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钢琴教学中演奏心理的训练与培养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42640
刘雨彤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一、前言

钢琴演奏心理也是心理素质的一种,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心理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让听众有更好的听觉体验。演奏者心理素质好,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演奏技术,把握作品中的作者情感,让演奏效果得到升华①。大学作为人才的培育基地,结合当前的大学钢琴教育状况来看,学生在演奏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由于演奏心理有待提高,在演奏过程中,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从而出现失误,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演奏水平,因此,对学生的演奏心理进行培养和提高,决定着大学钢琴教学的课程质量和学生的艺术高度以及未来成就。

二、学生钢琴演奏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性格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原生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性格与心理素质多有不同,有的性格温和,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开朗等等,不同的性格在演奏同一部音乐作品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例如,性格较为沉稳,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在进行演奏时,往往心理状态较为稳定,遇到问题也可以很好的自我调节,演奏发挥较为稳定,即使有突发状况也可以很好的处理,当发挥不理想时,也可以坦然面对;性格较为冲动、敏感或者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进行演奏时,当有紧张情绪时,往往在演奏中就会表现出来,导致演奏失误,有时小失误可以自我调节补救回来,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心态不够平稳,质疑声会让这部分学生演奏大失水准。

  由此可见,不同的性格与心理素质,对演奏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心理素质好的可以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补救,减少后续失误,不会影响整体的发挥程度。

(二)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影响

钢琴演奏不仅需要良好的演奏心理,还需要有娴熟的演奏技术与灵活的技巧。如果学生平时疏于练习,基本功不扎实,专业技术能力欠缺,即便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作品领悟能力,但因受到技术限制无法将作品完美的展现出来。经过调查,大部分演奏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在演奏和考试时,容易怯场,十分担心出差错,紧张、焦虑等情绪较多,这些情绪会让他们在演奏中出现更多的失误,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会影响对钢琴的热爱与情趣,最后可能会放弃从事钢琴演奏。

(三)状态方面的影响

学生状态对于演奏也有很大的影响过,由于钢琴需要经过等级考试,在考试之前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加急训练,以求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从而可以一次性通过考试,但高强度训练让技术更扎实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疲劳或者让演奏找不到感觉和方向,从而影响发挥。大学生大多数已经经过很多次等级考试,面临更多的是登台表演以及大型钢琴比赛,为今后的艺术事业积累经验②。在表演之前与考试一样,还是进行较为严密的训练安排,选择好曲目以后,不断联系,提高演出效果。即使经过多次彩排训练,学生在最后的登台表演时还是会有很多突发状况,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灯光、舞台、钢琴等都可能影响到演奏状态,最后影响表演。

(四)表演经验不足的影响

在对部分钢琴表演的学生进行访问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对登台表演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在舞台上的演出效果通常都没有平时练习的效果好,大部分学生能发挥出平时六七分的水平,再登台时学生不求超长发挥,只求平稳完成,减少失误就好,这主要是由于舞台经验少,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还缺少灵活性,当关注自己的人过多时,难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影响作品的表演,更不能让台下观众产生共鸣。

三、大学钢琴教学中训练学生演奏心理的科学途径

(一)创设良好氛围,唤醒演奏兴趣

钢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演奏心理训练时,要坚持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热爱钢琴,打内心喜欢演奏,从而让学生有稳定的演奏心理,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钢琴教师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可以身心愉悦的享受演奏,体会到演奏的快乐,从而喜爱演奏。转变学生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专心演奏,慢慢总结出适合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方法,让演奏达到理想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朗朗等著名钢琴演奏家的相关事迹,一方面便于学生透过这些演奏家更全面地认识钢琴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受演奏大师具备的良好演奏心理素质的熏陶,关注演奏过程中心理状态的调整,主动学习调节演奏心理的技巧,体会演奏心理与演奏技能有机结合时呈现的钢琴魅力。

  此外,为了进一步构建宽松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采取播放钢琴名家名曲的策略,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钢琴乐感,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名家在演奏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自然而然地获取对演奏心理的全面了解,成为主动获取钢琴知识、锻炼钢琴技能、提升自身演奏心理素质的学习主体。

(二)增强学生自信,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消极情绪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外在反应,引起这种问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自信心缺失。而自信心缺失几乎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从小疏漏培养孩子自信所导致,所以在大学教授钢琴的教师更要加大培养学生自信演奏的力度,日常学习中要经常鼓舞、激励,通过赏识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自信心,有目的、有计划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尤其在钢琴表演前的准备阶段,详细指导学生练习方式和方法,减少训练力度,加强针对性的钢琴联系,缓解学生过分紧张的情绪和压力,同时要带领学生提前彩排,让学生能提前熟悉和适应考试环境,学生心里有保障,焦虑情绪自然就会减低,在考试时就更容易专注于演奏的曲目上,从而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去影响演出或者考试。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排除学生在演出过程中的自卑、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是提升学生演奏心理的重要手段。

(三)创造表演机会,积累钢琴表演的经验

提高大学学生钢琴演奏心理素质最切实的方法就是实践。大学里的钢琴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演奏,积攒更多的舞台演奏经验,促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舞台演奏,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加强学生的演奏心理素质。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方案,仅仅是靠大学老师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学校应广泛联合社会各界,给学生们创造演出机会,多积累实践经验,实现钢琴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为传统的钢琴教育打开改革创新的新模式。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会、钢琴等比赛,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机会,同时学校可以联系其他学校组织竞演,通过外联部获取更多的演出资源,让学生不断积累舞台经验。社会各企业可以赞助大学钢琴文艺演出以及钢琴比赛,在支持教育事业的同时,扩大企业宣传,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从而让学生、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共赢,也给观看的师生带来艺术享受,让精神生活更加丰富③。通过不断地实践,让学生积累舞台经验,克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的演奏心理。

(四)运用情境教学,培养演奏应变能力

大学钢琴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应该学会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来模拟演奏时会突发的各种情景,让学生能提高自我应变能力,使学生在突发事件中能灵活应对。在情景教学中,还可以安排学生互相制造“麻烦”,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去应对,并且相互学习,看如何在保证演奏质量和效果的同时,能更有效的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互通有无的学习合作,更能寓教于乐的释放学习中的压力,从而在演奏时面对真正的意外情况能够从容不迫的正确处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演奏心理素质。

四、结语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演奏心理,大学钢琴老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钢琴演奏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演奏心理的培养,技巧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提升,但心理建设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项长期工程。钢琴演奏不仅是将作品简单的弹奏出来,更重要的是向观众传达作品的艺术思想,用音乐描绘场面,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观众有更好的精神享受。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心理具有必要性、重要性。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正常水准,在各大舞台上熠熠生辉,是大学钢琴教师坚持不懈的动力。

  注释:

  ①陈晨.探究大学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J].经贸实践,2018(05):340-340.

  ②王莹.探究大学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J].长江丛刊,2018(007):78.

  ③原野.探究大学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J].黄河之声,2020(03):90-9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