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教育传承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8741
李小燕

  (邵阳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邵阳422000)

一、前言

革命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红色歌曲,反映着我国辉煌的历史革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意志。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是进行党的宣传与教育的主要形式与途径。利用红色歌谣将较为抽象的政治方针、政治主张、革命道理等编写成容易传承、容易学习、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歌谣,以此将这些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为成广大社会群众的思想。

二、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内涵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文艺工作者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而创作、加工的歌谣。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国内革命战争的严峻形势通过歌谣、话剧等形式对中央苏区的广大群众实施教育,利用红色歌谣让苏区群众了解党的宗旨、方针和政策,从而让苏区的群众更积极的去传承革命精神。中央苏区红色歌谣风格比较明快、通俗很容易理解。虽然运用了传统的民歌表现手法,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红色歌谣在革命上有着明显的倾向。拥有丰富内涵的红色歌谣备受中央苏区群众的喜欢,红色歌谣对革命战士坚韧不拔的意志,充分体现了在这个比较特殊的时期革命英雄的钢铁般的形象。红色歌曲悄悄打开了很多尘封的岁月,让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涌现出的英雄主义形象淋漓尽致的沉陷在人们的面前。将那个时期革命英雄积极向上、高昂奋进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召唤出来,让中央苏区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价值

(一)审美教育价值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实施利用艺术手段对人们实施教育,从广义的角度来将就是利用歌谣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实施教育,以此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灵加以美化,从而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和智慧的效果。

  对于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来说,其给人们带来的也一定是美的享受,如同将人放置在一个美妙空灵的空间内。因为红色歌谣不单单可以满足人们的视听享受,同时还可以让人们的内心变得宁静。红色歌谣的审美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给人的主观感受上,在人们欣赏红色歌谣时,会不自觉的融入其中,欣赏者会充分的感受到红色歌谣的怡情性,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欣赏者的心灵和情感,一些人在红色歌谣的感悟下逐渐的走出了生活的阴霾。红色歌曲利用自身简洁的语言、悦耳的歌声来传达美,用美来感化人、用美来教育人,这就是红色歌谣的审美教育价值。

(二)德育教育价值

德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安定、团结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是革命战争时期期间的重要精神产物,具有一定德育教育价值。红色歌谣都是以革命战争为主题,以德育教育为准绳,利用共产主义思想和精神去教育社会群众。促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的、正确的世界观,自主的约束自身的行为,强化人们的革命意志力。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是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它自身的魅力就是美感效用,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心灵产生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和德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红色歌谣就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艺术的方式通过适当的尺度制约人们的行为。红色歌谣的除了可以拓宽人们的艺术视野、丰富人们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传统教育价值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其具有一定的革命功利主义色彩,不管是歌谣的内容还是歌谣的形式都充满了反帝反封的思想。在当时消息比较闭塞,所以人们的小农思想意识根深蒂固,若想彻底的根除这种思想,显然存在一定的难度①。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社会结构。当时的经济依然以自给自足的经济为主导,重农抑商的思想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革命的到来就是为了将人们的封建思想彻底的根除,中央苏区文艺工作者根据当时革命战争的严峻形势,创作了一些红色歌谣,对革命崇高主义精神进行了弘扬和传承,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利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了获得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体现了革命英雄的民族精神。

  历史的经验和教育一次次警醒着人们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众多革命战士用鲜血、用生命换取的,我们不单单要铭记历史,同时还要不忘革命精神,并自觉的去传承与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色歌谣的传承便具有很好的传统教育价值②。

四、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教育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在学校教学中加强红色歌谣的开发与利用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不单单和时代密切相连,同时还和红色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迅速发展。红色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相连,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需要大力的传承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以此提升广大社会群众的思想意识。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加需要承担起传承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责任,在学校教学中加强红色歌谣的开发与利用,如火如荼的开展传承红色歌谣的活动。

  目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我国中小学学校的音乐学科教材中都有安排红色歌谣的内容。学生在学唱这些红色歌谣的同时,还可以全面的了解我国的革命战争历史,促使每一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智力水平和实际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各阶段学校在编制音乐教材时需要注意的内容有:

  第一,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德育价值,将红色歌谣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端正学生的行为。

  第二,教材的编写要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所以不同地区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所处地的音乐文化特色编制教材,并将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歌谣纳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心智情况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编制。

  第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要体现音乐教学的知识性,又要体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④。同时还应该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心理学、伦理学知识融入进来,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红色歌谣和红色文化,并自觉的传承。

(二)加强对红色歌谣的保护

要更好的传承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并充分发挥红色歌谣的重要价值,就需要加强对红色歌谣的保护。红色歌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个群体、团体、个人传承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这不单单代表其对红色歌谣所反映红色精神的认同,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对于任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必须做好对红色歌谣的保护,为红色歌谣的传承和弘扬提供生存的土壤。红色歌谣具有较强的民族性特点,在保护的同时,还应该鼓励文艺工作者加以创新。

  另外,在保护红色歌谣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红色歌谣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传承红色歌谣的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便可以在保持的同时做到变异,这样更加有助于红色歌谣的传承。

  其次,还需要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此尽可能的保证红色歌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加深对红色歌谣的研究,为其披上政治的外衣,这样红色歌谣便可以更好的延续下去。在具体传承红色歌谣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保护为主,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大力支持中央苏区红素歌曲的传承,像政府、文化旅游部门、广播电视媒体等。为了获得更加广泛的红色歌谣受众,让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更好的生存与传承下去,就需要根据社会群众的需求加以创新,可以将通俗和民族的唱法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便可以让人们耳目一新,从而扩大红色歌谣的受众群体,进而将红色歌谣更好的传承下去⑤。

(三)注重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

要将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更好的传承下去,一定要注重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深入的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到红色文化中。对于学校来说,应该积极的营造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文化氛围,各个社区也同样需要为社区内的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⑥。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将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这也是红色文化建设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中央苏区红色歌谣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向更多的社会群众,其目的就是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英雄的崇高精神,坚定人们的信念和意志。学校和社区可以通过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大力向学生和人们宣传红色歌谣,另外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各种红色歌曲歌唱比赛,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和社会大众传承红色歌谣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央苏区红色歌谣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包括审美教育价值、德育教育价值和传统教育价值。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充分发挥红色歌谣的重要价值。就需要加强对中央红色歌谣内涵的研究,在学校教学中加强红色歌谣的开发与利用,在音乐学科教材中合理的安排红色歌谣,以此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自觉的去传承红色歌谣,同时加强对红色歌谣的保护,保护并不意味着一味的保持,而是应该根据现如今人们的音乐需求,对其进行创新,另外还需要注重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以此促使红色歌谣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注释:

  ①肖小华.从红色歌谣看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宣传教育工作[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89-94+101.

  ②赵婷.晋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构建[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③肖小华.从红色歌谣看中央苏区社会教育[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01):55-63.

  ④王树人.用红色歌谣教育农民的革命烈士彭湃[J].党史博采(纪实),2018(06):61-63.

  ⑤潜艇,邓瑞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红色教育[J].中国检察官,2017(21):18-19.

  ⑥简华春.地方红色资源在红微课教育设计中的运用——以微课“唱着歌儿打天下——从红色歌谣感悟百色起义精神”为例[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01):115-122+13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