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363105)
一、目前钢琴考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7世纪,传教士利玛窦为中国带来第一架击弦古钢琴。但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存第一首正式出版发行的中国钢琴作品,是1918年赵元任先生发表的《和平进行曲》,这一时期全国各大城市也纷纷建立音乐专科学校。但在那个时代,生存问题善未解决,钢琴演奏只是一小部分音乐爱好者的追求。直到20世纪80年代,钢琴才开始在普通大众当中流传起来,成为孩子学习乐器的主要选择。大批量的琴童的涌现,势必要求比例匹配的钢琴教师,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有经验、具备较高音乐修养的钢琴教师极为缺乏。即便是一二线城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钢琴演奏标准不一。有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理念不全面,在教学中以会弹曲子、手指能跑快,考级能通过作为标准,其他能力一概不管。部分家长也认为自家孩子会弹几首曲子,能通过考级就是会弹琴。
今年的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建议: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引起极大的关注与探讨。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钢琴教学的老师,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考级评价标准混乱
目前除了中国音协组织的考级,还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较为权威的学校主办考级,以及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考级。通常我们看到的证书是有等级的,分为“不及格”、“合格”、“良好”和“优秀”。大部分考生都能获得“合格”的水平,但对于“合格”的评定,弹性还是很大的,评分标准较为模糊。(二)考级程度与实际能力的差距
有些教师一味注重考级曲目的练习,忽视了钢琴综合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培养。考级的曲目弹得滚瓜烂熟,但基本理论一概不知,比如什么叫做音阶、琶音,什么是节奏等。老师需要明确考级要求,增强孩子对于曲目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拔高手指跑动能力,使钢琴演奏变成一种机械的手指训练运动,不重视孩子音乐素质的提高。(三)家长观念存在误区
家长认为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就是一个专门教考级的老师,考级等同于“专业训练”。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只教授考级书本的曲目。以考级通过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高低,来体现学琴的价值。二、发挥钢琴考级积极作用的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考级的积极作用。(一)钢琴学习的目的与初心要明确
以考级为媒介,培养音乐审美鉴赏力,在学习当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美才是学习钢琴的初衷。没有哪位家长学琴初始追求的就是要让孩子手指跑得快、弹得有力度,都是希望通过钢琴学习给孩子进行艺术素质培养,培养优雅的气质与高贵的情操。但随着教学的推进,家长之间的相互攀比以及社会对考级证书、比赛奖项的推崇,使得初心逐渐变味,变成以通过考级为目的、追求尽早尽快考完最高级别。
对美的理解与感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音乐的美,文学的美、艺术的美,它们都是共通的。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他的父亲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在艺术修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式。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艺术表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领悟不同的艺术境界,然后才是好的艺术表现力,他给了儿子傅聪最好的艺术教育。这些思想给我们普通大众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以最具实践价值的引导。良好的音乐审美也会促进其他艺术方面的审美提高,并且让琴童长大后有对美的追求与良好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虽然盲目追求考级的结果,会影响我们孩子学琴的初心,但我们不能否认考级对孩子的学琴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去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欣赏作品,以追求极致的心态对面对演奏的作品,耐心反复练习琢磨作品,那相信孩子不仅仅在钢琴演奏方面能有较高的造诣,在从事其他任何行业中也将会是精英。
(二)增强学琴者的基本功
我们在考级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考级的演奏曲目,曲目演奏实际上是为音乐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展现音乐的美,能够让孩子通过音乐的美来感悟人生的美,懂得欣赏生活当中的真善美。但扎实的基本功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随心所欲地完成音乐的表达,而不受制于技术的欠缺。所以需要配合基本功训练,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缺离不开基础练习的积累。在钢琴学习中,对于手指基本功的训练是极其要求严格的。试想,如果演奏者基本功不扎实,无法灵活地控制手指和手腕的运用。技术与内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能过分强调技巧,使演奏机械化,也不能只注重音乐表达,没有技术的支撑,会使音乐的表现成为空中楼阁。(三)调动孩子钢琴演奏的兴趣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习奏会,并鼓励学生以学年或者学期为单位,多参加各类、各级比赛。