  长调声声歌盛世,

  笙箫阵阵奏和弦。

  神驹扬蹄草上飞,

  勇士着鞭竞向前。

  马文化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

  马在为人类社会发挥作用的同时,马文化随之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历史传承悠久。从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诞生之时,马文化就应运而生。从猎马食肉到野马驯服,从饲养骑乘、劳作,到运输、战争、通讯等运用,马文化自始至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随。在陕西省临潼县发掘出土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俑坑内发掘出土的陶马,造型生动,比例匀称,栩栩如生,它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博大精深的气韵和刚毅勇猛的英姿神采。在汉代,马文化在军事和政治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69年在甘肃武威县雷台发掘出土东汉铜铸“马踏飞燕”,堪称古代造型术的杰作精品。进入唐代,可以说马文化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是颇具传奇色彩。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传颂着很多名马的传奇故事。刘备的坐骑名“的卢”,在一次刘备遇难时,马跃檀溪,带刘备逃出险境;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时,他的六匹战马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祸和白蹄乌,都有赫赫战功。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这就是有名的“昭陵六骏”;戎马生涯打天下的毛泽东,一生中喜爱的坐骑有两匹,其中一匹陪伴他参加了红军的多次反“围剿”战斗,又随毛泽东走上万里长征路的小黄马,在到延安后病死,被安葬在延河畔,毛泽东特意在墓旁一块木板上写着:“对革命有功的小黄马之墓”。每当毛泽东来到这里,都深情地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心里难过”。这些故事说明,在民间马是传奇的动物,人们爱马、敬马,马与人的关系也由此体现。

  三是内容丰富多彩。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华文化中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马文化的内容。在涉及动物的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中,反映马的内容举不胜举。马的名称有骒马、马驹、骟马、骠马、骝马、骅马、骊马、骐马、骓马、龙马等多种称谓。马的诗词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等。马的成语有:一马当先、千军万马、龙马精神、金戈铁马、青梅竹马、马到成功、汗马功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与马有关的音乐有,二胡曲《赛马》、《草原赛马》,小提琴曲《马刀舞曲》,乐曲《骏马奔驰在千里草原》,马头琴曲《归来的马》、《万马奔腾》、古筝曲《草原骏马》、《饿马摇铃》等等。

  四是产生影响深远。凡人类涉及到的诸如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通讯、军事、医疗、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都与马和马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历朝历代的帝王们骑马、爱马,因此制定了多项有利于发展马业的政策,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历代文人骚客写诗、吟歌、填词、作赋颂扬马,使马文化得以拓展和升华。元朝皇帝每年会在元上都驻夏期间举行诈马宴,“诈马”是波斯语,意为“衣服”。宗王、戚里、宿卫、大臣等,每位都要穿上颜色一致的服装,带着自己打扮的非常漂亮的马来赴宴。其间有盛装的武士们在御殿前进行摔跤、射箭、放走等各种竞技活动和杂戏表演助兴,这样盛大场面延续三天才结束。从流行于民间的饮食、服饰文化和工艺美术技艺中也可以看到马的影子。酸马奶是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天然绿色保健品。蒙古族把马奶当作圣洁、辟邪之物,当亲朋、子女远行时,老母亲用勺子把马奶洒向天空,祝福他(她)们一路平安。民间还流行着许多以马为名的服饰,如马甲,即坎肩;马褂,指清代满族男子上衣;马尾帽,流行于贵州,由马尾加工编制而成;马靴,蒙古族传统靴子,流行于蒙古地区;马蹄袖,清代满族一种礼服袖头样式等等。蒙古画《无畏》、《八骏图》是绿色大草原上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国画大师徐悲鸿一生画马,不论天马行空、立马斜阳,还是飞越奔腾之马都寄托着画家爱国主义的情怀。马头琴琴首以马为标志,琴箱上萦以马皮,弓弦则是用马鬃、马尾做成的,可弹奏出马的嘶、鸣、哀、叹等各种声音,故有“蒙古族音乐的象征”之美誉。蒙古族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来源于马,如“牧马舞”、“祭马舞”采用的大部分是模仿马的各种姿态,动作轻盈舒缓、飞奔腾越。endprint

