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300)
一、话剧表演的“朗诵腔”
所谓朗诵腔,就是一种朗诵的腔调,一种只有形式不见内容的声调。只注意到了外壳的“声”却没有关注到内核的“情”。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为什么在演员已经做了案头分析,在演戏的时候还会出现放大声音的音调、固定的节奏、“不说人话”的“朗诵腔”呢?究其原因就是演员对生活不够理解,对生活的观察不够深刻。(一)因为没能理解生活、观察生活
话剧这门艺术,想完成的出彩并不容易。在话剧表演中让观众听清楚自己说的每一句台词是演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演员的基本素养,但有些演员刻意为了追求这种效果,在舞台上拿腔拿调,这种台词让人听起来毫无角色情感之谈,反而处处激昂给人感觉倒像是朗诵但又缺少朗诵的情感。这种习惯如果在演员心底扎根的话是很难改正的。演员首先要记住自己扮演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定是有自己的情感。理解生活和观察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人、理解人的感情,从而为塑造角色做好准备。(二)没有区分话剧语言与生活语言
话剧语言是生活语言的再次加工。话剧语言不同于生活,如果完全按照生活的方式说台词,即使有麦克也会让观众不知所云。而且由于舞台艺术的一次性如果台上的演员吃字、吞字,会让观众高度怀疑演员的能力。生活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如果含糊不清、说错可以重说、改正。相比来说,在合法的前提下生活语言是自由的。
二、话剧表演中对演员台词的要求
(一)扎实的基本功
话剧是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是它的四个特征。其中对话性是一种展示手段,一部话剧由大量的对白、独白组成。演员通过对白的交流可以展现人物关系、推动剧情的发展。有些演员有气息基础,但上台因为紧张不能灵活运用,还有些演员太注重气息,逐字逐句的气沉丹田,往往给人感觉不像是在塑造人物倒像是在朗诵诗词,不生活。这就需要演员在台下不断练习、不断消化、不断实验,直到在舞台上的对白也像生活中说话一样轻松自如为止。(二)台词要说意思
演员要明白台词的意思,找到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搞清楚人物情由何来,如果台词像生活中的白话,那就要求演员对生活中万千的事物和芸芸众生要有了解和观察。如果是年代戏和历史剧,就需要求演员对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台词分为对白、独白、旁白,通过这三种形式还会引发出弦外之音、未尽之言的潜台词。如果汇总不难发现,潜台词才是台词真正的含义。很多演员在表达台词的时候只片面单纯的“念”出零零散散几个字,却没有想到作者赋予的以及角色想表达的深层次意思。在话剧《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认后说了一句:
“鲁贵像是一个很不老实的人。”
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被理解成,一个老太太到了一个老头家里,然后老头告诉老太太鲁贵这人不行,我希望你能对他有个防备。但加上前因后果我们不难知道一个女人,阴差阳错的来到自己家里居然不为钱,也不来数落过去犯过错的自己,那她要干什么?我几十年打拼下来的家业和崇高的荣誉不能因为这点事上报纸落得名声扫地,得想办法看看她到底在想干什么,看看她现在的丈夫知不知道这件事以及这女人到底想干嘛。才引出了这句潜台词“鲁贵不太好对付,如果鲁贵知道的话,我会有麻烦我不希望这件事让他知道。”侍萍也看懂了周朴园的心思回了一句:
“你放心,他永远都不会知道的。”
进而告诉周朴园,我既不会告诉鲁贵也不会告诉任何人。准确地表达潜台词有个至关重要的前提——理解。说人物得台词不是朗诵,不是装腔作势。是在对人物高度掌握的前提下,符合规定情境的说出来,才能使台词优美、有韵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通过话剧《雪落无声》中张建博这一角色去除“朗诵腔”达到生活化的转变
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引领下,笔者很荣幸的参演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雪落无声》并在其中参演张建博这一角色。这部戏不仅是我们的一次“作业”和艺术创作,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和山东省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重点项目。经过巡演的锤炼,我们的专业水平和舞台经验有了极大的提升,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莫大的帮助。(一)看山是山
在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朗诵腔”明显、“不说人话”、乱加重音,这几个问题像山一样压在我的心头。比如第一场,通过剧情知道“姜大鹏”这个孩子在课堂上捣乱惹我生气。按照我的理解自然是要以一个生气的状态回复给他,可是我在说的时候丝毫未注意到角色的心里,而是一再的注意自己声音的大小、音色的饱满。
“你这是亵渎经典!”
