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让数字文化旅游服务插上5G网络的翅膀——“云文”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6348
翟兆京

  (山东省淄博市文化馆,山东 淄博255000)

一、引言

淄博市文化馆目前使用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山东省文化云接口一致的“淄博文旅云”平台提供数字文化服务,已经实现了活动直播、场馆预约、数字资源共享等功能。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和5G网络投入使用,原有功能已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本文就5G网络支持下淄博市文化馆“云文”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进行探索,主要目标是实现即时互动功能、借助5G网络提供优质数字文化旅游服务体验。

二、淄博市数字文化旅游服务概况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首次为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先后有国家公共文化云、聚匠网等网络平台投入使用。2017年12月,淄博文旅云(淄博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申报国家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2018年4月,该项目经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审批立项;2019年1月5日,淄博文旅云正式上线运行。

  运行以来,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平台功能多样,使用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外部平台存在兼容性问题;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单一,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上有大量相似内容,用户流失严重;举办活动以普及性培训为主,不能满足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三、现有条件下的数字服务瓶颈难以突破

(一)群众数字文化旅游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人民收入水平、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生活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对专业化、个性化群众文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大。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二孩政策放开,老年人及未成年人成为群众文化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相对于不断增大的需求,文化旅游服务的供给总量存在巨大缺口、服务项目不齐全。

  当前提供的数字文化服务主要包括艺术、非遗方面的线上展览、讲座、培训,深受群众喜爱。由于该类活动仍然以现场活动为主,只能通过平台进行基础的报名,提供数字化服务效果有限。由于当前用户以少年儿童、中老年人为主,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导致使用率低。截止2020年12月,50岁以上用户占用户总数约三分之一。

(二)相关技术人才、设备不足,维护、运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与强大的设计功能相比,未建立起相应的专业人才队伍。日常维护、运行由专业技术人员兼顾,仅能保证文化活动信息的实时更新,无法做到24小时值守。在运行过程中,终端设备无法及时维护保养,软硬件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服务器、网络设备性能不足。在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用户量激增,各级文化云平台不同程度上暴露出访问量超过负荷、线路拥堵、数据传输不畅的问题。

(三)保障体系建设相对落后

“淄博文旅云”平台免费使用,仅通过公益广告进行宣传,无法使用商用APP大规模补助的方式吸纳用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及率、使用率。由于数字化设备(LED屏、灯光、音响、触摸屏等)投入高、更新快、维护难、易损坏,故障的设备无法即时修复,影响效能发挥。

  目前投入使用的数字文化服务终端以触摸屏一体机为主,同时服务人数有限;远程教学中,LED大屏在使用中存在通讯受网络限制、无法即时互动的缺陷。

  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层次结构不合理,年龄、专业分布不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虽然具备较高文化造诣,但在接受网络,使用淄博文旅云组织文化活动、开展培训方面能力欠缺;年轻人员能较好的使用云平台、数字化设备,但专业水平不足,在授课方面缺乏经验,不能完全满足平台正常运行的需求。

四、5G网络为数字文化旅游带来的机遇

(一)4G网络推动通信技术、设施升级

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建成4G基站575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为移动通信产业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全产业链基础;网民规模9.8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9.86亿,占比99.7%;2020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达3.08亿部,其中智能手机2.96亿部,占比96.0%。

(二)5G网络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2019年6月,中国颁发5G牌照。同年11月,5G网络正式上线。截至2021年4月,我国建成5G基站达71.8万个,为全球最大的5G网络,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5G终端连接数达3.1亿户,居世界第一位。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5G+视频娱乐类应用,文化产业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推广。

(三)助推文化旅游融合不断发展

5G网络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广泛融合,为新型网络共同体提供理论、运算能力支撑。目前已融合催生了5G+4K等应用,打通传统制造商之间设置的技术壁垒,为文化旅游变革提供新途径,应用前景最广的将是结合超高清直播、VR、AR的互动体验。

