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黄少强的“传薪时期”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2790
王鹏程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0)

一、日记中的黄少强

生活日记是一个人最隐私、最真实的内心空间,我们往往可以从日记中了解到主人公最真实的情感。笔者仔细阅读了黄少强在1939—1941 年的日记后,发现了几处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众人推举”的职位升迁

黄少强在这3 年的职位变迁中,一共提到了有五次变换职位的机会,而且他在描述每次职位变迁的前提都为“众人推举”。

  1939 年:

  “3 月22 日:夕赴陆羽漱石荆鸿在,作舟少秉漆园继至,商展览事予辞。众□改推予为校长予亦谢不敏。

  3 月24 日:众举予为校长,达人教导主任,少秉为中画系主任。

  9 月24 日:赴清游会,将停办,众举予主事。

  12 月11 日:赴港参加重庆展,在思豪叶浅予等召集,予被举为国画征集负责人。”

  1941 年:

  “5 月3 日:赴艺术界购机会会议,举出为常委。”①

  以上所引日记中黄少强均将任职称为被“举”,意思是被众人推荐。反映了黄少强对“众人推举”任职这种现象的态度,说明他非常认真的对待这种描述。这就使我们推断出他这样描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迫于无奈,由于外界的压力不得不服从,但是在1939 年3 月22 日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虽为众人推举,但并没有担当职务。他在给他的金兰好友何漆园的信中写道,“耻向画坛争席位,愿从人间写哀鸣”,以表不耻加入“华南美术协会”这一日伪组织②。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种假设是不可能的。另一种假设是他对这种“众人推举”的荣誉是接受的,黄少强更看重的是众人的态度,他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当然这种情况也分两种可能:一种是他非常享受这种荣誉,喜欢达到让别人信服的目的。

  “众人推举”是他想要的效果;另一种则可能他只是在对他所得到的荣誉做准确的描述。包括从他的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荣誉是接受的,并非自命清高的画家。因此,那样就只有一种可能,黄少强对现实的荣誉是接受的,但他并不是什么名誉都想拥有。从他给黄志坚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非常希望将民间画派发扬光大。笔者将信的内容摘录如下:

  “若不忘努力发展民间画派事,嘱高望远,志愿可嘉,尤足为此间同学之仰止也”③

  民间画会是他一手创办的,民间画派能否壮大与他的名气自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黄少强既然想要发扬民间画派,他会去选择接受必要的名誉。

(二)与同时代画家的比较

黄少强在绘画上始终提倡“法古而变今”,在1935 年的《少强画集》自序中他曾写道:

  “闲常服膺陈姚最‘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唐李嗣真‘法古而变今也’二语”。④

  我们注意到,黄少强在这三年间的日记中,记载同时代画家作比较或评价其他画家的日记有四次。如1941 年7 月9 如的日记中写道:

  “是日华商晚报新艺术栏有新坡撰文评少强画集推许备至,而善子、书旂、又铭、济远、少游等展均被其贬也。”⑤

  黄少强只是摘抄自报纸,报纸上有文章将黄少强的画与一些画家的画作比较,将他的画推许备至。自己并没有发表看法,似乎他对这样的行为并不在意,但我们仍旧能体会到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大众的认可,不想输给同时代的其他画家。这种想法是大多数人所具有的。这种现象并不存在对与错,或许这也是人们能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动力。与别人作比较是检验自己成果最直接的办法。黄少强有自己的理想,当他看到与自己理想不同的画家的作品时很自然的会做出主观的评价,这正反映出他在坚持自己的观念。

  我们认为,黄少强的艺术成就与这种一般人都具有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通过上文的推断,我们得出黄少强会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名誉,以此来发展他所创办的民间画馆。他所要的荣誉是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并支持的,这便需要他能有行为上的表率,并用成绩来说服大众。