  五是吉祥象征。在草原人民的心目中,马是一个神圣的动物。老牧民说马有灵性,一定要好生善待。马有以“吉祥”为核心的人文价值,其中包含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最典型的一句成语“马到成功”,尘世间成千上万的动物,只有马到了,才能成功,可以看出马在人们心中的份量。中国人把马当作民族的象征。2010年夏,我去山西省临汾市吉县黄河壶口瀑布参观,听到当地领导介绍当年八路军一个文工团演出队路经壶口,震撼的瀑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史诗性的大型音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故事,其中一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写出了中华民族觉醒的象征意义。我在返程路上写了一首律诗《壶口瀑布》:

  黄河滚滚临吉县,

  万丈深涛卷巨澜。

  水拍坚石雷震雨,

  浪击峭壁气生烟。

  游龙狂舞千只爪,

  虹幔飞腾万种欢。

  风吼马嘶河在哮,

  中华魂破九重天。

  发扬传承马文化极为重要

  蒙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天生跟马有着兄弟般的深厚情感。不论是生产劳动、行军作战,还是祭祀习俗、文学艺术,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马不但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文化图腾象征。马与其它牲畜不同,公马从不与自己的直系亲缘交配。民间有“羊羔跪乳,马不欺母”之说,是赞美马与人一样,有“孝”与“仁”的品格。蒙古人认为马是苍天之神派往人间的神灵,肩负着人类与“苍天”之间心灵沟通的使命。因此花费很多心思,制作马鞍、马锤、马笼头、马绊、鞍鞯、鞍鞠等,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乘骑刷洗身子、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定期打理马鬃,为马装饰打扮。在蒙古族的史诗中,英雄与马从来就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史诗《江格尔》中英雄的坐骑,是集兽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马不但同英雄一样勇敢、坚强,具有高超的智慧,而且善解人意,对主人忠诚,在关键时刻,临危救主。蒙古人把马作为自己的朋友,把马头视为人首一样尊贵,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同时还为马设计了许多节日,如:赛马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养着成吉思汗的神马,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一日,国内外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会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成陵,祭陵之后还祭祀神马。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生产、生活、社会及科技进步、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健康医疗等都受到马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马政机构,最早实行邮驿制度,最早出版相马著作,最早发明马镫,最早将马种进行分类的国家……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机械设备层出不穷,先进装备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马政体系随之解体,马业开始衰败。虽然喜欢马、玩马、骑马、养马、赌马、买卖马的也不乏其人,但把马作为一种产业进行谋划,当成一种文化来研究,视作一种精神来传颂和继承的人少之又少了。投入少、创作少、报道少、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媒体平台不完善……这些都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马文化极不相称。

  在西方,马文化象征着骑士精神和道德,象征着名誉、礼仪、虔诚、坚毅和骄傲,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的尚武精神。传承到现在,代表的是绅士风范和高雅。西方人视马术为互动运动,灵性与灵性的对话运动,享受与健康相结合的一种世界顶级品味的运动。拥有一匹或几匹高贵的纯种名马,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他们眼里,马已超越了其现实存在而成为高雅的文化象征,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的马业,它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英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不仅对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工程学科、兽医学科及围绕马业的其他学科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与国外马产业、马文化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相比,我国的马产业与马文化态势相形见绌,在许多地方日渐消沉,濒于崩溃。因此,弘扬马文化,促进马产业发展,应该被重新提到振兴民族产业,弘扬民族精神的议事日程。首先应把马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其次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前提下,在马的经济作用日渐减弱的情态下,将马的实用价值与精神价值相结合,努力挖掘现有的马业发展方向与潜力;三是要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深入探讨马文化的发展途径,以文化理念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实施推动文化振兴,以求达到双赢共辉;四是要增强“速度”意识,牢记“马到成功”,发扬“龙马精神”,再建“汗马功劳”。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