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屯陈小学,广西 钦州535027)
一、前言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①。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②。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精辟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新时期,中国中小学德育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③。学校德育教学内容丰富,乡村小学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利用好乡土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民俗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师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教学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思想状况,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读书中,弘扬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四史,传承红色革命,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通过“钦州历史名人我知道”、“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等形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家乡的名人,了解他们为钦州的发展进步做了卓越的贡献。一直以来,这些名人在钦州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①五岭鸿儒冯敏昌出生于书香世家,9岁时第一次随父亲登上钦州的文笔峰,便即兴作了《登文笔锋》一诗,博得文人雅士一致称赞,名扬千里。冯敏昌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遍游五岳,诗作不断,著作颇丰。后人评价他:“诚五岭之鸿儒,非只一乡善士也”。②爱国将领黄明堂是清末壮族农民起义首领之一,把镇南关那棋村最为革命根据地,组织壮大反清抗法的队伍,在孙中山领袖下,成为中国革命军重要首领之一。③抗日英雄张世聪,为了抗日救国,他毅然辍学,服从组织派遣到合浦开展革命工作,与其他同志在一起,开辟了白石水地区革命根据地。激励后人奋发前进。
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养成一种品质”主题活动,学生们激情盎然,用心歌颂伟大的祖国,赞美伟大的革命英雄,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的美德,从小点滴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榜样力量:参观教育基地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读书与革命的历史教育相结合。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让学生铭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民族危难之际,共产党与进步学生一起深入圩镇、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号召人民保家卫国。在钦州这边土地上,先后举行了白石水武装起义,小江龙门起义,灵山泗峡坳抗日血战、小董起义等壮大共产党的革命队伍,成立了大片抗日游击区。钦州湾烽火——小董起义。1944年12月,日军侵华打通湘桂线,分兵两路经钦州杀向广州湾。为了抗日,南方局的指示,作出发动抗日起义的决定。1945年春,特派员卢文同志到灵山白鸠埠村,听取了党组织“关于起义决定和有关事宜”的传达后,在板城镇六虾小学,召开党组织骨干紧急会议。面对日寇的暴行,钦州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无数钦州志士用鲜血谱写了一首首保家卫国的历史诗篇④。教育学生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了解革命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四、感恩行孝:厚德明礼教育学会做人、学做好人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懂得感恩,知恩图报。多开展“学会感谢,学会感恩”等主题活动,改变未成年人日渐冷漠,亲情淡薄的趋向,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使更多的同学投入到感谢与感恩的实践中来。在系列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搜集孟郊、冰心的感恩诗歌,举行演讲汇报和文体活动。例如: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旅程,体验着生活的斑斓色彩。成长过程中,父母等家人给予关爱,寄予了希望。虽然很多父母无法满足子女奢侈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最美好的生命。父母是子女保护伞,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他们站在身边,为你解忧;当你高兴时,他们站在身边分享快乐,这便是幸福。
电视曾播过一则广告:一个萌萌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奶声奶气地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时至今日,仍在热播,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真挚。
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庄稼获得丰收,是大地的哺育;学习有所成,有着老师辛勤的汗水、亲人的关怀。学会了感恩,体会更真切,更能感悟深厚的亲情和友情。笑看人生的失意与不幸,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低碳环保:倡导低碳新生活,传递环保新理念
随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一场更新环保观念,节能减排追求“低碳生活”的绿色行动正式在全球揭幕。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赛,读书征文,变废为宝小妙招大比拼等进行环保教育。例如: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泡、双面使用纸张、节约用水、将废品改造利用、多选购绿色食品、植树、种花、种草美化环境、取消电脑、电视机的待机状态。应完全关闭并切断电源;我们平时看到的分类垃圾桶就是变废为宝的一种举措。垃圾分类是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区分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还可以节约资源,例如将自己不用的书包、书籍、旧衣物、旧家电捐给需要他们的人,这样既能变废为宝,又能传递爱心,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环保行为简单易行。倡导低碳环保,就是要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引导学生知行有机结合起来。要创造性把活动内容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增强人们保护环境意识,从而自觉加入低碳环保的队伍。
六、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有机渗透