二、黄少强行为上的表率

(一)绘画的主题

黄少强在他的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的题材也是不同的。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描绘终岁不得温饱的工人、手工业者、渔民、盲人、乞丐、舞女、农民、街头市民等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绘底层人民生活的题材的绘画作品是黄少强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题材的作品使他有了与别人不同的艺术成就。他的老师高剑父先生就曾在黄少强的画集序中称:“少强大弟子,予门下特立独行之士也”⑥此时期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穷途自赏》就是描绘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卖艺人。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直接的关系,使他对那种悲苦的生活格外的敏感。在黄少强所谓的“代谢时期”,具体来说来应该是1921 至1927 年,这段时期可谓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挚爱的几位亲人相继去世,亲人的离世对黄少强的打击很大,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血之源泉》、《飘零的舞叶》等一系列表现死亡的作品中,体现了当时他在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无助。也许正是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使得黄少强对现实生活中痛苦的感受敏感于其他人。黄少强一直将“到民间去,百折不回”⑦视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他也将这种对艺术的态度积极的传达给其他的人。门人黄志坚曾经写过一首描述随黄少强夜里在街头写生的诗,这表明当时他的学生是在跟随他深入体验民间生活的。

  随着抗战的爆发,黄少强的绘画题材由描述民间疾苦转向了描绘战争下的人们。他还曾亲自到前线去慰问写生⑧,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作品。这种题材的变化很好的体现了他提出的“到民间去,百折不回”的口号,证明他的绘画是随着社会现状的转变由社会底层的人民转向了饱受战火摧残的大众。我们从他举办多次以抗战题材的画展以及他日记中的记载可以推测,他的这种变化是很成功的。

(二)口号的实践

“法古而变今”是在黄少强的文字资料中经常出现的字眼。对于它的理解,我们可以参阅黄志坚先生所写文章中的两句话:“这里说的‘不法古人’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而是指不受古人的束缚”“他不仅吸取了西方画的解剖学和透视学,他还尝试吸收印象派的用色法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⑨再通过“到民间去,百折不回”的方法,最后达到了“普家国之哀愁,写民间之疾苦”的目的。

  黄少强一生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多种绘画机构。1927 年始编“画冢”;1931 年他与高奇峰、何漆园、周一峰、赵少昂、叶少秉、张坤仪等七人在广州成立“美学苑”;1934 年与何漆园、赵少昂、叶少秉、周一峰、容漱石创立“六人画会”;1936 年创立“民间画会”并提出“到民间去,百折不回”的口号;1929 年参与创办“广州美专”“香港美专”,与叶少秉、何漆园同组“岁寒社”并设“香港美学院”等⑩。这些都表明黄少强在积极地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介绍给其他人。“到民间去,百折不回”这一口号被黄少强奉行为艺术的宗旨,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这一艺术宗旨的体现。这一口号最重要的体现在“到”字上。这要求画家不能只是在画室里完成绘画作品,而是要切切实实的走进民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民间疾苦。黄少强曾亲自带领学生深入民间写生创作,在抗战时期他也曾只身到前线慰问写生。黄少强在有一定名气的前提下再去用实际行动带领门人深入民间,不仅只是体现“口号”,同时也是在为门人做出表率。他一手创办的民间画会,就是这个宗旨的具体实践地,将民间画派发扬光大是他一生的愿望。在他的日记里大多清楚地记下了每次民间画派人员雅集的地点和人数,我们从1941 年10 月4 日之前的日记中并不会发现集会有明显的规律,但从后期的日记中我们就能找到规律了。在10 月4 日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

  “民间会在高升到六人,予、温、廖、梁、黎、张等,以后改星期六雅集”。?

  更多的记录此种集会的日记会像这样记载:如1941 年4 月27 日:

  “提款为李玉如,为陈廷作册页二。吴寝。二时乃返院上课时已二时。为大梁作画,三友均到。以宣纸售与诸生。民间雅集121次在新亚酒家,陶大梁及漆兄参加,余黎温林黄及我”。?

