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330044)
一、引言
具备高素养的艺术家,立足于他们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将艺术素养与历史时期相结合,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的视觉程式或样式,就是所谓的图式。它既没特指具体事物,也不是完全的概念,而是存在于想象力中的感性结构,游离在应然与必然之间。图式的介入使得我国水彩画的发展帮助很大,下文从科学的图式介入与发展这一层面来分析图式在水彩画中的发展价值。二、图式的诞生与起源
谈及图式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及一个新的概念“如画”。“如画”概念是从人的基本情感出发,分析出人所体会到的美感来源于何处,怎样的表现才能使人体会到美感。并且这一概念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间,被众多英国水彩画家广泛认同。“如画”最初由英国的一位经验论美学家——博克所提出:“人对一切事物的认知都源于我们的感官,各个感官之间又会相互影响相互反馈,这个联系并不是受控制的,而是由本能自觉进行的,这种本能源自于潜意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人产生情感。舒适、欢快、诱人感受的被称为优美,而导致无限、惊愕或苦难的被称为壮美。”这种独到的见解也不乏后人精深的分析,优弗代尔·普莱斯就在1774年对其描述为“不规则的起伏与其中的联系是事物愉悦我们的本质。”图式也因“如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从一开始充满玩味的探索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成为了对画家创作有广泛性指导意义的基本画作模式。在水彩画领域像这样的基本画作模式也在跨越地域、时间影响着众多水彩画家的艺术生涯。三、中国水彩画的发展
现代水彩画起源于英国,在英国本土发展成熟,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被强行传入了中国。上海在当时是著名的租界地,随着国外传教士的踏足被设立了一些现代水彩画画馆。一批中国艺术家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土山湾画馆中培育诞生,这里也被喻为欧洲绘画艺术流入中土的初始站。当然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水彩画家,徐清便是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画馆中被培育出的著名美学教育家和艺术家。四、水彩画中“图式”介入的价值和实践
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底蕴和文化要义都会聚到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中,以此创作出了历史上最早显露出绘图图式的水彩画,这都中国水彩画家徐清功绩。张充仁先生曾解释过徐清为何在水彩画上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徐清最早在土山湾跟随其画馆学习绘画,以那个时代的国外绘画大家的艺术成就为教材。又与吴昌顾、任伯年常年来往,对中国画理解颇深,中外绘画的钻研加上理论的研究,造就了他极高的艺术素养。张镇照曾评价徐清的水彩画,笔法独特,色彩透亮。众所周知,中国画注重意境,有着“六法”这样的独特手法,徐清便将这样一些源于中国画的文化基因融入到水彩画,试图以骨画法表现水彩的色彩。他通过画室推广和教材出版的方式,努力使水彩画图式得以在中国传承延续。他与丁悚、周湘等人组成了一家用以西洋美学技法及其理论推广的画室,取名为加西画室,促使参与者学习。除此之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小学图画临摹本》便是他为中小学教育提供的美术教材。受到大下藤次郎的“阶梯之说”影响,编著了著名的《水彩画风景写生法》,可以说这在中国水彩技法研究领域是开山鼻祖。可是最能体现图式技法的真迹,仅仅几副小品如《杭州西湖》、《桂林即景》得以保留。但是对于画技创造的研究者,他所带来的贡献已经足够了,他的贡献至今影响着这个领域的标准。
一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对于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是极为明显的,在20世纪中叶美学艺术的表现是需要为政治服务的,甚至政治就是艺术创造的最高标准。这一阶段也体现出经典图式的作用是覆盖在技法与观念两个方面上的。那个时代的水彩画也需要遵循立足于社会主义生活的现实创作主义,上升到对理性与感性的思考层次。
政治主题的水彩画肯定不是艺术家们希望的绘画主题,因此在那个年代山水风景就成了画家群体热衷的题材,面向自然绕开政治的风景主题似乎成了一座避风港。加之中国水彩在这种主题下得以表现出生动灵性、韵味祥和的画面,与传统中国画的特点相得益彰,使水彩丰富的用色通过重意境的绘画技法表现力更加清新脱俗。在人文情怀和政策制度的交融下,本应是一板一眼的红色年代反而使得水彩风景画飞速发展。除去经典图式在艺术观念与手法上的影响,水彩画家还受到政治风气、文化思潮、历史背景的限制。从这一点来看,当代画家所能享受的资源是丰富的,时代的思想是开放的。当然,机遇与挑战同在,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水彩画家更要注重自己的判断力,正视自身,审视周围。
