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4693
苏玉环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452300)

一、引言

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众群体对于艺术方面的需求、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精神方面需求明显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族声乐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得到关注,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在此过程中,民族声乐运用戏曲唱腔的技巧、特征和方法就具备着一定的必要性,可以让艺术得到融合,同时也可以促使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发展,让相应的元素在民族声乐中得到体现,并且让民族声乐更加多元化,让其更加具备特色性。二者的融合、运用,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需要充分认识。

二、民族声乐与戏曲唱腔的内在联系分析

一定意义上来说,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之间呈现着高度的关联性,在审美、唱腔唱法、情感、技巧方面都具备着明显的关联性,二者之间的融合存在着一定必要性,同时,也具备着内在关联①。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唱法是现代化发展、艺术元素拓展的结果,其自身具备着一定的综合性,综合了很多民族传统声乐艺术形式共同合成,同时也与西方声乐艺术进行了接轨。在这一过程中,其自身的综合性明显提高,艺术方面的多样性、可兼容性也相对较强,与戏曲唱腔之间的融合也有着先天性优势。

  首先,在唱法、审美等方面,传统的民族声乐在不断发展和交流的过程中,其自身还是与传统戏曲是高度相似的,二者唱腔方面相对较为接近。尤其两种艺术形式都对气息、咬字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一般二者都会采用口腔、胸腔共鸣的发声方式,这也意味着其自身在唱法方面是具备着很强的相似性的,存在着一定的融合运用先天优势。

  其次,在咬字方面,传统戏曲、戏腔对咬字非常重视,这也与民族声乐方面具备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必须要保障吐字清晰,让受众听得清楚,其咬字情况也成为评判作品登记的关键性标准。尤其是在传统戏曲中,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在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联系波音、擞音的方法,促使发音标准性的提高。

  最后,在情感方面,二者都十分注重声情并茂,对演唱方面的实际性要求较高,要吐字清晰还要表达出情感,让内涵的歌曲情感用音乐语言的形式展现给大众。戏曲唱腔和民族唱法都要通过情感的表达,让其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传达音乐艺术的魅力。通过这样的关联性可以发现,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应用戏曲唱腔具备着一定的价值和优势,起到的作用相对较为明确,反而言之,民族唱法中的戏曲唱腔应用也对后者的发展和现代化转型带来了很关键的影响。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民族唱法中融入戏曲唱腔,也让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比如传统的京剧,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唱腔融入到民族唱法之中,可以让大众熟知,打破原有的艺术界限和壁垒,其发展和传承前景更加可观,加强艺术方面的交流。同时也有很多传统戏曲表演者,在具体演唱的过程中,也借鉴了很多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和方式,二者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其声乐处理效果更好,感情表达更佳。由此可见,其彼此之间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关联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术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融合,民族声乐演唱也需要积极借鉴相应的唱腔特征,让其特色性得到优化,情感表达得到一定的提高,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与此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戏曲唱腔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艺术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三、运用戏曲唱腔的方法和策略

(一)气息的运用

戏曲唱腔本身就有着自身独特的气息运用,这部分内容应用到民族声乐演唱,具备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利用、运用相应的气息特征,让演唱更加具备戏曲方面的特色②。在戏曲唱腔中,一般要求腹部对气息进行一定的控制,用腹部进行气息的收放,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是与现代流行音乐存在着很大程度差异性的地方。对于民族声乐来说,也可以加以借鉴,掌握气息特征,控制气息,提升演唱者对于气息的控制能力。可以肯定的是,民族音乐对于气息方面控制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比一般演唱方面的要求高,通过借鉴戏曲唱腔等方面的特征,可以让其更加具备多样性,让民族唱法更加多样。