五、“云文”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探索

淄博市文化馆在淄博文旅云设有专题模块,有良好的用户基础;建有“淄博市文化馆”“淄博市文化馆订阅号”微信公众号,使用户在手机端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群众文化资讯。“云文”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后,将弥补短视频、互动直播培训方面的短板。

  “云文”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将依托5G网络,直接连接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充实数字文化资源库,从外部平台开放式访问。将现有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点击播放”模式扩展为即时在线互动模式,更加精准地满足5G环境下数字化服务需求,搭建7×24自助服务平台,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平台可推动文旅融合进程,将群众文化服务范围向旅游延伸,还可根据情况向文物、博物、图书、舞蹈、音乐等其他文化旅游单位推广。

  “云文”作为文化云子模块设计建设,数字文化旅游服务平台接口标准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山东公共文化云一致,可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平台以网站、微信公众号、淄博文旅云APP为基础架构,向外与钉钉、腾讯、微博、Bilibili、抖音等短视频、直播类新媒体平台结合,形成使用简单方便、信息发布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服务平台,融信息传递、知识服务、艺术欣赏、文化传播、交流互动为一体,有效地解决文化活动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对应、互动不及时等问题。

  除信息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评论互动,及时反馈意见,增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百姓只需打开电脑、手机APP或者通过线下多媒体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淄博市的文化活动信息、享受数字文化服务。

  构建的主要模块有:

  1.“云文”服务推广。利用5G网络高清直播功能,打造宣传平台,全方位推广馆内、馆办团队的专业干部授课、创作、排练、演出。着重解决群众对文化馆工作不了解、不理解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覆盖群众关注热点、吸引群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合作,与云服务进行融合,使其成为连接群众需求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中间节点,弥补传播效率低、内容单一的缺陷。

  2.“云文老师”活动培训。借助5G网络直播各培训班教学,可在线互动并即时讲解。课程结束后通过授课人、内容、时间等方式进行索引点播,实现不出门即可享受优质文化资源,主要解决学生、上班族参加培训时间冲突,以及不同用户群体个性化需求的问题。除专业干部课程外,吸收社会各界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共建、各方共管、市民共享,充实数字文化资源库,提高服务效能、探索群众文化长效发展新机制吸。

  3.“文起云涌”活动组织。提供用户自发组织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起、组织功能,弥补参加大型活动时间冲突、新兴文化形式无法覆盖的短板。除各业务部门、专业团队外,专业干部、参训学员、群众文化爱好者均可通过该模块面向所有用户发起活动。活动进行直播并录入数字文化资源库,进一步拓展文化馆的服务空间、时间,形成公共文化的共建共享。

  4.“我云我秀”艺术展示。此模块主要与微信、短视频等外部平台兼容,依托5G网络,突破文字、图片和音频局限,以高清视频的形式展示学员优秀作品、个人技巧、学习趣事等。内容经管理员审核后向全体用户及外部平台发布,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点击、收藏、分享等方式进行排名,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文化团体进行创作,成为数字文旅资源库的有力补充。

  5.“云游云文”在线展览。建设虚拟展示平台。该模块系统借助5G网络以及VR功能,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美术展厅的虚拟展示平台,通过全景照片、图文、音视频以及现有资源以链接的方式将收藏的艺术品和藏品展示在互联网上,通过滑动或拖动实现展品360°旋转展示,可以实现旋转观赏,展品缩放,细节观察等功能,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参观各种展览。随着5G、VR功能不断扩展,将提供更优质的体验效果。可预留端口,链接馆外展馆、展厅、景区虚拟入口。

  6.“云志”保障服务。该模块设置志愿服务平台,根据需要吸引志愿服务人员参加活动,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补充,合理配置和调用资源。业务干部在工作中很难兼顾前期组织、活动开展、后续跟踪服务,开展演出等大型活动时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原有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信息化、数字化设备的操作、使用应由专门的保障部门、人员承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