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闻摄影构图中的心理学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3791
薛庆岭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4)

一、引言

在新闻信息传播阶段,摄影过程是一个相对系统和封闭的过程,新闻以图片的形式即时捕捉发生的事件,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传播给公众。摄影图片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新闻①摄影中图片表达的过程就是视觉感知的过程②。

  心理学中的格式塔法则包含了对人的视觉过程的阐述和分析。在人类接触事物的初始阶段,人们以视角为切入点,逐渐对事物产生感官认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摄影构图方面,通过画面帮助受众了解新闻信息,利用视觉原理进一步完善新闻摄影中的构图模式,从而有效地优化新闻传播效果。

二、摄影构图的概念

对于摄影构图来说,言简意赅的说,就是对画面的布局和掌控。中国近代的民主战士“鲁迅”先生曾说过,“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摄影的画面如何更好的表达出希望传达的意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构图顾名思义就是构建图片的架构,本质上就是在解决画面上的各种客观联系,将其有机的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③。

  针对摄影而言,构图是力求在线条、影调以及形象上的调和关系,通过对形态的对比,以及运用节奏和平衡统一达到创造一个和谐的画面的目的。换句话说,构图就是摄影家把现实存在的物体通过手法让其变成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物体,这种手法体现在具体的手法和技巧当中。通过构图的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了表现形式,作者的艺术思维得到了再现;通过构图,作者把自然界中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了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观众可以通过画面领略到创作者所体会到的诸多的诸如兴奋、崇敬、同情等感情。

三、新闻摄影构图中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处理

诚然,构图的合理就是一幅合格作品的基础。优秀作品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轻重缓急分明,主题明确,构图赏心悦目。相反,就会影响到作品最后的效果,使得作品杂乱无章,缺乏条理,不能明确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一名记者需要有明锐的眼睛,面对需要拍摄的一切物体和人,在使用相机进行记录之前,最先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个场景更加真实和具有表现力的展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所以,构图就变成了需要去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新闻摄影别于普通摄影,在构图上有自己别于其他摄影门类的特点。

  摄影作品的主次关系摄影作品的主客体是作品主题的体现,即主体。主体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关键,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作品失去了主题,就失去了画面的意义,这使人们无法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主体,视觉印象就会分散,主体就不会突出,主题就不会被表达出来。同伴对主题进行了烘托,并解释了主题与构图情节之间的联系。主题和同伴是主次之分,所以在作文中不要本末倒置。

  主题是新闻摄影构图的核心,在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画面中主体的位置有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以下主要阐述新闻摄影构图中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

(一)“黄金分割点”构图法

“黄金分割点”是说如果物体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那么就会产生一种美感,将整体分为大小不均的两个部分,所占多数部分与所占少数部分的比值为1: 0.618 或1.618: 1,就是较大部分为整个部分的0.618。0.618 无论是在艺术节还是在数学界都被公认为最美的比例数字。达到0.618 这个比例是最能唤起人美感的比例,所以叫“黄金分割点”④。

  通过实践可以得知,在画幅为4:3 的传统画框中,采用“黄金分割”原理可以得到四个刺激视觉感官的点,其中A 点所具有的诱导力最强,其余的几个点由B-D 依次减弱。这些点接近边缘的“黄金分割点”,就比较容易得到让人感到舒适的美感。“黄金分割点”被应用在各种艺术品的创造当中,“黄金分割”现在变成了创作的基本规律,在造型设计学、雕塑学、绘画艺术中被认为是追求美的共识。而在实际的摄影作品中,“黄金分割构图法”经常被我们无意识的使用。如我们在旅游经典拍照的时候,习惯上会把拍摄的主体放在图像的左边或者右边,这个位置大概是黄金分割点附近,而没有选择将被摄主体放置于图像的中央。再如,在一些电视的直播报道当中,主持人或者记者一般都是站在屏幕或者取景框的一侧,而不是选择站在图像的正中间。这些构图的法则都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使用到了“黄金分割点”。

