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1983
张 宇

  (广州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一、前言

粤港澳大湾区地域广阔,大湾区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且高等教育类型和功能互补性强,他们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基础扎实。就音乐专业本身来看,湾区内仅有一所专业音乐院校——星海音乐学院。但是很多综合型大学都开设了音乐专业,并各具特色:既有注重一专多能,为广东省中小学基础教育大量输送人才的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也有以培养表演型人才见长的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此外,还有为广东省内大量的琴行、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诸如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笔者认为,每所学校的音乐专业的办学定位不尽相同,那么,落实到实践层面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之时,也要强调差异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体量优势,但是,如何解决粤港澳三地高校自身发展的困境以及目前三地高校深入交流与合作一度停滞的问题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高等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文化差异增加了融合发展的难度

从文化渊源看,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它们同属于岭南文化圈。近代以来,受西方帝国主义影响,港澳地区人民的思想及生活方式与内地有一定的差异,就音乐文化层面来看,港澳两地特殊的情况致使岭南文化在经过漫长的与西方音乐文化的糅合交融,形成了多元音乐文化。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虽然与内地交流逐步增多,然而,文化交流不够顺畅对粤港澳三地高等音乐教育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①

(二)三地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香港老艺术家朱道忠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举办的大美华乐——大陆、香港音乐文化论坛暨音乐演奏会中发言。他一再强调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对于培养良好乐感与情商的重要性。他提到:重视中国文化是培养良好的音乐情商的必备条件。可见优秀的中国文化对于音乐专门人才的音乐情商何等重要。懂得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提高个人的人文情怀,而人文情怀的提高,使学生今后创作以及演奏出来的作品更富于艺术气息,而不是单纯的乐音的组合。只有蕴藏文化气息的作品能够历久弥新,成为经典。②

  星海音乐学院以及广东省内其他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共同问题:身负精湛的技艺,但文化修养严重匮乏。笔者有时候劝导学生阅读朱光潜、蒋勋的美学著作,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我一翻开书就想睡觉。”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本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坚持阅读的人,不仅演奏更富有哲理,气质也会温润如玉。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一一地呈现在你的音乐乃至生命中。因此,多读书、读好书、终身学习是治愈这个瓶颈的良方。

(三)合作办学力度与现实需求不相匹配

大湾区各个区域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各具特色,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广东省内高校音乐专业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国际知名度不高;香港高校虽与国际接轨程度较高,发展迅猛,但校园面积狭小,、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学生缺少锻炼体魄、交流沟通与练琴的场所;澳门只有一所本科院校开设音乐专业,该学校办学时间较短,存在文化积淀不够厚重的问题,而且学科门类相对比较单一,且内中涉及岭南音乐文化内容较为匮乏。

  由此可见,大湾区三地亟需推进合作办学的力度,而推进合作办学离不开政策的保障。但目前粤港澳合作办学仍然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进行管理,但是,该条例所涉及的办学范围仅限于狭隘的校际合作层面,而校企合作尚未开启。此外,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合作办学的准入仍然统一由教育部批准,这个限制完全无法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合作办学范围扩大以及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需求。

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为本

2020年12月29日,钢琴大师傅聪先生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逝世,全球所有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不禁为之扼腕叹息。为什么傅聪先生备受世人尊崇和敬重呢?这与他的艺术造诣是分不开的。傅聪先生自幼师从黄宾虹学习山水画,同时深受父亲傅雷的熏陶,饱读诗书。在长期的演奏生涯中,他发现了肖邦的钢琴作品与王维的诗歌之间的共通性:二者十分重视格律,擅长营造宁静致远的意境。因此,他在演奏中进行二度创作,以他的诗情画意的风格一举拿下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玛祖卡奖,成为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不仅仅让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关注旋律的表现力以及左手低音线条为音乐铺下的基调,更要探究蕴藏在谱面上的更深层次的内涵。音乐是有温度的,有温度才感人,你感动了自己方能感动别人。如何让自己的演奏打动人心,这就需要去感受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将内心所想映射到作品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做一个有厚度的人,这才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前进方向。

(二)推进“区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融合创新之路

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于1991年,办学历史虽短,但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前茅,成为新建大学办学成功的典型。校长陈繁昌教授认为:教育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造与解难能力。

  港科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原来主修的基础上增加了辅修。学生不只是单纯地上课,还可以创业。港科大精心打造了创业基地,与此同时,每周坚持开设讲座,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前来分享成功经验,并组建教授科研团队来指导学生创业,点对点帮扶,实现教授、企业、研究机构三者并驾齐驱培养学生的形式。

  港科大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之时,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继而考虑怎么让本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就音乐专业来说,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广东省内中小学或培训机构从事教学或行政工作。这些岗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应在大三开设音乐教学法、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等相关课程,走产学融合之路,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并在备考过程中予以帮助;对于毕业以后有开琴行或者培训机构意向的学生,我们除了鼓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可以请有成功经验的毕业生学长进校开讲座,在分享成功经验、讲述营销策略的同时,为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对于香港、澳门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全球化视野,改变他们毕业后不愿意离开香港、澳门工作的现状,在他们心中树立郎朗、李云迪、王羽佳三位钢琴演奏新星以及波波娃等成功的音乐教育家典范,让他们看到深圳、珠海大好的发展前景和众多的工作机会,鼓励他们毕业后来临近的深圳和珠海工作、安家。人才的自由流动往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形成了人才的集群,为珠三角的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演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三)整合三地高等音乐教育力量,加强开放力度

三地高校音乐教育方面各有其优势所在,广东省内音乐专业非常注重岭南文化的传承,比如星海音乐学院开设了岭南音乐概论与音乐人类视觉鉴析、广府音乐概论、潮州音乐概论、客家汉乐、客家山歌概论、客家音乐文化概论、岭南歌种与剧种概析、岭南音乐视唱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课程;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较为尊崇欧洲古典音乐,对于美声歌曲以及西方的古典主义奏鸣曲以及西方的作曲体系研究更为透彻。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在网络平台上开设慕课、学分互认的形式,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既可以让香港的年轻人更加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音乐,又可以让内地的学生线上参加由香港、澳门举办的各类国际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中国的传统作品。

(四)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范围

粤港澳三地合作的可行性在于:香港和澳门的高校具有地理优势、语言优势,与国际接轨,可以最先了解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有人才优势,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博士。缺点在于校园规模小,大大限制了招生的人数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内地的优势在于校园环境优美,学校面积大,生源充足,科研人才聚集。在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所在之后,可以依托政府的力量,在深圳、珠海、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实行联合办学,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再局限于深圳和珠海两座城市。建校之后,解决香港、澳门高校教授过来内地上课的税收、科研基金转化以及内地博士生教育限制条件过多的问题,让教授欣然接受来内地上课、做研究,如此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音乐专业协同发展是一个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课题。三地高等音乐教育类型丰富、定位各有千秋、互补性强,因此,克服高等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异质性造成的障碍,促使高等音乐教育改变固有方式去融合发展,是湾区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必然趋势!

  注释:

  ①单菁菁、张卓群,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

  ②蔡承虔.大美华乐._大陆、香港音乐文化论坛暨音乐演奏会述评[J].特别关注,2014,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