社会上的比赛非常多,虽然有些是盈利性质的,但是对于琴童来说,一样可以起到舞台锻炼的效果。在比赛准备阶段,由于有比较明确的目标,琴童相比平时也会更积极更认真的准备,在这一个过程当中积极补缺补漏,注重乐曲音乐性的表达与完整性,也会获得一个长足的进步。在比赛中,鼓励学生多聆听。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弹奏,也应该多观摩其他琴童的演奏。这既是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曲目的积累,扩大曲目量;也通过聆听,对自身演奏和其他琴童的演奏有一个基本了解,清楚自身优势与不足。比赛结束后,通过教师的点评与讲解,以及回顾比赛现场所聆听到的其他琴童的演奏,也可以让琴童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设置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当孩子不断积累演奏的数量,达到量的提高,久而久之就能达到质的飞跃。当能力达到一定级别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地演奏考级曲目,进而进行对应考级的考试。(四)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不仅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还需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责任心。钢琴学习由于一对一教学的独特性,琴童缺乏集体概念,感受不到集体共同努力的动力。并且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例如琴童在备考一级之前需要多长时间的练习量和达到怎样的水平,都由老师一人决定,对于练习量和标准缺乏量化。这就对于教师自身能力提出极大要求,同时更需要教师无私心,真正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称为知行统一原则。在钢琴教学中是指要把音乐理论与实际弹奏相结合,并注意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理解结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返回来指导钢琴弹奏。在琴童的钢琴学习生涯中应该加强音乐素养的学习。通过素养课程的理论学习反过来指导钢琴弹奏。例如,琴童在弹奏巴赫的《二部创意曲》时,首先了解巴赫的生平,知道这一时期在音乐历史上属于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所使用的乐器是古钢琴,主要分为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知道巴赫的《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作于1720——1723年之间,是巴赫为其长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学琴所写,是用来训练双手独立弹奏不同声部和歌唱性的复调教材。那么,他了解了乐器,对触键要求有基本认识;也了解了作品写作的相关知识,明白这一时期的作品的弹奏主要是建立复调思维,训练两只手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又能通过了解巴赫为孩子学习特意作曲的小故事感受到美好的父子亲情,在演奏时沐浴在温暖的亲情之中,增强学习的主观意愿。通过对钢琴历史的了解、让各个作曲家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鲜活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也不再是生硬的照搬乐谱,而是拥有色彩、拥有感情,会跳动的音符。
(五)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钢琴考级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施行,作为钢琴学习的一个阶段性考核。对于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给学生以学习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周铭孙教授指出,“明确音乐考级的本意是为社会音乐教育而努力的,坚持这一点,则肯定能走在正路上,把考级工作做得更好。反之,如把考级看作谋利的工具和手段,那就会失去了考试原有的目的。实际上,如果充分合理利用考级制度,考级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考核的机制。钢琴考级包含十个级别的考试。每个级别又包含四项内容,以中等级别的六级为例,它包含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与乐曲。这既涵盖了钢琴的基本功练习,也对手指的技巧提出了要求,同时又对作品的音乐性,音乐的表达。达到学习目的。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例如中小学教育,每个学年有各种考试十余场,每一场考试都是对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的考核与总结。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当中以考试为目标,系统地、有目的性的把平时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统一标准的检测、衡量,这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所以,每个级别都有学习的重点,不要推崇跳级,拔苗助长。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去准备,这样在音乐理解、曲风把握、手指技巧等方面都能得到改善和优化。
三、结语
钢琴考级本身没有错,关键看如何对待。这就好比饮食,营养均衡就好,不能因为孩子偏瘦,就特别强调某些食物的摄入量,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发育和成长。钢琴教学中,扎实的基本功很重要,对学习的兴趣、快乐感也极为重要。快乐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是获得长远学习力的根源。两手一起抓,不能顾此思彼,需要极好的平衡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只有相互融合,能够学习各种各样的美,才能真正建立起孩子对美的追求,对美的享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