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30557
贺梅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一、引言

高校声乐教学中最注重的便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与提高,声乐教学是通过乐器与声音来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能力,掌握对乐器的弹奏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能力,就当前高校教学情况来看,审美教学的实施并没有完全落实,导致人才的培养出现一定不良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音乐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随之扩大,高校应对该情况需要落实审美教育措施,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完善审美系统,培育优秀的音乐专业性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是对于美感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性情绪与思维,审美教育即通过一定的审美活动而产生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培育,达到理想效果的和谐人格、美德的完善。审美教育离不开艺术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审美教育的内容

1.视听结合美

  视觉与听觉上的结合,让听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歌唱者在表演一首歌曲时,听者在眼着于表演者的同时,倾听表演者的歌唱,产生情感交流与心灵上的共鸣,现今许多演唱者选择歌唱时布置舞台,绚丽的舞台更让听者沉醉于歌声中,脑海中产生一定的画面,渲染出视听结合美。

  2.声乐情境美

  情感与意境的深刻融合,达到完整的统一。演唱者在表达作品歌词的同时,也要让观众感受作品的真实意境,切实体会作品的深刻涵义。乐器与声音同样需要达到一定的和谐配合程度,融入表演者的情感,达到完美统一的形式。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深刻理解音乐作品

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每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人的自身情感,在歌唱的形式中与观众产生共鸣,通过声音传递至每一个听众的心房,产生灵魂之间的交流。高校中的审美教育,便能让学生不仅从字面上理解歌词的含义,更能深层次的了解歌词背后的故事,挖掘作者的情感经历,感受音乐作品的渲染能力。高校倘若运用传统的声乐教育方式,便会使得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适应当前时代背景,需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渗透审美教育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教学目标

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运用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审美教育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了理解思考能力以及欣赏能力,从而享受对声乐教学的学习。传统声乐教学缺乏对学生主观性的思考,导致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而审美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快乐的情感,音乐的熏陶加深了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有利于学生迸发出音乐灵感以及自身情感的充实。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课堂

审美教育的运用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对教学的内容更加渴望,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不能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样需要提高。声乐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需要不断创新来完善,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增加知识储备量,了解新型声乐元素,才能丰富教学课堂内容与形式,提高总体教学质量。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一)对审美教育的不够重视

教学过程中过多关注音乐专业技能的操练,从而忽视了审美方面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感的感知能力有所欠缺,忽视了引导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学生只注重于乐器的弹奏技巧与歌唱形式的技巧,从而产生表达出来的音乐作品缺乏美的感染能力。教学团队对审美教育的忽视就会导致集体对审美教育的忽视,如何引起重视,需要教育行业的大力推行与支持。

(二)对实践过程的过多省略

如今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以书本为核心,缺乏具体实践的操作,课堂上理论式的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枯燥乏味的传统式教学,使学生产生对声乐学习的消极情绪,无法发现声乐的美,从而对整个审美感的培养产生负面效果。声乐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情操的形成,不利的学习过程会影响最终的形成效果。

(三)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在如今的高校中,一方面,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过关,教师水平有限,便无法回答学生的许多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教师多以完成任务式教学为自身教学要求,并没有贯彻审美教育的要求,形式主义较严重,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便会下降,不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知识水平

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其在课堂的整体效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声乐便是其中重要的领域,群众的需求对声乐的突破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声乐教学不能局限于过去传统式教学,需要引入崭新的创造性元素,审美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深刻贯彻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新颖的音乐形式出现,并成为群众的热衷事物,如《中国新说唱》、《中国有嘻哈》等,教师需要接纳这些曾是小众音乐的作品,并了解与挖掘其深刻意义,随着各大电子音乐节、live house在年轻人群体中广泛传播,由此可见,这些音乐形式已经成为热潮,教师应在教授传统声乐的前提下,涉及一些全新音乐形式的作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储存量。教师同样需要提高自身演唱水平,布置给学生的训练作业,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则,加强锻炼专业技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好榜样。衡量教师水平的高低,需要从多方面评价,不仅从知识储备量、专业技能,还有审美能力,教师需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声乐课程,落实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锻炼声音技巧,促发审美意识

声乐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声音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如何使学生唱出正确场景下的特定声音,适应作品内涵与深意,形成审美意识,真正引起听众的共鸣,值得教师思考。教师在讲解发音技巧的过程中,需要锻炼学生的吐字清晰程度的技巧,气息的发声训练方法,深刻理解音乐的美妙性。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特点的音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声音的特点指导他们走向适合自己的音乐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在正确情境下运用恰当的声音,培育正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学习歌曲《喀秋莎》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三种唱法演绎这首歌曲,并比较哪种唱法适合这首歌曲,引导学生自行选择恰当的唱法歌唱不同类型的歌曲,促发其审美意识,学会发现“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感条件下演唱歌曲,例如,在歌唱歌曲《游移的月亮》时,需要歌唱者富有深情,表达宁静美好的情感氛围,对另一半的爱恋。表演《游吟诗人》中的歌曲《火焰在燃烧》时,需要具备悲愤与痛苦色彩,情感丰富,表达女主人公不屈于命运的折服,在矛盾与冲突中纠结犹豫,向罪恶与不公宣战,并最终复仇成功,走向人生之路的巅峰。学生需要自主形成审美观,正确演绎音乐作品。

(三)注重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声乐的魅力并发现其中的奥秘。许多高校中正是因为缺乏实践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上课效率低下。而实践操作将主导性转至学生手中,考虑其主观性,渗透审美教育,需要强化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发现并完善缺点,才能在舞台上散发属于自己的光彩。

  例如,许多音乐节目便让歌手演唱歌曲,观众或者评委进行评分与评价,没有实践何来成长,在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中,邓紫棋凭其极强的音域爆发能力在内地一炮而红,在实践历练中不断增强实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弹奏乐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应付能力,增加其胆量,另一方面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巧能力,同样嘱咐学生提前了解自己演奏曲目的背景条件,赋予自己正确情感,进而展现情绪,深化共鸣,教师同样可以设置同学之间评价表演的环节,不同年龄阶段或者不同视角产生的评价都具有借鉴意义。建议教师课堂上多放映优秀音乐表演的现场,使学生感受演奏氛围,有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去现场聆听音乐会,在丰富的经历中积累经验,在未来道路上将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各行各业均以实践为核心,声乐课程更是如此,知识的储备不足以应付困难,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为自身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综上所述,各大高校的实践课程不可忽视。

(四)多元化认识与使用乐器

从声乐的发展历程来看,乐器的历史比声乐的历史较短,乐器的正确使用将会使音乐作品富有审美意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大提琴与小提琴的演奏将梁祝的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乐器的运用将会对情感的表达赋予别样的意义,唤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感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各式各样的乐器,感受各个乐器的特点,增强自身知识储备,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

六、结语

深入贯彻审美教育的观念,需要高校团体工作者的重视,单人之力无法有效帮助,教育工作者需要制定详细的教育工作计划,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发现声乐之独特美,感受声乐之美,教学工作者只有重视审美教育的落实,才能快速普及该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被声乐之美所感化,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声乐人才适应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加强声乐人才的培养,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教师自身的水平对审美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影响,审美教育虽重要,但也需要恰当应用,过度的审美教育会导致学生基础专业技能的欠缺,所以需要二者适当的融合统一,发挥应有的效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