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察学院,山东 济南250000)
一、前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前社会中,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然而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满足不了大众精神需求的增长速度。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价值观念和精神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自身具有内隐性和外显性、稳定性与两极性并存的特点,极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产生错误认知和信仰缺失。在精神文明陷入危机的时代,信仰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是我们歌颂信仰、歌颂英雄、歌颂崇高和伟大,其实就是呼唤信仰的成长、呼唤精神文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理念应运而生。“课程思政”自提出以来受到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它强调将思政教育元素,包括思政教育理论、精神观念和价值理念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强调的是育人先育德,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红色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以其作品中高扬的红色精神发挥出强烈的道德教化功能。它能促使当代大学生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树立红色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引导个体发展、培塑个人情操,鼓舞大学生努力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中,这与课程思政的出发点不谋而合。二、红色电影的思政教育价值体现
红色电影“红”在哪里呢?这要从中华儿女特有的红色情结说起,红色是喜庆的颜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也是亿万同胞因胸怀国家和人民而英勇奉献、顽强拼搏的象征色。红色电影注重反映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述英雄事迹和演绎伟人故事,在凝聚集体意识、培塑个体道德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政治认同
大众传媒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传声筒,红色电影更是如此,它承担着重现中国革命历程、歌颂民族精神、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所以红色电影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再现革命史实表达出对不屈的民族气节、崇高的革命精神、伟大的英雄人物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高度赞扬,它能够激发起大众的民族气节和爱国血性,促使大众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二)个体塑造
正确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追求远大理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红色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往往由于心中为了革命为了人民的坚定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战场上他们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生活中他们积极乐观、精诚团结,这在潜移默化中让当代大学生心中燃烧起为了梦想而艰苦奋斗的熊熊烈火,帮助他们形成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观念,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情感表达方式和行为举止,从而推动个体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三)文化发展
红色电影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携带着代代相传的优良红色基因,记录着英雄伟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承载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这些属性特征决定了红色电影必然具备一定的文化功能。红色电影中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表现方式和传播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三、红色电影发挥思政教育功效的方式
近年来,一系列红色电影登上影坛,《建党大业》、《建国伟业》、《智取威虎山》、《战狼》、《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作品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这些红色电影将商业化和艺术性相结合,成功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题材类型。它具备鲜明的教化功能,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思政育人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现出来:(一)主题:弘扬崇高的红色精神
红色电影与其他类型电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着鲜明的红色精神。这种红色精神是无数进步人士为了革命流血牺牲、奋勇杀敌的思想动力,也是无数革命战士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力量源泉。《建党大业》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于危难、拯救人民于水火,不畏艰难困苦,终于成功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再现出那段风雨飘摇、牵动人心的历史。
《建国伟业》则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们顶着血雨腥风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英勇斗争,最终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奋斗历程。建党、建国等一系列革命历史的重现对于出生于新世纪、沐浴在党恩下、享受着新生活的当代青年来说,是一次次生动而深刻的传承红色精神的爱国教育。
(二)叙事:采用经典的革命叙事
红色电影大多采用传统的革命叙事策略,也就是在革命语境下,凸显个体主动摒弃自我观念与欲望等与革命话语相冲突的精神活动,将个人命运有机地融入到一系列宏大历史事件中,展现革命事业的艰难发展历程,以达到传承革命精神的目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便是如此。影片将好莱坞特质与我国经典的革命叙事完美结合,在给观众呈现视听盛宴的同时,得体地把控着叙事节奏的张弛,以角色的革命英雄事迹来感染观众,体现出对主流话语的认同和对主流秩序的维护。影片《我的战争》采用经典的革命叙事手法,展现出一群平凡又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卫祖国毅然奔赴战场后,面临残酷的战斗和接连牺牲的战友,他们仍然有血性、有担当、有抱负,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份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的生动素材。
(三)角色: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不但能够涤荡个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也能够指引人们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从而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之间的高度统一。电影《红海行动》中,为了解救被绑架的中国人质,八名蛟龙队员悄悄潜入恐怖分子的聚集点,以他们坚定的政治信念谱写出一首中国军人竭诚保卫人民的赞歌,以他们滚烫的鲜血铸造出一座中国军人顽强不屈的丰碑!
《战狼》则高扬民族主义旗帜,聚焦中外边境战场,叙述了一名普通特种兵战士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成为了勇猛的孤胆英雄,这种成长型的英雄人物满足当代大学生心中的英雄情结,而且影片以“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口号给予观众一种强国感,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归属感、认同感与自豪感。
四、高校发挥红色电影思政教育功能的可行性路径
红色电影将民族精神与当下的时代风貌相结合,高度赞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展现出振奋的中国精神、强大的中国力量和优越的中国制度。对高校大学生来说,红色电影作为信仰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而如何才能真正发挥红色电影的思政育人优势,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红色教育就成为了关键所在。(一)聚焦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红色电影的优势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的教学,学生思维的多元化、教学观念的多样性、教学设备的现代化都在不断呼唤着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政理论课和其他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红色教学思维”,充分地将红色电影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适时引入红色电影事例并开展探究讨论活动,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活动,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立足校园,将红色电影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红色电影,将其中的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比如开展红色电影观后感活动、组织红色电影专题讨论会、举办红色电影周、成立红色电影研究社团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利用红色电影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发挥出隐性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进而指导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三)依托网络,多渠道多途径弘扬红色文化
高校可以借助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拓宽红色电影的传播范围,随时随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让红色电影逐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依托互联网建立“红色电影”网站传播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成为学生触手可得的教育资源,方便学生自由地对自己的红色文化知识进行扩充。而且网络的交互性也加强了大学生与红色文本之间的的交流互动,学生们可以通过在观看红色影片时发布视频弹幕、评论以及在豆瓣、知乎等网站上发表评论文章来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在积极主动地接受红色电影熏陶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五、结语
红色电影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拓宽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有效渠道。要利用好红色电影这个重要载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开展好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使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期更好地实现“育德”、“育人”的目标,为我国的民族复兴培育优秀接班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