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36228
刘成英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556000)

一、前言

高校培养人才应该更具备专业性,运用学校的独特资源和师资力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更多的是在实践方面的拓展。综合来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偏向于专业性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高校培养音乐人才,应该更加注重对传统音乐文化和深入学习,加强理论的深入体会并逐步应用到实践和不断传承上。通过高校音乐文化的教育,能形成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音乐文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①。

  因此,本文结合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高校音乐教育的内涵,发现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大现实意义。

二、高校音乐教育开展的内涵和方式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要求教育的开展要更加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因材施教,这对教师开展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大学生的心智和个性都已经成熟到一定的阶段,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同时,高校音乐的教育因其具有特殊性,音乐学科的考核是有一定的动态性,不仅仅是试卷就能体现的,更多的是个人能力和音乐素质的表现。高效音乐教育开展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教学目标是普及音乐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感悟和学习。音乐学科中涉及的民族文化日益丰富,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更加便捷但也存在一定的混乱性。所以,高效开展音乐教育应该让学生深刻感悟自己的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也更加的多元化,呈现音乐的方式和平台也更加的多,在这样急剧变化多端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重要不能摒弃。所以,高校教育要严格把关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确保音乐在不断的传承中不丢失本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不仅要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也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教学和管理。通过长时间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也能发现我国目前的音乐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较西方国家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②。因此,基于对高校学生音乐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我国的音乐文化更好的完善,不断的取长补短。音乐的呈现一般与影视、视频或者动漫等共同发展,所以音乐的这种多样化呈现方式可以很好的吸引青年人的兴趣,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有青年的力量,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

三、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优秀民族音乐的教学素材

任何教育的开展都有一定的课程标准和要求,音乐教育的开展也存在一系列的要求。高校要按照社会人才的发展要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为了音乐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学的素材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革新。并且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学方式方法也要进项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从源头上促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学习。只有学生感悟于心,音乐教育才会在实践中不断进步。通过不断的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促使高校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教学体系,形成优秀的民族音乐的教学素材,为今后教育的开展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他们的民族文化的感悟十分重要,因为青年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③。

  基于此,高校开展音乐教育能使得学校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源头上保证音乐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生只有更好的感悟才能更好的传承,否则传承者都不明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传承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文化并传承民族文化的能力

音乐文化因其具有学科的特殊性,更多的偏向于实践和个人能力。音乐的学习不能说只按照课本来进行讲解,在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要结合实践的锻炼才能算掌握了音乐知识。例如学习发音或者练习朗诵和歌唱,是其它学科不具备的特点。由于音乐文化的这种高度表达性,可以使得民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具有亲和力。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使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能深入到达人们的心灵。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在实践中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出发点的正确性,这样能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正确的认识,激发其进行大力传播的动力。人们所传承的事物应该首先被传承者所认可,通过这种文化的深度理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学习。所以,高校开展音乐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感悟民族文化的内在力量,具备更好的把优秀文化传承下去的能力。以知识的学习带动传承的行动力,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正能量。

(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吸收其它国家的民族优秀文化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的创作和完善也来自于生活,通过感悟生活有助于形成更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的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不同,产生的音乐艺术也不同。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时不迷茫,能有端正的态度。要学会尊重每一种文化,欣赏中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在不摒弃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取长补短,丰富我国的文化,才是高校学生对待文化的态度④。民族文化有很多可以互通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要教导学生正视这种联系,形成高尚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面对多种文化时不迷失自我,不一味的追求流行文化,而忽视传统文化的存在,这正是高校教育的现实意义所在。

(四)给学生树立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学校应该为学生创立一切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在感受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学校不断创新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一切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将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意识十分关键。学校在保证传统文化不受到侵害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形成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教导人人都不可破坏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以任何方式亵渎文化。

  首先,从学校方面要设立健全的保护制度,一定的惩罚机制才能严格要求,发挥学校管理的权威性。

  其次,从教师层面来说,应该加强对学生正确面对民族文化的引导,不断的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后,是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学生在接受高校音乐文化教育时,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树立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人都有责任,青少年作为主力军,学校应该加强培养,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音乐教师的文化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进行音乐教育和文化传承教育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内部革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省和进步,因为现代高校的音乐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音乐专职教师的培养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源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深度理解,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达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双方的合作进步。高效音乐教育的开展应该多聘请一些业界的音乐专家,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感悟到良好的就业前景,在保有就业状况良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高校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社会所需的人才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所以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其艺术气质和音乐能力。在音乐教师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双向进步的趋势更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正是有了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有了社会的进步。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体现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对社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根据目前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学用具,在外部条件上支持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让大学生在感受音乐文化熏陶的同时,明确自己的民族责任感,积极的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得我国的民族文化把“走出去”和“引进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多种多样的局面中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青年一代感受到我国强大的文化自信,激励自身,砥砺前行。

  注释:

  ①刘靖.略谈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J].社会科学版,2009(06).

  ②万良栋.浅谈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J].文海艺苑,2011(03):109-109,111.

  ③王帅.浅谈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J].黄河之声,2014(24):17-18.

  ④张雯.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探索[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04):2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