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持光而行的诗者

时间:2023/11/9 作者: 鸭绿江·华夏诗歌 热度: 38538


  记得诺依出此诗集前,曾致电于我,咨询书名是用《山河朵朵》还是《山河万朵》为好?当时听到这个书名时,便是惊艳了双耳,心中期待得很。几日前她将诗集赠予我时,我从头到尾细细地读了一遍。

  在京外研书店举办的研讨会,群贤毕至,未至者亦视频予以祝贺。我应邀在列,在交流时也说了几句:艾诺依女士的诗歌,表达了一位优秀青年作家的大爱情怀,传播了文化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是一部追求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作为九零后作家,她的诗歌可圈可点。一本诗集出版前后,是要经历很多道心理程序和物理程序的。从一字一句组合到一首一首诗歌问世,然后集结起来,装订成册,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出过书的人都知晓,只有“殚精竭虑”这四个字方可意会。就好像是作者将自己的身躯和灵魂,置身行走在大地的河床上,捡拾了五光十色质地不同的珠宝玉石,带回家里,放在案几上,开始入神打量,继之用器具和心智打造,再精气打磨一直到成型,然后用“心之密线”串联起来,戴在自己的脖颈上或是珍藏在自己的匣子里。当作品成集付梓后更为重要的是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读者,这是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必然要接受的检阅和考验。

  面对读者,该是接受什么样的检阅和考验呢?当然,读者作为作品的受众,首先是要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读这本书。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心甘情愿,方能让事物发展得顺畅。在全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表象后面,又有多少真正愿意用心去阅读的人呢?在全球阅读指数统计中,国人的阅读系数是低的。阅读曾是我们中华民族学习与拓展智慧的优秀品质之一。伟人对于读书是这样说的:“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多很远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纵观现今,我们竟然忘了“开卷有益”这四个字,这是我们要去反思和有待破解的问题。作者和读者是一衣带水,相辅相成的。假设作品是一面镜子,那么只有作者和读者同框,互为映照,互通有无,互为表里,这才使得作品具有了本来的意义。只有通过阅读作者的文章,方能领略到在这本作品集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奥义。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墨卷方至恒。我作为一名诗人,一个读者,当一本诗书在手,首先是要感受一下这本集子的整体气息。诗集《山河万朵》,我觉得书的气息诗意而美丽。朵,树木花实欲垂,个体形象是朵之范式。物之花苞是为朵,单花或团亦为朵。树木朵朵也,凡枝叶华实之。万朵,让我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之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大有春风施施然迎面吹来,暖暖的,柔柔的,春花朵朵盛开,在山河万里,在大千世界里。

  在这本集子里,作者娓娓而诗,阐明这些年来,时刻未曾忘记过自己的工作职责,家乡的树木河湖,亲朋挚友的深情厚谊。在我们人生中经历过的那些珍贵的和重要的万事万象已是留在心中,从未忘记,更是饱含感情地将其真实记录下来,用美好的文辞描写出来。书名就是一本书的眼睛。作品的精神光芒辉耀着时间与空间,当我从这光芒四射犹如一扇徐徐启开的大门进去,作者所要阐述的思想、释放的艺术魅力,犹如清风轻轻打开了一本书,一页页就自然地翻动了起来。

  作者是有自然情怀的。《种花》如是写道:

  一朵桃花,立在枝头

  语言缓缓离去

  一朵桃花,立在枝头

  老去的吻落在春天里

  一朵桃花,立在枝头

  花与花聚集起来

  于泥土的根部,驻扎

  一生种花的人

  在赶往云的路上

  从这一段如行云流水、清雅的文字中看出,作者热爱美丽的花朵、热爱万物生长的春天,她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花草树木融为一体,由此抒发了对种花人的赞美。“云想衣裳花想容”,美的事物,自古以来,不仅绝世佳人喜之慕之,于种花之人、看花之人亦是如此。

  文学的大海是作者的江河与读者的湖泊合流而成,文学的高峰是作者的大山和读者的峻峰合筑而起,文学的宇宙是由作者的恒星和读者的行星运行而成。基于如此,一个完整的文学生命,需要作者心身完美的融合,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一棵泛死枯木,灵魂飘荡无所归依。

  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诺依在《致敬》一诗最后数行中写道:

  假如,我老了

  也穿着不愿脱下的警服

  如同生根的树

  揉一把薄雾,酿一杯阳光

  时间也有重量

  我们必须仰望

  古人这样写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今人用今人的语言,古人用古人的文风,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回归。而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我来自哪里又知道了什么?我要去哪里又要做什么?在回归中我的理想和希望在何方?这是一首写给自己也是写给许多人民警察的优秀诗歌,她给自己现在的职责及未来的工作目标指出了方向。

  一个优秀的作者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读者。

  青年学者们问杨绛先生:“您99岁时还能出自己的作品集,这是怎么做到的,您和我们有何不同之处?”先生是这样回答的:“我们都是一样的人,若是稍微有不同之处,那就是你们想的太多,读书太少。”当我读完这本诗集后,内心起了波澜。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诺依的诗歌作品构思多元,尽有湖光山色,映带左右;尽有立德立言,酬知酬愿;尽有稚子亲情,彰显母爱。

  当我以读者或者诗人的身份行文至此,除了心生殷切的祝福,应有更多的期望。正如诺依《所有未曾相遇的日子》里所写:

  直到有一盏灯闪过

  生命的堤坝,誓言的走向

  大地醒着,根植春天的念想

  所有未曾相遇的日子

  升起弯弯曲曲的炊烟

  跋涉也罢

  奉献也罢

  一切只为持光前行

  行文至此,窗外已是“起并明月霜天高”。

  我深深感谢诗歌,因为诗歌,我们在千万擦肩而过的人群里默默相遇。我们欣赏赞叹可以激扬一切的文字,都是时光最好的见证。遇见诗歌,就像足踏星辰大海,头顶春阳万丈。诗歌的满天星河,可以抚慰这世间腌臜烦忧,让天地间一切变得如此美好。

  愿诺依持光而行,拈春花朵朵,行山河万里,书诗词锦绣。

  杨清茨,诗人、作家、书画家、主持人。被贺敬之先生及吉狄马加先生称为“诗书画三绝”之全能型才女。现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院副院长、紫砂艺术研究院院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委员,光明网中华优秀传统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贝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文化形象大使。书画作品刊登于《解放军报》等。其书画作品常与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陶艺大师合作绘刻于紫砂壶上。部分作品作为国礼馈赠多国总统及大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