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育现代化视角下的综合类高校舞蹈美育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2452
杨淑婷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前言

《意见》中提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中国人讲究尽善尽美,善需要依靠道德教育来获得,而美则需要依靠美育来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所提出的深刻寄托。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关键时期,而美育贯穿于价值观形成的始终。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舞蹈则是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所以说,舞蹈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现代化与舞蹈美育

(一)教育现代化

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也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教育现代化的迫切性也显现了出来。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是与时俱进的,从现阶段来看,教育现代化是要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运用科学技术的教育手段,培养出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教育与社会现代化协调共进。

(二)舞蹈美育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可以感知美、认识美、辨别美、热爱美且能创造美的能力。而舞蹈是以身体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可感可知的舞蹈形象,审美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舞蹈家的情感、思想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且舞蹈是一种综合了视觉、听觉、动觉的情感性艺术。

  因此,舞蹈的美育作用可以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资华筠的话来概括:“以身体教育实现全面教育,其要点是:以感觉的方式认识世界,提升人的智能;以律动的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人的体能;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开掘人的创造潜能;以身心一体化的形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人格”。因此,舞蹈美育不仅在美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是独一无二的角色。

(三)教育现代化与舞蹈美育的关系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教育的全面性与个性化,即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解决学校美育在改革中与教育现代化还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作为美育的主心骨和顶梁柱,舞蹈美育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要教育内容,而教育现代化则是舞蹈美育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因此,舞蹈美育与教育现代化可以说是点与面的关系,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增强美育的教育效果,积极适应教育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目的。

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舞蹈美育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对综合类高校舞蹈美育评价的重要指标就是舞蹈美育课程的开设。但是,通过对河南省综合类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访谈以及网上调研,发现了现阶段综合类高校中舞蹈美育课程开设的不足以及一些不合理性大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面对“在校期间您是否学习过舞蹈美育有关课程?”的问题时,80%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之后,从未涉及过舞蹈方面的学习,有一些舞蹈的公共选修课程,但课程开设较少,选择人数有限。

  第二,在面对“您是否会主动选择舞蹈美育的课程?”的问题时,75%的同学表示自己并没有舞蹈方面甚至是艺术方面的细胞,自己不适合学舞蹈,这些课程的开设反而会影响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

  由此可知,首先,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美育课程,但由于课程数量的不足,很难满足对广大大学生进行舞蹈美育的需要;其次,由于课程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舞蹈的认知不足以及认知偏差,没有学习舞蹈的兴趣,更不要说通过课程所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品格了。

(二)实践活动的专业化与功利性

对于综合类高校,美育不仅应该体现在课堂上,也应该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则包括学校的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但舞蹈美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活动过于专业化以及过于具有功利目的。过于专业化是指由于舞蹈的专门教育从而导致了舞蹈美育的受众具有局限性。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同学认为“舞蹈美育那是舞蹈生的事情”或者“舞蹈活动肯定需要有舞蹈基础的人去参加才对,舞蹈不是人人都能跳,和唱歌不一样”,这不仅反映了高校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偏差,同时也反映了由于实践活动参与者的专业化,从而忽视了对非舞蹈专业的美育工作。另一个问题就是此类实践活动都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目的,舞蹈美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为了通过身体美达到心灵美从而实现身心合一的美,然而一些学生参加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为了综合测评,这使得具有美育功能的舞蹈实践活动变成了争名夺利的角斗场,哪里还有“美”?

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综合类高校舞蹈美育的教学设想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意见》中对于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是: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针对新要求对舞蹈美育的教学模式从两个维度进行初步探究:

(一)三种课程内容

这三种课堂内容分别是针对教授学生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学生舞蹈审美体验能力、培养学生舞蹈特长所设计的。

  第一,对于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对舞蹈这个研究对象有一个宏观的整体认知与把握,可以将《舞蹈艺术概论》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如:舞蹈的起源、本质等,通过舞蹈的理论学习可以有效改正多数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偏差;对于舞蹈基础技能的学习,可以以舞蹈组合为课程内容,舞蹈组合是配合某个音乐或节奏,具有一定训练目的短小的舞蹈小品。舞蹈组合可以让学生不限制于理论的学习,亲自参与到舞蹈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在提升肢体协调性的同时,更直接地感受不同舞种的独特魅力。

  第二,保罗·德曼说:“美学的真正主题就是体验,是一种过程”。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审美体验更多地体现在舞蹈欣赏的环节中,因此,舞蹈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舞蹈欣赏的学习中,除了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不同欣赏具体的舞蹈作品,更重要的是学会去欣赏,以及在欣赏中提升自己的审美体验能力。在普通大学生的舞蹈欣赏课程中,分析舞蹈本体不是目的,而是如何从多元化的视角和全球化的视野中,尊重他国舞蹈文化,保持对本土舞蹈文化的自信才是目的。

  第三,如何算得上拥有舞蹈特长,最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要通过舞蹈表演展现其特长。舞蹈表演是舞蹈艺术作品价值实现的中间环节,一个舞蹈作品创作出来,要靠舞蹈表演,才能传入大众的视野,它的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在舞蹈表演的教学内容中要包括舞蹈表演的理论教学和舞蹈表演的实践,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舞蹈表演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了解作品、如何学习作品、如何整合作品,舞蹈表演的实践则是对舞蹈学习的整体检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舞蹈表演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两种课程形式

两种课程形式分别是公共舞蹈课程以及舞蹈实践,而公共舞蹈课程又包括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舞蹈实践则包括校园舞蹈活动和社会舞蹈活动。

  公共舞蹈课程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选择不同的课程形式。例如,偏理论的舞蹈课程学习可以通过线上课程进行,当今社会,线上课程的开展成为趋势,并且线上课程便利性也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效率大幅提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为暂无条件开展舞蹈美育课程的院校,更早地更广泛地进行舞蹈美育,从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度。但因为舞蹈的特有属性,即动觉性,且舞蹈的本体就是人的身体,这也是舞蹈必须进行线下课程的原因。两种课程形式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单一的形式不再是主流,多元化、创新化才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舞蹈的动觉性,舞蹈的实践活动则是舞蹈美育的第二课堂。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倡导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做”的过程,要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在生活中,而不是纸上谈兵。现阶段,不少综合类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有关舞蹈的实践活动,但该实践活动的原则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在校园舞蹈活动中,参与者的基数要加大,将普遍学生的舞蹈展演机制常态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积极与社会资源联系整合,组织全体学生到剧院、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习场所等进行学习体验或者实习,打造惠及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