  黄少强并没有特别描述集会的内容而是简单地带过,但却能持续地记录下每次集会,尽管可能只有他一人参加了。如1941 年 11 月 1 日:

  “永琛请太平茗(三友),返家后赴民间会,只我一人待。”?

  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民间画会的认真负责态度,以及努力发展民间画会的决心。在这件事上他为他的门人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他给门人黄志坚的信最后也有提到:

  “若不忘努力发展民间画派事,嘱高望远,志愿可嘉,尤足为此间同学之仰止也”?

  黄少强也在努力教导他的学生帮助他继续实现这个的愿望。

三、门人对黄少强的效仿

黄少强早期的门人是被称作“民间画会十子”的石斌伦、李章、容景铎、高家禄、陈士炯、陈兆骥、陈瘦金、华开进、刘润生、谭勇。?在他的门生中,不乏有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有影响力的人,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佛山画会会长,陈士炯(黄少强帮其改名为凝丹);广州画院副院长、广州美术家协会主席黄志坚;南京师范大学教师谭勇;著名雕塑家潘鹤等人。

(一)绘画题材

黄少强在广州纸行街通灵道10 号创设了民间画馆,组成民间画会,以“到民间去,百折不回”的艺术宗旨提倡描写大众生活,并作诗言志自励,诗曰:

  “漫笑封侯无骨相,冷随名利逐浮生。一枝秃管衡生世,描写民间疾苦声。”?

  早期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是黄少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此类作品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接受。如他所作的《洪水流民图》以二千元售出全数捐出?以及多种此类作品画册的出版和画展的举办。作为民间画会的领导人,黄少强的绘画主题和形式是很容易被门人拿来借鉴的。单从此类题材的作品展出后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效果来看,我们推断他的这种题材会影响到他学生的绘画。门人黄志坚早期的人物画作品无论绘画题材还是手法,都与黄少强的作品非常相似。我们从黄志坚所写的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黄志坚是在效仿黄少强的行为。在《夜随少强师街头写生》两首中,其中的一首写道:

  “到民间去理无疑,百折不回自得之。写出真情真面目,任他评说背时宜。”?

  单从诗的题目,我们便能猜想到他绘画的主题。黄志坚此时受黄少强的影响非常大,即使很多年后,黄志坚的诗中还有描写“民间疾苦”的影子。

  抗战时期,关于描绘战争题材的作品是黄少强艺术成就的另一个高峰。他的这种题材的绘画自然也很容易受到学生的效仿。在他1940 年4 月28 日与5 月13 日的日记中记载道:

  “是日接士炯自战地寄来近作十三件。”

  “士炯托李飞带来近作册页六帧自前线来,同人得读大喜。”?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黄少强的学生在效仿老师用绘画描述战场的场景。而且陈士炯在跟随黄少强期间,先后在广州、香港、重庆等地举行劳军赈饥义展及个展,并辑有《战地写生集》。对此黄少强在日记中也有记载:

  “士炯函夹入剑夫题凝丹战地写生集”?

  黄少强也有过此类以绘画描述战场的行为,因此我们认为这些也是陈士炯对黄少强老师的效仿。对于学生模仿老师画法这种现象,黄少强在日记中也有记载:

  “福池来请改画,皆予画风也”?

(二)社会行动

“谱家国之哀愁,写民间之疾苦”是黄少强通过亲身“到民间去,百折不回”得到感受后所表达出来的。黄少强的作品大都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与他所奉行的“到民间去,百折不回”的艺术宗旨是分不开的。作为他的门人,他们是很容易受到老师社会行动这方面的影响的,比较明显的效仿是像学习老师那样到前线去慰问写生。

  1938 年4 月,黄少强曾只身入湘慰劳抗日前线将士,并创作出了很多珍贵的作品,5 月4 日在长沙举行“黄少强抗战画展”,5 月 26 日至 6 月 10 日“民间艺友会抗战画特展”?等,他的学生也曾有过类似的行为,如他的学生陈士炯曾先后在广州、香港、重庆等地举行过劳军赈饥义展及个展。?又如黄少强《洪水流民图》以二千元售出,全额捐出,他在日记中也记下了学生有类似的行为:

  “□□同李章带之卅件交宝安赈济会明日之会。”?