强大的创造力一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能力,以新时代为背景,结合丰富的地域特性和民族特点,中国水彩画家在数年间创作出许多新型作品,形成独特的水彩美术法则,为世界水彩领域开辟新篇章。
不同于经典图式,当代图式还处于长期发展的阶段,没有完备的艺术理论体系或手法作为指导,需要当代艺术家思考时代与经典图式的内在联系,去开拓图式的新领域。当然没有完整的体系也就代表着需要启发性的思想去探索,没有固定的创作标准,任何一个小领域都可能衍生出一片新天地。例如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材料学的认识不断细化。这种深入到物质本身的理解应用到水彩画上,能够分析出水彩颜料表现的受制因素,无论是物理上的变化还是化学性质反应都将导致画作产生微妙的变化,利用好这种变化便是利用好了这个时代的优势。纸张、颜料、水彩比例都会影响水彩画的灵动鲜明,不同于技法的熟练,要挖掘这种材料特性的潜力,需要水彩画家从艺术研究的深度去思考,如何感受这种细微变化带来的差异,造就当代水彩图式的表现力。经典图式经历了长期历史的沉淀,所蕴含的成就是无限的,但是这种成就必须成为当代图式的养分。除去对材料的研究,多元化也是当代图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程及先生就曾尝试以密密麻麻的绘画手法去展示一处秋去春来的艺术领地——《春去春来又一年》,这幅画既体现了水彩画本身轻灵的艺术特点,又极为细致的勾画出景物的肌理和印痕,表现手法多元,为水彩画图式谱系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像这样的当代图式极具传承性和启发性,在经典图式的根基上体现出自己对图式的成熟理解。当代水彩图式的发展就需要不忘记经典中的美学典范,不畏惧在新领域尝试生长,启发创新,为人们对艺术可能提供无限的思考。就此,经典与当代的关系便成了完美的互补资源创作。
五、水彩画中“图式”的实践沿革
(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艺术发展中图式的特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意识形态和特殊政治环境催生了特殊的艺术。在水彩画领域,个人的意识被掩盖,造就出那个年代所独有的图式。红色赞扬成了一种历史符号,水彩图式的政治宣传作用明显。(二)二十世纪末中国水彩画图式对艺术市场的向往
“这个年代的美学早就不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学术了,随着时代发展下各个思想领域碰撞融合,美的表现源头也融入了哲学、理论和文化等各种传统思想话语,这种混杂的特点,丰富了美学的内容。艺术即便依旧是美学主体但也不再是唯一的话题,这就促生出一次美学快速发展的契机。”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一本书中指出。
社会的安定和物质需求的充裕必将带来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与自由。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受信息高速化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步入快节奏。在一种背景下,人们因物欲带来的焦躁不安视乎成了一种常态,信仰缺失。精神文化的产物被不断商业化,市场经济带来的高回报,使得文化界的氛围不再是高山流水,反而被世俗浸染,现代水彩画图式也逃不开这种源自时代的戏弄。本应规范指引绘画创作的图式也被设计成只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环节,以此标榜自己自以为独特前卫的现代风尚,其实只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这种美学创作已经失去了艺术价值,物质需求代替了对美的追求。
此外,由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望才是艺术家们做本初的创作源泉,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日常生活的点滴汇聚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艺术家们以超常态的细致观察和独具的感性关怀关注着周围,以平淡又寄于真情的特殊语言所讲述。这种真实的美能够唤起人们心中对美好的幻想,在物质的生活中感受了一番天地。这也是部分水彩艺术家心中的渴望,无须将创作受制于市场的一丝希望。
六、结语
水彩画已然在中国走过了百年的岁月,无论是经典图式的传承还是当代图式的发掘,都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有了新的发展。但这种发展还是极为有限的,由于缺乏开发的环境和积极的氛围,水彩界有许多难题无人能解,能够瞻前顾后将庞杂的水彩图式融会贯通整理成系统的业界翘楚也鲜有出现。水彩艺术家们需要真正深入到生活中,通过平淡无奇的生活观察时代的特色,理解社会意识。结合社会、图像、心理和符号去思考中国水彩画怎样才能发展出能够引起社会重视的当代性图式,怎样去转变思想与观念,让图画中出现时代的特色,引起社会的共鸣,这是中国当代水彩发展必须直面的难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