  在具体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戏曲唱腔的特征,用腹部进行气息方面的控制,让气息提到横膈膜上方的位置,这样一来,其控制的灵活性可以更好,演唱的过程中情感表达更加丰富,而且各种气息的运用、调节更加自然。通过偷气、换气等等各种气息调节方法,实现气息控制的同时,也让其唱腔更加接近于传统戏曲,形成独特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由于气息控制和面部表情呈现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故而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面部表情进行一定的调整,让气息、面部表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的进行演唱,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进行情感方面表达。尤其是各种民族歌曲中的高低曲调切换、变化,利用传统的戏曲唱腔气息转换方法,其情感表达效果更好,带来的影响更加积极,有助于顺利的进行演唱,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作用,让其演唱效果得到优化和提高。

  总的来说,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气息是最基础的一部分内容,二者有一定的共同性,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借鉴其具体特征,并将戏腔的各种气息运用方法进行资源整合,了解其方法特征。通过这样的方法之后,可以融入到不同的演唱风格之中,更好的提升演唱效果,丰富情感表达,让其气息与情感表达一致性得到提升,同时也让歌词演唱更加的自然,彼此之间无缝衔接。有了气息的基础支持之后,还需要从吐字、腔调几个方面出发,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吐字的运用

戏曲唱腔对吐字的要求相对较高,这点与民族声乐演唱也具备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二者相对较为接近,也可以将其特色的咬字要求加入到这方面之中,然后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③。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都是按照其发音组成特点,将一个汉字发音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部分,这样的方式具体应用效果较好,可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表演咬字习惯,长期加以练习之后,总体的发音更加清晰。

  在戏曲唱腔中,除了这些要求之外,还对发音字正腔圆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要求两个字音之间的衔接需要加以处理,需要以字行腔。这也是在具体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需要借鉴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其自身可以分为软咬和硬咬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应用也存在着差异之处。比如在《枉凝眉》这首歌曲中,采取了戏腔元素和方法,在咬字方面就选取了软咬的方法,让其意境的表达十分的顺利,没有明显变化、转折或者是风格方面的对照。在此情况下,其曲风就十分的顺畅,而且刻画十分细腻,情感温柔、风格婉转,十分具备音乐价值和魅力,是非常成功的一种戏腔的民乐演唱运用。相比之下,像《黄水谣》这样的作品中情感起伏相对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咬字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特殊性处理,尤其侧重于展示波动的情感变化,采取了硬咬的方法,同时还采取了软收的形式,让其自身的表达更加多样。这两种音乐风格、作品特征存在着明显不同,具备鲜明对比,说明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风格方面的差异,在应用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才能取得更好的风格塑造效果。

(三)腔调的运用

戏曲腔调具备着自身的典型风格,特色性相对较强,一般在腔调方面轻重缓急各有不同,相对较为圆润饱满,在有了吐字、气息的支持之后,具体融入到民族声乐演唱中也具备着一定的必要性④。在具体进行借鉴和运用的过程中,要与自身演唱风格高度契合,尤其要掌握共鸣、归韵和收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掌握发声部位和具体的行腔方式等,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戏腔得到更好的运用。当掌握了这些基础技巧之后,还需要根据音乐风格,明确强调的轻重缓急,利用这样的行腔方法发展成装饰唱法。通过对原本唱腔唱词进行戏腔化之后,其自身一方面具备着明确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其更加具备感染力,让其情感起伏变化更加明显。尤其是戏腔中哭腔、拖腔,往往在民乐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在十分具备情感变化的唱词上加以运用和处理,促使其表达更加灵活多样。由此可见,腔调的运用主要还是结合其演唱风格,让其更加具备感染力。

四、结语

如上所述,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应用戏曲唱腔具备着一定的必要性,二者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需要充分认识,并积极在气息、吐字和腔调方面进行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注释:

  ①胡晓晗.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以新县地灯戏中的"咳子腔"为例[J].视界观,2020(003):1-2.

  ②吴燕,李世军.京剧腔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融汇贯通——以歌曲《粉墨春秋》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03):134-138.

  ③齐相月.浅谈桂剧唱腔在民族唱法中的融合与运用——以桂剧戏歌《咏梅》为例[J].黄河之声,2018(011):52-53.

  ④李时雨.浅析民族声乐作品对河南豫剧唱腔的借鉴——以《木兰从军》为例[J].戏剧之家,2018(19):86-8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