  他的门人容景铎也曾倡办堤岸国民中学并任校长?,这与黄少强的做法非常相似。黄少强对门人到前线去发展也是持有支持的态度。如门人李章想要去内地找士炯润谋事,需要老师帮忙筹钱当做旅费,黄少强也很慷慨地帮助他,此事在黄少强1940 年8 月12 日的日记中有记载:

  “李章欲返内地赴曲江访士炯润生谋事”

  “以大洋五十元为李章赆赠壮其行色”?

  作为老师的黄少强,自然希望桃李满园,看到学生们各有所成无疑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在黄少强的日记里,很少在一篇中只记录一件事情,有描写心情的话语就更为少见了。因此,在他看到学生的成绩后表现出喜悦的文字显得尤为突出,特摘录1941 年 11 月 23 日日记如下:

  “予改新历今日生辰期,门人合办民间会十一次展假六国举行,出品人温水源石斌伦张福池靳微天陈定威张伟芳梁民伟黄千文陈瘦金廖文彦黎兆霖黄宜法陈淑凌郑朝稳及予共十五人,又陈列陈士炯李章谭勇等旧作,是晚诸人公宴,予有自像出品,九时返甚欢。”?

  黄少强正是通过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才得到门人的效仿。

四、结语

黄少强以其人品、诗品、画品相得益彰而受人称道。他生长在苦难年代,他的心灵紧系劳苦大众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他又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所描绘对象的关爱和同情,特别是他所坚持的“谱家国之哀愁,写民间之疾苦”的价值取向,充分地表现了岭南画家普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他生命短暂,但他却留下了让后人持续受益的精神财富。

  通过对黄少强日记的研究,本文认为他所谓的“传薪时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不仅限于绘画方面。他对世间事物的那种怜悯与关爱也间接地传授给了他的学生以及后人。黄少强的“传薪”,具体说来,应该是他用实际行动如绘画题材的表现以及“法古而变今”、“到民间去,百折不回”的实施等做出表率,让门人对他的行为做出效仿,从而达到传薪的目的。

  注释:

  ①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36-328.

  ②李伟铭.“黄少强的艺文事业——兼论20 世纪前期中国画艺术的民间意识”,引自广东美术馆.丹青发嗟愤——黄少强作品集[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06):14.

  ③黄少强.“给门人黄志坚(千问)的信”,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23.

  ④黄少强.“少强画集自序”,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14.

  ⑤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10-311.

  ⑥黄志坚.黄少强艺术活动年表.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2.

  ⑦黄志坚.黄少强艺术活动年表.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4.

  ⑧黄志坚.黄少强艺术活动年表,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6.

  ⑨黄志坚.“怀念黄少强老师”,引自广东美术馆. 黄志坚诗文档案[M].澳门:澳门出版社,2002(04):68.

  ⑩黄志坚.黄少强艺术活动年表,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58-370.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19.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04.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22.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23.

  ? 佛山市博物馆网站,黄少强人物画精品展.

  ? 黄少强.“述怀”,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6.

  ? 黄志坚.黄少强艺术活动年表.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2.

  ? 黄志坚.“怀念黄少强老师”,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志坚诗文档案[M].澳门:澳门出版社,2002(04):157.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70,272.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99.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71.

  ? 黄志坚.黄少强艺术活动年表.引自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66.

  ?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wiew/215425.htm.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62.

  ?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377450.htm.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279,282.

  ? 广东美术馆.黄少强诗文资料选编[M].澳门:澳门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05):32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