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幼儿乐分享行为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30645
程靖雅

  (襄阳市实验幼儿园,湖北 襄阳441100)

一、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为了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虽然这需要经历从认知、情感到行为习惯养成这样一个过程,而幼儿的认知又是一个较漫长的阶段,它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但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乐于分享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乐于分享,相互谦让,有助于更好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关爱他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因此,为了使幼儿在将来能自信的走向社会,立足于人群中,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我们应当用各种教育途径来帮助他们学会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以便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意义

区域活动开始了,琪琪、果果等小朋友来到了科学区玩。果果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非常好玩的“望远镜”,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而果果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望远镜,对果果说:“这个望远镜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现在心里怎么想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果果想了想说:“我会很难过。”“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难过!”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果果,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果果不说话了,他把望远镜递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地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为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活动结束后,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果果。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幼儿分享行为意识的形成

(一)促进幼儿分享思维的初步形成

要使幼儿真正认识到分享的意义,必须先对幼儿进行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园开展感恩节主题活动中,老师通过故事、儿歌等让孩子知道感恩节的意义,引导幼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献上一份爱心、学说一句感恩的话学会感恩自己的亲人。“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老师围绕主题以歌曲、情境表演、体验生活等形式来教育幼儿。“爱的抱抱 让爱发芽”三八亲子活动中为使幼儿体验亲情、学会分享,邀请妈妈来园共同制作礼物、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盆栽器皿,一起播种“爱的种子”,使幼儿从思维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懂得只有和大家共同游戏、活动,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增加幼儿分享行为的操作机会

在班级区域游戏中,开设娃娃家、图书角、拼拼搭搭等游戏时,可请幼儿从家中带来玩具、图书和大家一起分享,幼儿看到自己的玩具、图书在别人手里时有一种分享意识,一种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这是一种互利的行为:既能玩到许多不同的玩具,又能结交到许多朋友。老师还让带书籍来的孩子把书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让幼儿懂得:别人的玩具自己不能私自拿,一定要说“请给我玩玩好吗?”,需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玩。此类活动的开展,使幼儿更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更进一步地促进和巩固了幼儿分享和合作行为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活动使幼儿乐意与人分享食物,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共同玩玩具带来的乐趣,养成自觉共同玩玩具的态度与习惯。

(三)开展幼儿分享情感的深层教育

我们在开展“分享物质”的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有了“分享情感”的雏形,比如,当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些小事,我们会对他们说“谢谢”。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幼儿之间分享食物和玩具,一定要问对方说“谢谢”,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这就是通过语言表述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一步体验分享的快乐,也是体验“情感分享”的开端。创造机会引导幼儿乐意帮助解决困难,对同伴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能和同伴愉快的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如:班上凯凯小朋友虽然年纪小,但是很能干,经常帮助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摆凳子、照顾小花、给孩子们摆放鞋子等等,因此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高兴而又自信。与凯凯特别要好的张桐雨则显得有些内向,有时看出她也想帮助班级体,但是总跟在凯凯身后,直到有一天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也拿着抹布擦桌子了,当日小红花就属于她的了,听到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她时,她别提有多开心了!

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途径

(一)注重榜样典型影响

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老师便成为了重要对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的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分享的行为,如:心情的分享、书籍的分享、技能的分享等。孩子在玩玩具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走过去对幼儿说: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玩一些呀?我们一起玩好吗?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老师恳切的和孩子们商量:也让我参加你们的游戏好吗?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当然,同伴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平时老师就要做有心人,在活动时可以引导那些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分享意识能力弱的幼儿共同游戏,教师要对分享行为意识强的幼儿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正确引导幼儿学习、模仿。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亲切的点头,都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舞。要慎重地对待幼儿暂时出现的问题,找出适宜、恰当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孩子在集体中树立自信,从而加强自己的分享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分享意识。

(二)创造学习分享机会

在平时的游戏、学习及一日活动中,要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比如给每组幼儿提供一筐不同品种的积木,在游戏当中,让幼儿学会互相协商、共同享用,这样一组幼儿才能愉快的游戏。同样,组与组之间也必须学会分享,才能保障大家都能玩到各种类型的积木。还可以给幼儿欣赏一些关于有分享意识在其中的故事,儿歌等,让幼儿在故事中找到正确的做法。如欣赏故事《小猴的分享晚会》,先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后帮助幼儿分析故事角色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不喜欢小猴为什么?小动物为什么都走了?后来又喜欢小猴了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等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地掌握分享意识,并学着去分享,去感受。

(三)发挥家庭资源的作用

影响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刻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积极地利用了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精神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有一个故事《妈妈爱吃鸡脚》:一个男孩小时候吃鸡肉时,妈妈总是把鸡腿夹给他吃,而自己吃鸡脚,并反复重申“妈妈爱吃脚脚”,儿子长大成家立业后,再次吃鸡肉时,儿子仍然把鸡脚夹给妈妈吃。可以想象的到,此时的妈妈是心寒的,这可是个深刻的教训。母爱是伟大的,但并不是无原则的爱,应从小教会孩子分享,这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园地定期的向家长宣传“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如何使幼儿学会分享”等方面的家教知识,摆事实,讲道理,夹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分享的方法如:平等,轮流,换位思考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这一资源,与家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四)利用偶发事件

要及时表扬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是幼儿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记得一次做游戏时,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丁丁看见了,连忙停住脚步去扶她起来,还帮她擦眼泪,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也去帮助她揉揉摔疼的地方,还有的轻抚她的脸,安慰她一会儿就不疼了,摔跤的孩子看到这么多人都来照顾她,也破涕为笑了。老师随即和幼儿进行了谈话,使幼儿悲伤在大家的分享中变淡了,同时,幼儿变得更喜欢同伴、喜欢幼儿园了。

五、结语

总之,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关爱他人的较高层次的品质表现。对于正处于行为发展黄金时期的幼儿来说,在此时形成的经验会影响他一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带动其他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我们要培养幼儿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习惯,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幼儿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乐于分享!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