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常德民间艺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与传承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1924
夏菡艺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一、前言

常德是民间艺术资源丰富的地区,常德市的鼎城区草坪镇、周家店镇等被文旅部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在常德民间艺术中丝弦、武陵戏、桃源绣等都闻名于世,其中,常德皮影更是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据《常德县志》记载,常德皮影在民国时期传入常德,在近百年传承中得以发扬光大,成为常德的地方文化特色。显然,将常德民间艺术融入学前教育,能够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民间文化传承意识等,实现民间艺术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目标。

二、常德民间艺术资源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常德一词源于《老子》中的“天下为溪,常德不离”,在北宋正式被命名为常德府,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常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如常德丝弦、常德皮影、武陵戏等都是常德市的历史文化名片,能够彰显常德市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现代文化和城市文明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文化需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导致唱的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不复存在,许多民间艺术渐渐走向没落,甚至面临后继无人、无法传承的尴尬境域。比如许多青少年对常德皮影、常德丝弦等知之甚少,也不屑于欣赏这些民间传统艺术,甚至认为民间传统艺术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常德民间艺术走入学前教育,有助于推动常德民间艺术文化传播,增加人们对常德民间艺术的了解度和认同度;有助于培养小朋友热爱家乡、热爱常德的思想情感,提高小朋友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等。

  此外,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儿童智力、创造力、审美力和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学前教育小学化、应试化等问题比较严重,如许多教师片面重视识字、算数等教学,忽视儿童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等培养;有些教师对小朋友要求过于严格,动不动就以斥责、体罚等方式教育小朋友,这些都给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常德民间艺术是趣味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等较强的艺术形式,显然,常德民间艺术走进学前教育,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前教育理念,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常德皮影就是有趣味性、动手性较强的民间艺术,将常德皮影融入学前教育能够较好地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1]

三、常德民间艺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融合传承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常德民间艺术资源拥有文化传承、审美教育、创造能力培养等多重功能,将常德民间资源融入学前教育能推动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从现实情况看,承德民间艺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状况并不乐观,面临教学设备缺失、课时安排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模式单一等多重问题。

(一)教学设施缺失,课时安排不足

常德皮影、常德丝弦、武陵戏、桃源绣等民间艺术教学,往往离不开特定的教学设施、道具、服饰、乐器等,但由于经费紧张、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许多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比如许多幼儿园并没有传统乐器、传统服饰、传统美术工具等。同时,许多幼儿园将数数、识字等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更倾向于购置多媒体教具、现代教学设备等,对民间美术教育不够重视,也不愿在传统美术教育上投入过多财力和物力,这些直接影响了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传承融合。

  此外,在学前教育阶段,学生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识字情况、知识学习等,或孩子的钢琴考级、绘画学习等,对孩子的民间艺术学习情况重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民间艺术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儿童学习或不学习民间艺术的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幼儿园不远在民间艺术教育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对民间艺术教育的课时安排较少,这影响了民间艺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

(二)民间艺术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效果不佳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幼儿园以游戏、美术、音乐等方式开展常德民间艺术教育,但是由于民间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艺术素养、专业能力等要求比较高,许多幼儿园教师不愿在民间艺术教育上投入过多精力,往往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常德民间艺术教育。同时,由于民间艺术教材的缺失,开展常德民间艺术教育时,教师要采用自编教材,或制作校本教材,这些增加了常德民间艺术教育难度,所以许多幼儿园并没有扎实开展常德民间艺术教育。

  此外,即便开展常德民间艺术教育,教师往往随意化教学生唱几句武陵戏,或制作常德皮影等,这些多流于形式,并不能很好地传承常德民间艺术的精髓,也不利于培养小朋友的民间艺术学习兴趣。[2]

四、常德民间艺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融合传承的路径

针对常德民间艺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和传承问题,应当创新学前教育理念和民间艺术传承理念,加强常德民间艺术的校本教材开发,以游戏、舞蹈、音乐、展览等方式推动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和传承。

(一)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融合传承的切入点

民间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将常德民间艺术融入学前教育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所以,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应当坚持传承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基本原则,推动常德民间艺术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

  首先,应当立足常德文化、突出常德特色,体现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将民间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是教育部的一贯要求和主张,在学前教育大纲中也有明确要求。如延安就将安塞腰鼓融入学前教育,也将陕北民歌融入学前教育。所以应借鉴其他省市的学前教育经验,推动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推动常德皮影、武陵戏、常德丝弦等进幼儿园、进课堂。

  其次,应当以小朋友的心理特点、审美偏好等为出发点,推动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学前儿童的认识、理解能力较差,自控力不足,好奇心强,更倾向于接受新事物。

  所以,常德民间艺术资源与学前教育融合时,应当充分考虑小朋友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接受能力等,以游戏、舞蹈、音乐、手工等方式开展常德民间艺术教育。[3]

(二)常德民间艺术资源融入学前教育的具体方法

首先,应当建立民间艺术资源收集机制,发掘适合儿童学习的民间艺术。比如教师应当与文化部门进行联系,获取常德民间艺术的各种资料;应当深入草坪镇、周家店镇等民间艺术之乡进行现场考察,整理常德民间艺术的具体资料。也可以深入学习澧州皮影戏、武陵戏等民间艺术,掌握民间艺术的基础知识和表演方法。

  其次,教师应对常德民间艺术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小朋友的民间艺术,推动常德民间艺术进入课堂。以常德皮影为例,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小朋友对常德皮影的喜好程度,还可以播放常德皮影的影像资料,根据小朋友的学习需要、喜好程度等开展常德皮影教学活动;然后教师应当制作常德皮影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案,考虑到小朋友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都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应当采用简单可行的方法,让小朋友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皮影制作知识、皮影戏表演方法等。

  此外,常德民间艺术进入学前教育的主要渠道。从调查情况看,常德民间艺术有民歌、戏剧、手工、舞蹈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适合不同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舞蹈表演等方式民间艺术教学。

  以常德皮影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传承为例,常德皮影多以荆河戏为主要形式,如《八仙祝寿》《三星下凡赐福》等,这些皮影戏多是历史故事改编的,人物造型多在二尺左右,制作材料多为牛皮。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一起制作皮影,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玻璃纸代替牛皮,让小朋友将玻璃纸剪下来,然后贴在纸样背面,把纸样拼合起来,用胶水和铁丝把各个地方固定,最终形成了皮影的样子,民间艺术的融入过程在材料和形式上进行变化,贴切幼儿的生活,也就能潜移默化让学前儿童理解民间艺术。[4]

(三)推动常德民间艺术与学前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

许多幼儿园教师并未很好地普及常德民间艺术知识,导致小朋友对常德丝弦、常德皮影、武陵戏等不甚了解。许多幼儿园并未开设民间艺术校本教材,并未将常德皮影、常德丝弦等融入幼儿园的游戏、音乐、表演等活动中,不能很好地推动常德民间艺术的活态传承。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可知,仅有11%左右的教师尝试让小朋友用常德民间美术制作工艺品,有15%左右的教师向小朋友讲解常德的民间戏曲、民间美术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传承和融合仍不够好。所以,应当以多元化的方式推动常德民间艺术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方式,如参观民间艺术博物馆、开展民间艺术展览会、播放民间艺术宣传片、开展民间艺术游戏活动等,提高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中融合的针对性。

  常德民间艺术融入学前教育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学前教育内容改革的有效途径。但是常德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的融合与传承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此,应当创新学前教育理念,推动常德民间艺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以学前教育传承常德民间艺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