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德育教育时机,将德育内容有机渗入到教学中。(一)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梅花凌寒独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在《梅花魂》这一文中,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精神,最有灵魂的花,还代表着华侨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课文围绕“梅花魂”花开五瓣,写了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紧紧抓住外祖父赞颂梅花的一段话,引领学生由浅入深,三品梅花魂。
初品花魂——不畏严寒的精神。“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花从不与百花争艳,素洁清香,从不畏惧风霜。引导学生不畏严寒,不怕困难,虚心向学,勇往直前。
再品花魂——民族精神,逐步体会梅花魂所象征的民族魂和爱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品花魂——赤子之心。指导朗读课文:“我曾经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欢、苦辣甜酸,都会随着时光消逝。永不磨灭的,是我心中不变的祖国之恋。”从中拓展教学《钱学森》这篇课文,钱学森赴美留学,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力的门生,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过上富裕的生活,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啊!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盼望着有朝一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一个钱学森绝对能抵得上五个师。”怎么可能轻易回国呢?经历了漫长的五年岁月,钱学森终于踏上回国的征程,为我国的的导弹运载和火箭的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引导学生体会钱学森游子的“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满眼是春天……”赤子之心。
(二)将有效德育渗透到艺术课程当中
艺术课程是综合了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的课程。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传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艺术与人类生活中、情感、文化、科技的联系中领悟艺术。学会欣赏艺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完善人格。2017年,我们迎来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天,精心打磨“传承书画根脉,共筑民族未来。”为学校文化主题。以“弘扬书画艺术,建设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围绕校园文化主题,开展书法、绘画、泥塑兴趣小组活动,在学校的走廊设置文化长廊,装裱师生作品展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操。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传承国粹,打造书香学校。
一山一水中国画,一横一竖中国字。在艺术课程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传承国粹,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某适龄儿童该上一年级了,但因为先天性聋哑,无法到校读书,学校相关班级的教师送教上门,但怎么教学呢?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送教上门给他准备了油画棒和一套适合认识色块的儿童绘画本,从教认识色块开始,教他学画画。引导孩子学绘画,希望他将来能有一技之长,做个身残志坚的人。
七、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联手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校合作是教师(学校)与家长(家庭)共同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随着近年来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校合作的理念也深入人心。2018年春季学期,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以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区妇联将协同有关部门以“心手相牵 倾心关爱”为主题,在学校开展相关庆祝慰问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展示我区少年儿童品学兼优、勤俭节约、明事知礼、自立自强的良好精神面貌,引导家长注重良好家风传承,关注家庭教育,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1.围绕着“快乐六一、健康成长”的活动主题,5月29日市妇联、市教育局、区妇儿工委办、区妇联、市女企业家协会、桂林心之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等相关领导前来参加——“儿童家园”政府购买服务启动暨“双扶双百”进家园进校园进村屯活动。
2.活动当天,代表们踊跃发言,专家团队签承诺墙,市区领导及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参会领导向村委管辖的两所学校及学生代表赠送慰问品和慰问金。其中我校有8名优秀学生和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一共16名学生,得到了200元的慰问金。我校全体学生每人都得到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和练习本。师生们倍感上级领导对我校孩子的关爱和殷切期望。孩子们感恩的笑容里藏着坚毅,藏着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决心!
3.孩子们的舞蹈《踏浪》、《不想长大》以及白海豚演艺公司丰富多彩的节目,给大家带来了一顿精神大餐,把活动推到了高潮,深受学生、教师、家长们的欢迎。
4.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黄麟生教授,开设了父母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黄教授娓娓道来,为家长指引一条了光明大道——把教育孩子当成最成功的事业去奋斗!家长陪伴孩子成长,适时督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八、结语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发展成就,把德育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形成良好的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在关爱、慰问、帮扶、感恩的活动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认识自己,明白道理,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魅力。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②德育[EB/OL].北京:百度百科(2013-11-17).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B7%E8%82%B2/7382230?fr=aladdin.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EB/OL].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7-08-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④秦运生,苏丽丽.钦州湾烽火----小董起义[J].当代广西,2011(17):38-3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