(二)对角线构图法

“对角线构图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或者靠近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之上,通过这样可以提高画面的容量,并且能够增加更多的线条和透视关系,这样做可以让画面更具广度和深度且更加平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这种方法使用的比较多。打个比方,在一些具有队列性或者可以进行排列的图像中,摄影师就经常使用这个手法进行拍摄,同样这种手法在一些媒体的会议报道中也较多使用。有时是为了突出二者的对立关系,也会采用“对角线构图法”。如《饥饿的女孩》这一幅作品是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并且在1994 年荣获媒体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图中所体现的就是被饥荒肆虐的非洲大陆,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在她的背后有一只饥肠辘辘的鹰。在突出垂死小女孩的同时,画面自然的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她身后的秃鹰身上,让画面的构图更具形式美,更吸引人,更震撼观众的心灵。

(三)S 型构图法

新闻构图和自然风光中比较多的用到了S 型构图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拍摄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呈现出S 型的曲线,所呈现出长城的长度和历史厚重感,随着视线的边远,长城的长度从视觉感受上得到了进一步加长。风景摄影也运用到S型的摄影手法,主要可以用来表现小路、小溪等曲折蜿蜒的形象,也就是带给我们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艳,又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隐喻。

(四)三角形构图法

通过运用人、物体、景色来构建图像的手法被成为“三角形构图法”,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由三条线互成角度形成的,然而不同的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所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正三角形,就好像金字塔一样,它的底边与画的横线平行,两条一样的斜边向上走,它的尖端有一种向上的趋势。在新闻的摄影中,正三角形的构图是最稳定和可靠的,给人一种心理上稳定、扎实、无法动摇的稳定感。与正三角形比,反三角形的效果截然不同,它属于最不稳定的“陀螺型”,陀螺尽量在旋转的时候保持稳定,而在静止的时候多是处于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它有很强的不稳定性,此构图多运用在体育运动的新闻拍摄。

(五)对称式构图法

“对称式构图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构图方法,属于中华民族内核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多种艺术表达方式里,“对称式构图法”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安定和谐的神往和探求。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会场摄影等方面可以发现“对称式构图法”,我们习惯于把人物放在画面中心,采用对称构图的方法,将花灯变成陪衬、人物设置为主体,运用“对称式构图法”的方法,不但兼顾了美观和艺术表达,所以人们对主体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

四、新闻摄影构图中“心物理场”的应用过程

新闻事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理场,作为摄影师就是将物理场能够客观且真实的呈现在观众或者读者面前。新闻摄影追求的是有独特意义的瞬间,在新闻事件中有一个专业名词是“抓取典型瞬间”,而且还是新闻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行为。新闻事件的特征性决定了其特有的整体观念。摄影表达了摄影具体含义和性质。所以,物理场的特征指示器就是典型性瞬间。读者对新闻图片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内心的认知和事实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联系,读者在观看和观赏图片的同时就是在理解其蕴含的信息。在解读的过程中,读者和读者通过视觉将另一种自己所经历的事件与自己所看到的事件进行关联,从而得到自己对于现在所看到的事件的理解,在自己的思想中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某种表征。根据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理论,心理场与物理场取得联系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视觉和思维的神经元之间建立神经联系并引发联想的过程。

  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的状态相差不大,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各种事件也相差无几。所以物理场和心理场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可言,这体现在新闻摄影中信息的呈现手法和解读读者心理的相似性上。如在展示农业生产,夏播时拍春耕秋收冬收。当读者看到农民在雨中牵着水牛在湿透的田地里劳作的画面,马上就会联想到春耕。展示工业生产,拍喷溅钢水,工厂生产线,读者看到这些工作设备,马上会想到热火朝天的制作现场。观众和读者之所以产生这些联系,是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些场景,心理场和物理场之间取得较为稳定的联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刻板印象。当读者看照片时,由于固定、集合的作用,会触发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感知。这为解读新闻的拍摄中的一些拍摄方法提供了合理的心理学解释。

五、结语

新闻的摄影技巧不仅体现在如何处理好主体和陪衬体上,更重要的是对线条、色调、质感的把控和掌握,摄影不仅是技巧方面的艺术还会涉及到摄影的道德、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画面表述、时空观念、主观营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摄影场景下,每一张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和称赞的照片都经是摄影师细细打磨以及一系列操作后呈现出来的,这是一个复杂而且极其花费心血的过程。

  注释:

  ①罗伊·R·贝伦斯,中央编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艺术、设计和格式塔理论[J].装饰,2018(003):32-35.

  ②李磊.浅谈新闻摄影的构图[J].采写编, 2018(003):103-104.

  ③任伟强.浅谈新闻摄影构图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J].新闻传播,2019(13).

  ④张娴君.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价值[J].今传媒,2019(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