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一、前言
2020年和2021年是特殊的两年,按照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每一所学校和每一名教师都开始了基于线上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未来,这种教学形式也会常态化存在。作为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实训课程信息化新的探索和尝试。“理论课如何讲得有意思”“实训课线上怎么教”“如何教打破距离时空感”“如何利用线上教学让学生能掌握得更好”成为了所有任课教师备课的问题。《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需要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制作,学生需要在教师或企业师傅指导下动手操作完成陶瓷设计作品,一般不适合纯网络在线教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线上学习背景下,做好实操,学到专业技能,保证教学质量,需要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二、《日用陶瓷造型设计》课程与教学特点
《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我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理实一体的、校企共同开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该课程应用性强,注重陶瓷造型设计和制作技艺,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不同日用瓷造型的设计方法以及样品制作方法,能够根据陶瓷企业订单制定产品设计方案。学生进行现代学徒制岗位轮岗实训,最终制作出符合企业生产标准和现代艺术审美的骨质瓷日用瓷产品。教学中要求教师将“设计中主动思考、工艺中不出瑕疵、制作中雕琢不止、坚守中推陈出新”的陶瓷工匠精神融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本课程实施教学的载体是骨质瓷。作为唐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品种,从最初原始的小作坊加工到现在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历经百年沧桑变迁,曾创下无数的辉煌与荣耀,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对骨质瓷的热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骨质瓷文化的传承和对骨质瓷技艺的保护之情,要求学生了解经典陶瓷器型的艺术特征和制作技法,会根据陶瓷器皿进行设计分析和文化延伸;会运用车削、放样工具构建对称造型的模型,能够做出日用器皿的同心圆造型;通过旋胎、削制等技艺制作日用瓷产品模具;能够根据设计的图案进行新彩线条勾线与写意技法绘制。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陶瓷造物的整个过程,学好这门课一个重要的要求是造型设计与动手实践制作。
三、线上教学《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探索
本课程是国家陶瓷资源库内核心课程,拥有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料和视频、微课、动画等信息化资源,同时还有陶瓷数字博物馆、“职教云”“茶具组合APP”“茶具设计APP”、“QQ在线课堂直播”等平台辅助,能够辅助师生完成课程设计与学习方案制订,以及教与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线上课堂教学前要完成“职教云”的课前、课中的资源上传、课程设计。在课前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利用问卷调查、课前布置作业、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的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融入体现陶瓷大国工匠的视频,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线教学全过程。
课中利用“职教云”“陶瓷数字博物馆”“QQ在线课堂直播”“头脑风暴”“茶具”设计类的APP、“虚拟仿真软件”等多种平台完成课堂教学,通过翻转课堂、抢答、投票等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形式和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探索课程知识点,解锁课程内容,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课后则通过布置作业、测试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体来讲,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线上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抓住设计前沿。但是需要有几点要求与建议:
一是任课教师或学校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教学资源准备,进行课程录制或录屏等形式。
二是注重学习任务和成果的设计,由于在线教学,有时空、网络等问题,教师无法时刻监控到学生听课情况和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作业任务、测试、在线实时提问、抢答等方法来督促学生在线学习。
三是做好学生社群的运营,由于教师和学生都在家中,无法集中,每天通过电脑手机屏幕、摄像头进行交流,需要营造一些在场感或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例如可以开课前有音乐开课仪式、思政问答、666等方法提高社群氛围,也可以在课中发布任务、抢答、视频连线回答问题等方法增加课堂氛围,减少距离感。
四是对后台学生学习数据要及时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数据、进度调整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二)虚拟仿真等方法在实践课程的应用探索
对于理论内容来说,线上教学相对可以容易把握,但是对于实践操作内容,就是一种尝试与挑战,就需要借助虚拟仿真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方法完成教学。以《日用陶瓷造型设计》项目二中的茶咖具设计制作任务为例,设计与制作陶瓷茶咖具是一项产业化工艺,学生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独特的,是一个造物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式、指导式教学,同时将陶瓷大师工匠精神、陶瓷文化、创新设计这些内容贯穿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亲切、生动、形象。
在实践操作环境,由于可能无法实训操作,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技术、3D建模、3D打印等方式来模拟茶咖具制作的各个步骤,而且这样更加规范操作性,符合企业生产制作标准。制作骨质瓷茶咖具过程从设计、尺寸图绘制、模种制作、模具制作、注浆成型、烧成到装饰、再到二次烧成。当然,这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实践制作过程,从模种制作开始到注浆成型,都是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虚拟仿真操作可以让学生按企业生产标准进行制作,严格把关制作细节问题。3D建模、3D打印等方法可以验证学生的设计样品成果,同时可以紧跟现代生产技术趋势。因此,虚拟仿真、3D建模和3D打印等方法,都是可以解决这种实训缺失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将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工艺技法更加直观。
总体来说,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人机交互、3D建模打印演示等方法能解决实践类课程内容的教学需求,但需要学校和教师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精力,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场景和虚拟仿真实训设备,购买3D打印设备、具有适合课程的人机交互软件和设备等,从而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网络课程中进行实训,达到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中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过程与步骤,而这些设备、软件技术等都能够在线上或线下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三)校企合作在线上教学背景下实践课程的探索
我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是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拥有自己的美术陶瓷厂,拥有前校后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教学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在线上+教学常态化背景下,校企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携手开发模块化课程,探索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教法改革,以课程模块为单位、依据团队教师个人专长,实施教师分工协作的“课程合作”和“集体式”协同教学,打造混合式示范课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日用陶瓷造型设计》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课程中配有企业导师,在线上教学时,直播课程中企业导师在实训指导内容中作为主讲教师,在企业讲解及演示真实的生产工作流程。教师和企业导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企业订单,辅助学生完成前期的设计、尺寸图绘制。在模种、模具、注浆成型制作环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校企合作企业完成作品,在工作岗上位进行体验式学习。企业导师和教师进行实时指导,让学生沉浸于真实工作过程的学习实践。
总体来说,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企业导师实施指导,演示讲解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实际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校企合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考虑企业导师工作量问题、时间问题,同时学生去校企合作企业完成作品,需要考虑学生居住地等因素。同时线上校企合作教学中,需要考虑如何将教师与企业导师知识技能方面更好的结合与链接,例如企业导师在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体现工作生产真实流程,学校可以在课程线上教学期间让企业导师进直播课堂示范教学、点评评价学生作业,这样课程会更生动、更直观,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未来,在线上教学常态化的背景下,需要从纯线下教学模式完成到“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的转变,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也是未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在既不影响实践课程内容教学效果,又能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的要求下,笔者进行了利用多维度网络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技术、人机交互、3D打印等技术,以及校企合作企业导师进线上课堂等教学方式的探索,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制作的日用瓷作品达到教学目标。未来,本课程还需要在课程资源丰富度、教学实施的标准化、线上教学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