苍白的台词念出来,显得很无力,进而无法与后续摔剧本、拎水壶出教室的行动相联起来。
(二)看山不是山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通过排练时找朋友在观众席给我录像,一遍遍的看着自己的视频,也向总导演黄港老师不断请教。第一场的张老师,严谨、认真还精致。但对学生们糟糕的片段,虽有理解,但更多是对他们没做好功课的失望、愤怒。终于在姜大鹏的一个哈欠声中,他叫停了,一个学生如果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不尊重舞台的这种低级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所以他叫停了。鉴于姜大鹏本身就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学生,所以张老师开始不会发很大的火,
“姜大鹏,你能先大胆点么?”
只是告诫他要注意力集中。直到姜大鹏开始唱起来,张老师的火就压不住了。
“你这是亵渎经典!”
是对他的严重批评。而姜大鹏却说不然你就换人,这是张老师不能接受的。
“你想换就换。”
平静的一句话,随着摔剧本和拎水壶的动作,才让学生们真正严肃起来,对排练演出这件事有了压迫感。第一场不仅对全剧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头,而且也为下文张老师为什么要排《家》以及这部剧本对他有什么样的意义做了铺垫。
(三)看山还是山
我慢慢理解了《雪落无声》中张建博老师的心路历程。他为什么喜欢《家》?不仅是因为曾经自己与秀秀朦胧的爱情开始于《家》,而且他更是把自己比作《家》里的人物。他把自己比作觉新,把回城比作觉新与瑞珏成婚,把觉新与梅表姐的离别比作自己与秀秀的感情。这种矛盾使他十分痛苦,同时他也因为《家》懂得了世间有一种东西叫做“爱人无私的奉献和顾此失彼的错过”。也用自己的经历教育自己的学生们“爱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付出”。在隔空对话里,张老师已经回到城市中有了稳定的事业,但他对双峰林场的秀秀仍有爱和牵挂。
“我一直在给你写信,可是你怎么就不给我回信了呢?”
张建博因秀秀不给他回信有了小小的抱怨,从而轻轻的发问,但他也知道两个人都深爱着对方。可秀秀却说:
“我怀孕了,我要嫁给德贵了。”
张建博不知道怀的是他的孩子,如果知道他必定回去,但他不知道,而这几个字对他像晴空霹雳。张建博尊重了秀秀的选择不再打扰她,也为了这份感情选择了终身不娶,两个倔强的人对那种爱而不得的挣扎、撕扯、难过、悔恨全在这场戏中爆发。而对这些张老师也只能空喊她的名字。
“秀!”
有了这些感受使我在后几场演出彻底的放下身段,全身心地投入到张老师的心里,运用自己的所学的台词的技巧加上生活化的表达将张老师与自己“合二为一”。他没有儿女却有一茬茬教过的学生,他没有爱人却有比爱人更爱他的人。就像全剧的最后一句话,“我虽然没有一个小家”是他对秀秀的总结,“但是我有一个大家”是他对执教四十年的总结,“值了!”是他对自己六十年人生的总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话剧表演中自然、放松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声情并茂。阿·托尔斯泰说过,“戏剧是对真实的一种群众性的和共同的感受,戏剧就是通过整个观众厅和舞台上的人们来表现对真实的一致的、共同的感情。”③所以演戏要做到真实,用台词说出剧本的本质,完全投入到角色中,才能避免“朗诵腔”的出现。注释:
①(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王华(译).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2016.
②陈俊珺.“老戏骨”张先衡: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心[J].上观新闻,2019年5月25日.
③(苏)阿·托尔斯泰.论文学[M].程代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