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引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探讨——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3290
崔竞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广西 来宾546100)

一、前言

广西省是我国多民族汇聚的大省之一,历经时代多年的发展,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创造了很多优秀的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目前我国针对各种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运动,广西省也不例外。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开展该项工作,比如对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进行调查挖掘,搜集整理材料和抢救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开展,让广西省的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中,民族音乐具有较高的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和两部大开发的迅速发展,广西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整个民族文化生态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有些民族音乐已经逐渐消失甚至是濒临消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进行传承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要让这些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就必须是大力发展音乐教育,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教育阶段,都应当充分加强音乐教育,让学生们加入到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二、广西音乐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传承的现状分析

广西省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自治区,这里生活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比如说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还有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正是因为少数民族众多,所以遗留下来自己独特的神话历史,歌谣音乐,舞蹈戏剧,还有一些雕刻剪纸,刺绣,印染等民间艺术,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礼仪节庆,体育竞技活动,歌圩文化、壮锦艺术、花山壁画、山歌文化及铜鼓艺术等各种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这些艺术文化,既是历经多年沉淀而来的祖先智慧,又是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所以这些文化也被称作是原生态的文化空间。这些区域音乐类的非遗资源,是广西各民族多年来的智慧结晶,又是各大民族进行传承发展的文化瑰宝。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级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名录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广西省的非遗音乐资源高达37项以上,由此可见,广西省确实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的区域类音乐非遗资源宝库。

  广西区域音乐类非议资源项目代表性传承的人数很少,而且很多都是音乐文化代表性的传承人。音乐类非遗资源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代代相传和世代相传,而区域音乐类的非遗资源,活态性较强,必须有人去继承,但是广西音乐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年龄比较大,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老龄化严重,随时可能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传承工作较难开展。

三、区域音乐类非遗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区域音乐类非遗音乐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的非遗音乐主要是通过高校的音乐教育来传承的。对于学生们来讲,加强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理性和感性结合在一起,慢慢培养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广西国是一个多元化民族国家,各种音乐文化种类繁多,非遗音乐文化是当地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遍布全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加强对民间精神文明的认知。

  近年来,广西的很多高校其实并不是十分重视非遗音乐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高校的智力资源比较丰富,如果将区域音乐类非遗音乐文化和高校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非遗音乐传承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专业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课目,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增加学生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除此之外,在时间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区域音乐类非遗作品是一种人文性较强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主要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经验和技艺。非遗有其独特的特点,不会脱离民族生活方式,而且以身口相传作为主要的文化延续方式,在非遗传承过程中,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才是非遗音乐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所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在工作和教育中,以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为己任,为区域性非遗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建立非遗音乐课程体系的方法尝试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在课程设置中,地域音乐传承是核心,综合课程设置,综合实践和评价体系等各个方面,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基础上,创造出地方特色较强的地方音乐课程。

(一)课程建设

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兼顾实用性和实践性,这样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对各种不同的非遗音乐演唱技巧和演奏技巧,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给创新创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广西非遗音乐概论》课程的开设,是音乐学院所有专业学生们的限选课程,该课程总共分为六章,分别是民歌、歌舞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器乐及宗教音乐,章节内容的筛选上,只要是围绕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展开的,也会融入一些省级非遗项作为补充,整个教学大纲比较合理完善。通过对《广西非遗音乐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非遗音乐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晋北地区音乐类区域音乐非遗资源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从而为他们以后从事非遗相关工作提供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在《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器乐排练》、《钢琴演奏》等课程中,也有融入一些晋北非遗音乐内容,这些课程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非遗音乐感知能力,学校还定期邀请非遗音乐演员为学生进行演唱和指导,让学生们熟悉非遗剧种的表演规律和表演方式。

(二)实践建设

音乐会、毕业实习、社会性文艺演出、专业比赛,这些都可以看作是音乐学院的实践教学。将时间体系建设个非议音乐理论的讲授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实现课堂和舞台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们来讲,音乐学院主办的音乐会,是学生们专业技能锻炼的舞台,在音乐会的节目筛选上,可以适当增加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的比例,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机会,也可以邀请专业的非遗演唱团成员和学生们同台演奏,让学生们对非遗音乐有一个更好的认知。

(三)评价建设

建立评价体系不可盲目,而应当根据区域类非遗音乐的特点来进行,要遵循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盲目已从西方的音乐体系理论,又不能设立单一的考核形式进行考核,而应该建立一套和非遗音乐配套的评价体系,这对于非遗音乐课程的建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把培养实践型人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工作核心,加强对学生的非遗音乐实践考核,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要建立舞台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双重考核机制。一般舞台实践会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参与。一般来讲,课程音乐会考核大部分是在学期的期末进行,老师会结合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出考核主题,考核范围和表演要求,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或者是进行片段表演,考核标准跟课程音乐会是一样的。音乐理论知识的考核则是以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考核,在这个考核中,提倡将课堂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思路。比如说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源在传承和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实现现代音乐和非遗音乐的融合,如何让非遗音乐得到长久健康发展等,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考核中,能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更好地进行思考,为以后从事相关非遗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将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和去与音乐非遗保护结合在一起,是我国地方艺术院校专业音乐教育在创新发展路上一大进步。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传统音乐教学体系中,融入区域音乐,还可以采取编写相关教材,完善改进课程,请非遗传承人进高校课堂等方式进行,还可以开展与它相关的课题科研。对于高校来说,要更好的实现区域音乐非遗的传承保护,就必须对区域音乐非遗的现状了然于心,实行本土化的高校教学理念,向传统音乐教学的新方向努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